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困惑与未来》的点滴

2018.12.17.长春
1.除了挑战追求胜利别无他选。说是顺其自然,周围环境不允许。 2.大数据运用对未来的各项选择有帮助,但是执著更熠熠生辉。 3.课堂吸引不了学生,五天学校不如一天上网。填鸭知识已成过去。百度搜狗一查啥都有,老师的思辨叛逆颠覆类型是学生喜爱的,于丹的两种被轰下台是有道理的。 4.目前李世石,柯洁曾是天下第一围棋高手均败在阿尔法狗面前,19年前,帕斯卡洛夫在与Deep Blue一较高下之前,豪迈宣称:“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场比赛等于是对全人类的捍卫。计算机在社会里无处不在。但有一条界限它们肯定无法跨越。它们肯定闯不进人类创造力的领域” 。 5.后来终被机器打败的卡氏产生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存在危机感”,尽管他很不服气。此战也被看作是人工智能的转折点,有的甚至触及了人工智能的“根子”问题。 6.懂得坚持,培养坚定不移的团队精神变得重要。虽然个体终将走向如影随行的孤独,寂寞的体会由心灵到灵魂的涅槃。 7.人云亦云毫无创造力的老师和循规蹈矩的学生不被人重视,思辨思考挑战真理极限,园桌交流畅所欲言分析讨论顺应时代大潮的教学模式历来很重要。总沉浸于过去,未来头破血流。 9.多重语言和书籍拓展思维,走入不同的世界感知走也走不完的人生境界。 10.挑战思维逻辑颠覆固有知识领域,既然知识轻松获取,那意志,毅力,品德,心胸,视野就能更好的品鉴把握未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毛泽东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像是穿越古今2000多年的对话,又是对人类命运深刻而共同的思考。 个人想法,不喜就喷。 胡邹八咧,欢迎切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