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做好4件事肚子不涨了,消化特别好!经常积食的你一定要看看!

积食,西医上也叫消化不良,是一种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宝宝都会得的病。

大人积食就会总感觉肚子胀胀的,总打嗝,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肚子疼,烧得慌;而宝宝积食症状则是各种各样:突然不爱吃饭、晚上哭闹、体质消瘦甚至腹泻等。

作为消化内科很常见的疾病,可以说每5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正在经历消化不良![1]

做好4件事肚子不涨了,消化特别好!经常积食的你一定要看看!

人为什么总是容易积食?

积食,中医上也称之为积滞或食积,属于一种脾胃病证,常见于小儿。如果孩子忽然胃口变差、口气臭、舌苔变厚腻、呕吐、腹泻、大便有没消化完的食物残渣,甚至婴儿会出现睡不踏实、又哭又闹的情况,这些其实都是积食的表现。[2][3]

西医将积食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分为单纯上腹痛综合征(EPS)或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前者症状多为上腹部疼痛和灼烧感,经常发生在空腹状态下;而后者则是在吃完东西之后,感到明显胃部不适、嗳气、恶心等,而且病情反复,经常发作。

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还没有准确的定论,目前普遍认为和胃动力下降、胃十二指肠内脏神经过于敏感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等因素相关,所以当人压力过大或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时,也会诱发消化不良。

做好4件事肚子不涨了,消化特别好!经常积食的你一定要看看!

建议容易消化不良的人都做个胃镜

在国外,欧洲多个学会联合发布的共识中就明确要求诊断功能性消化性不良,要先做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而我们国家是一个上消化道癌症高发的国家,所以在中国的指南[4]里也建议消化不良的患者在诊疗时做胃镜检查以明确病因。

另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甲状腺功能异常、寄生虫感染和肾脏、胰腺、肝胆等疾病都可能出现类似消化不良症状,所以医生一般还会建议做血常规、血生物化学、粪便隐血试验、腹部影像学等检查加以排查。

做好4件事肚子不涨了,消化特别好!经常积食的你一定要看看!

怎么缓解消化不良呢?

饮食:少吃会加重症状的食物

少吃或不吃油腻、辛辣或刺激食物、粗粮、产气食物、甜食、碳酸饮料、饮酒和浓茶等加重症状的食物。此外,中医学认为温性食物(如生姜等)等有助于改善症状,可以适当食用。

运动:饭后做做“微”运动

手心对着肚脐,先顺时针按摩50圈,再逆时针按摩50圈。

站着的时候可以做点原地踏步走、手臂拉伸这样小幅度的动作,既能能帮助食物消化,还可以活动全身筋骨。

药物:消化不良的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

抑酸药是治疗消化不良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单纯上腹痛综合征,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和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等)。

莫沙必利、多潘立酮、曲美布汀等胃肠促动力药物可促进消化道正常蠕动及改善食欲,明显改善餐后饱胀感,还有止吐的作用。

目前Hp根除治疗推荐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的四联方案,可缓解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症状等。

此外,复方胰酶散是针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十分有效的药物,“消化酶+益生菌”唯一复方制剂,能减轻腹泻症状,助力消化功能,口味香甜特别适合小孩子。

情绪:保持心理健康,避免焦虑

听音乐、看电视、跟朋友聊天、参加运动等,都是有助于缓解压力、消除焦虑情绪的好方式。

消化不良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肚子胀得总是很难受,所以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

如果经常受到消化不良的困扰,则建议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早日恢复一个好胃口。

参考文献:[1][2]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3]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4]2022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