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淋证(泌尿系、结石)》——胡希恕

关于淋证的症状《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称谓“小便难”。可知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称谓“淋閟”;《金匮要略·五赃风寒积聚病》称谓“淋秘”。该证多见于西医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乳糜尿等疾患,在古今皆是常见的疾病。

《淋证(泌尿系、结石)》——胡希恕

关于淋证的病因,《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认为是“热在下焦”;《丹溪心法·淋》篇谓“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则认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后世医家认为本病多由于膀胱积热,但亦有由于气郁及肾虚而发者。其治疗多以利湿清热为主,但遇有变证、兼证时,又必以六经辨证定其大法,再具体辨方证用其方药。

在下焦概其廓 变证兼证皆繁多

例1丁某,男,36岁,病案号。初诊日期1965年8月16日:尿痛、尿血、腰痛3个月,3月前长途乘坐火车,吃烧鸡、喝啤酒而喝水少,不久出现腹痛腰痛,痛如刀割又如撕裂,阵阵发作,初发作时喝水则腹胀而无小便,后发作时饮水后有少量小便而尿道剧痛,到医院检查:尿红血球满视野,泌尿系造影未见结石,用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现右腰亦痛,尿粉红色,红血球满视野,大便干,舌苔黄褐少津,脉左弦细,右沉细。与猪苓汤加大黄、生薏米:

猪苓3钱、茯苓3钱、泽泻4钱、滑石5钱、阿胶3钱、生薏米1两、大黄4分。

二诊,8月19日:上药服3剂,腰痛不明显而显酸沉,尿痛不明显,少腹两側及两鼠蹊酸重,大便不干但不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柴胡4钱,黄芩3钱,花粉6钱,生牡蛎5钱,桂枝3钱,干姜2钱,白芍4钱,当归3钱,川芎3钱,茯苓3钱,苍术3钱,泽泻4钱,生薏米1两,炙甘草2钱,桑寄生1两。

三诊8月25日:上药服3剂,诸症已,伹行膀胱镜检查及拍X线片后,确诊右输尿管有结石。又出现尿道刺痛,与8月16日方加金钱草2两。

四诊8月30日:上药服2剂后,尿道剧痛,排尿困难,见血块、粘液,不久排出黄豆大结石,而排尿通畅。

五诊9月7日:无任何自觉症状。

按:本例初诊时,可属湿热下注,可视为本证,用猪苓汤加生薏米利湿清热,可视为正治。又因有右侧腰痛,为瘀血之征,可视为兼证,故加少量大黄以活血祛瘀,这是胡老用药特点。二诊时腰、腹痛及尿痛皆不明显,而酸重明显,为邪退正虚,证属血虚水盛,可视为变证,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当行膀胱镜检査后又出现尿道痛时,又现湿热下注之证,故又用猪苓汤加金钱草,使尿结石排出,诸症皆已。

《淋证(泌尿系、结石)》——胡希恕

例2韩某,女,31岁,病案号5157。初诊日期:1965年1月23日:13年前怀孕时患“压迫性肾炎”,分娩后渐愈。但于1964年9月11日又出现尿急、尿频、尿痛、腰痛、腹胀等症,诊为“肾炎复发及急性尿道炎和膀胱炎”,屡用抗生素不效而找中医治疗,曾以肾虛心火盛、脾虚气弱论治而效不明显,今日请胡老会诊。

近症:尿频,白天50余次,晚上30余次,有时尿頻滴漓而不能离盆。尿时痛如刀割。尿赤热,有时带血丝血块。左腰胀痛,时腹胀,下肢轻度浮肿,常感头晕、心悸、少腹里急、口干渴甚,既往有阴道滴虫史、人工流产史、痛经史,舌苔白,舌红,脉细数。证属湿热下注兼挟瘀血,与猪苓汤加生薏米、大黄:

猪苓3钱、茯苓皮3钱、泽泻4钱、生薏米1两半、滑石5钱、阿胶珠3钱、大黄3分。

二诊1月27日:上药服3剂,尿频尿痛腰痛皆减,小便色变浅,尿道巳无灼热感,口干渴巳,仍腰痛及腹胀明显,脉仍细数,热去而湿重,与肾着汤:

茯苓皮3钱、白术3钱、干姜3钱、炙甘草2钱。

三诊2月5日:小便频数缓解,尿量亦显著增加,腰痛腹胀皆减轻,脉已不数,上两方交替服用。

四诊2月13日:尿道未痛,稍劳则腰酸痛,少腹里急,下肢轻度浮肿,脉又稍数,与肾气丸:

生8八钱、山萸肉4钱、山药3钱、丹皮3钱、茯苓3钱、泽泻4钱、桂枝3钱、附子2钱。

五诊3月11日:上药服3剂,腰痛不明显,下肢肿消,食量倍增,仍以上方调理,偶有头晕、腰痛,他无明显不适。

按:此淋证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急性发作及慢性症状交替出现,正邪胜衰也交替变换,因此治疗时要裾证把握病机,该祛邪时当祛邪,该扶正时即扶正,使正能胜邪是病愈的关键。

《淋证(泌尿系、结石)》——胡希恕

结石在里见表证 解外化饮病全休

例3李某,男,47岁,住院病案号17020。初诊日期1975年7月27日:自感上腹有肿物已两月多,因无不适未曾检查治疗。近一月来因感到左上腹痛疼而来门诊,经内外科检查,怀疑是肿瘤而收住院治疗。体査:上腹左右均可触及拳头大实性肿物,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部位深在与体位无关。尿常规:蛋白( -),红血球15~20,白血球3~5。血沉61毫米/小时。尿酚红排泄试验:一杯3%、二杯5%、三杯5%、四杯7%。静脉肾盂造影:左肾扩大,右肾未显影。临床诊断:双肾肿瘤?肾结核?动员手术治疗,尚等待按排手术,要求服中药一试,因找胡老会诊。

依证所见:左腹胀痛,头晕心悸,汗出恶风,口干思饮,饮后渴仍不止,而心下水响,尿頻、尿涩痛,舌苔白,脉浮数,心率100次/分。此属表虚心下停饮而兼津伤挟瘀之证,为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方证,与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

猪苓3钱、泽泻5钱、苍术3钱、茯苓4钱、桂枝3钱、滑石1两、阿胶3钱、生大黄1钱、生苡仁1两。

结果:上药服2剂后,小便增多,尿中排出绿豆大结石。3剂服完后,连续四五不排出细砂样结石,腹部肿物消失,其他症状也全消失。追访五年未见复发。

按:结石病位在里,治疗时一般多从里证着想,很少注意祛外邪。胡老从六经辨证及辨方证的经验出发,在排石时,自然而然注意到外邪的辨证和治疗。众所共知,结石的形成与湿(饮、水)邪下注有关,而祛湿的治疗决不能忽視外邪的有否。胡老在讲解桂枝汤、大青龙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方证时曾反复强调:水湿停于心下、停于里,则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如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如单独解表,强发其汗,则激动里饮、里湿,变证百出。此时唯有于解表方中,须兼用利尿逐水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即在外邪内饮证的治疗时,必须祛湿、祛饮的同时予以解表。本例不但外邪明显,里湿、里饮也明显,而且津伤已著,又兼挟瘀,故治疗必解表、利湿、生津、益阴、祛瘀为法,为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的适应证,方中似无专门排石药,服后却表解湿去而结石随湿而出。类似这种病例,在胡老治验例中,是数不胜数的。

例4患者,女,50岁。病人腹痛,经北京协和医院X片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初诊:与猪苓汤加金钱草。

二诊:服药后效不显。细审病情:心悸、头晕、心下堵不适,悟为上冲之象,与猪苓汤方证的口渴、小便不利有异。改与五苓散加金钱草:

茯苓3钱、猪苓3钱、泽泻3钱、桂枝2钱、苍术3钱、薏苡仁6钱、金钱草1两。

结果:服上药两剂后排出长形结石一块,再去北京协和医院复诊,结石消失。

胡希恕先生临证多用五苓散、猪苓汤治疗泌尿系感染,即中医之淋证,如果是泌尿系结石患者,胡老常在以上两方中加生薏苡仁、大黄,多有应验。

薏苡仁具有利湿、除痹、排脓、解凝的作用,《本经》谓:“薏苡仁,味甘,微寒。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因其性味甘,微寒,主治在阳明里证。

大黄,味苦,寒。攻下阳明里实热,破积滞,行瘀血,荡涤肠胃,推除致新。《本经》记载:“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明确指出,大黄苦寒清里热为主,并有下瘀血、攻积聚等作用。

薏苡仁善清热通淋、且有解凝作用,故热郁引起的疼痛类疾病均可用薏苡仁,胡希恕先生在治疗淋证疼痛明显者,常加大量生薏苡仁;大黄苦寒,同样可清里热,此外还有活血之功效,针对偏身肢体疼痛者,胡老喜加大黄,为大黄活血止痛明证;石淋者,有形之邪已成,阻滞尿路,故常兼热邪、瘀血,薏苡仁和大黄同用,可清热、通淋、活血、止痛。

附:胡希恕先生对五苓散与猪苓汤在治疗淋证方面的不同点做了鉴别:“小便艰涩疼痛,泌尿系统感染以至于石淋,也就是结石,这些都归这里头(淋证)了。对于结石的治疗也不外乎利小便,猪苓汤是,五苓散也是。若是疼得厉害,加大量生薏苡仁就对了。所以加生薏苡仁、大黄治结石病,这我也有过一些例子。五苓散加生薏苡仁、大黄我试过,猪苓汤加生薏苡仁、大黄我也用过,都好使。如果渴重、偏于热,用猪苓汤;脉浮、有些偏于表证,就用五苓散。”

《淋证(泌尿系、结石)》——胡希恕

淋征里证阳气衰 温阳祛饮治也乖

例5王某,女,75岁,病案号15398。初诊日期1964年8月20日:尿频、遗尿、淋漓3个月,去年3月曾患尿急、尿痛、尿频,诊断为膀胱炎,用抗生素治疗而愈。今年5月又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又用抗生素治疗而疗效不佳,因长期口服西药,出现食欲差、恶心、头晕等而求中医诊治,曾服木通、车前子、黄柏、益智仁、桑螵蛸、芡实等药而未见明显效果。

现症:尿频、遗尿、淋漓,小腹麻木胀痛,心悸,头晕,腰酸痛,恶心,纳差,恶寒,四逆,苔白润,舌质淡暗,脉沉细迟,证属里虚寒饮凝滞,治以温阳化饮,与真武汤:

制附子3钱、生姜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白芍3钱。

结果:上药服1剂,恶心、头晕巳,食欲改善,小便频减,服3剂,诸症皆已。

按: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淋证,皆有热证和寒证之分,本例一派虚寒,无明显表证,呈太阴里虚寒饮凝滞之证。一些慢性病的形成,多是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消耗人体津液、阳气,渐成里虚寒之证。《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萌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两条皆是论述里有水饮,而误发汗而造成的里虚寒饮证。前条是表阳证太阳病,后条是表虚寒证少阴病,皆是说由于误治而并于太阴。表证本宜发汗,但里有水气,若不兼驱其水,单纯发汗,则虽汗出而病不解,伤津液、耗正气,使病迁延不愈。淋证病人当有表证而呈外邪内饮时,治疗以解表化饮,即解表的同时化饮,使表解饮去病即愈,如病案3即如此。如不是在解表的同时又予化饮,或单解表、或单化饮、或单攻下,皆非善法,皆可拖延病情,加重病情,造成淋证迁延不愈,这一中医理论值得深思。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