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编排解读

与三、四年级上下册一样,五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了八个单元,安排了八次单元习作以及若干小练笔。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本册习作安排的总体情况,我们先用一张表格来呈现每个单元的小练笔、习作内容及训练要素。

单元

主题

小练笔

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

表达训练要素

读写结合情况

万物有灵

学习用“落花生”喻人的写法,选一种事物,用一段话写由事物想到的身边人。

我的心爱之物

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读写结合

策略单元


“漫画”老师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读写分编

民间故事

根据课文内容,为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介绍其来历。

缩写《猎人海力布》或其他民间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读写结合

深爱祖国


二十年后的家乡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方法上读写分编,情感内容结合

习作单元

初试身手:1选择身边一种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其特征;2将《白鹭》2-5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

介绍一种事物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读写结合

舔犊之情

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

将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成一封信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读写结合

四季之美

仿照《四季之美》用几句话写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景致

即景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读写结合

读书明智


推荐一本书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读写结合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五年级上册习作编排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继续努力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 八个单元的八次习作,会发现每一次习作的话题内容、目标要求都不一样,但与三四年级的联系起来看,每一次的习作都能找到相互联系的话题内容和目标要求。例如,第六单元的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四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习作就是给亲友写一封信。再如,第二单元“漫画”老师,在话题内容上,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就有类似的“我的‘自画像’”,在目标要求上,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学习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再到本册第二单元的“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就形成了写人习作训练要素的关联和方法、能力的逐步提升。还有,写景、写事等习作也可以找到序列性的联系和线索。第八单元的推荐一本书,属于实用类习作,与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推荐一个好地方,重点都是要写清推荐的理由,但在推荐策略上更加丰富。这些,都可以说明,习作内容和目标的编排设计,隐含了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编写意图,提醒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瞻前顾后”,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有看得见的发展线索。 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是统编版教材构建相对独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一个编写思路。从总体上看,这册教材读写分编的特点,体现最突出的是策略单元的习作,无论是话题内容还是表达训练要素,都与单元课文没有什么联系。其他单元,读写结合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但不同单元读写结合的具体形式不一样。第六单元课文围绕“舔犊之情”选文,习作是把自己想跟父母说的话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父母,这是内容和情感上的结合。第一单元《落花生》,小练笔就是仿照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个人,这是表达方法上的结合。第四单元,课文表达的是浓浓爱国情,激发了学生心中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怀;习作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写的一定是想象的情景,想象的情感基础是对家乡的热爱,是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展望,而这一情感与爱国情怀是紧密关联的。这又是情感上的结合。习作单元的课文阅读与习作既有方法(说明方法)又有能力(说明方法的选择、说明清楚)上的结合。 习作单元一以贯之地包括五个板块: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一点体现的是读写结合设计的系统性。这五个板块的系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习作教学相对独立的课程地位——习作既是单元学习的最终成果,也是构建整个单元所围绕的核心,还是单元教学活动组织的线索。同时,这样的设计还明确了“读写结合”的具体实践方式——读服务于写,循序渐进地、系统地丰富写的知识,提升写的能力。五个板块中,有两个板块直接“以读促写”,分别是精读课文学习和习作例文学习,但这两个板块的以读促写的具体形式和实践方式是有区别的。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重点学习目标仍然指向“读”,指向对文本写法的“解读”。习作例文进一步淡化了对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直接聚焦于单元表达训练要素,读的目的是直接与学生的表达实践建立紧密联系,在学生习作前或习作后用来促进方法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习作内容和文体丰富,让学生经历多彩的表达体验,感受写作服务于生活的重要价值。 本册教材八个单元,习作内容各不相同,习作成品从文体上看,也非常丰富。第一单元围绕事物写事,第二单元写人,属于记叙类文体;第四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想象文,第三单元也是想象文,不过训练点是“缩写”,从服务生活角度来说属于实用类写作;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写作;第六单元书信写作;第七单元是写景文,也是记叙文体;第八单元是推荐一本书,算是议论文体。 除了内容文体上的丰富性,很多习作内容都具有鲜明的交际性质,都属于交际语境写作,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价值,同时也渗透了读者意识的培养。“漫画”老师、介绍一种事物、给爸爸妈妈写信、推荐一本书,都需要有鲜明的读者意识,尤其是后两个习作任务。交际语境、读者意识,都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心中预想特定读者阅读自己的作品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从而根据期待和预想调整思路、精心组织语言。 开始重视行文构思的训练,初步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这是进入高年级的一个重要变化。中年级,教材习作指导侧重于内容的启发和选择,或者是简单的段落层次的构思;到了五年级上册,开始在习作中明确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第四单元,习作内容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表达训练要素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列提纲,按照提纲分段叙述,就是学习谋篇布局,就是在落笔前先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结构内容上的构思。这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第八单元“推荐一本书”,再一次明确提出了谋篇布局的训练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写说明文,说明一种事物的特点,教材中就有这样的建议:“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这也是渗透谋篇布局的训练。 高年级教材这种重视谋篇布局训练的编排设计意图,在后面的几册中都有体现。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第三单元在建议中指出:“理清思路写下来”等等。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要素梳理I语文要素I电子教材I一年级I二年级I三年级上册I三年级上册1I四上第一单元I五年级I六年级I新教师I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I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