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色彩分割


  印象派画家们为了描绘眼前所看到的生动的大自然,放弃了对物体固有色的描绘,而用一种新的、特殊的油画技法来表现一切。他们试图要描绘出诸如小草叶子背面或衣服褶皱间等细小地方所呈现的微妙的光线效果。另外,他们还想表现出阳光的亮度。要表现出阳光的亮度,就必须描绘阳光本身所具有的色彩。
  我们早就知道,看上去好像是白色的阳光,其实含有七种光色。当时的光学理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印象派画家们首先运用的就是这阳光的七种光色。他们以红、黄、蓝三原色和它们的间色橙、紫、绿作为调色的中心,尽量避免使用灰暗的色彩,从而使他们的画比任何时期的画都鲜明得多。无论到哪个美术馆,如果你经过19 世纪巴比松画派或库尔贝、马奈的展厅,而后走进印象派画家作品的陈列室,你一定顿时会感到一切都明亮了许多,犹如你突然走出了长长的地下隧道一样。许多人都有过如此的体会。
  因此,印象派的第一个色彩原则,可以说就是原色主义。他们的第二个原则是,尽量使用未经混合过的纯色,也就是在使用各种颜色时不使它们相互调和起来。从前的绘画,人们为了表现出画面的中间色调,往往把各种颜色反复地调和,形成一个过渡的色调。一般在画面上不使用那些从自然界提炼出来的纯色,而总是把那些纯色相互调和,调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颜色后再画上画面。这已成为一种绘画的常识。但是,一直关心着光学理论发展的印象派画家们发现,颜色一经调和便会失去它的明度。事实上,如果把七种光色在调色板上挨个调和的话,它们将会都变成灰色,最终完全成为黑色(实际上,只要三原色调在一起,就会成为黑色)。
  但是,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合在一起,却会变成白色的光。 再说,我们使用的七个纯色和阳光分解的七种光色是完全对应的,只是在它们调和后会形成相反的结果。所以莫奈他们为了避免颜色的调和,而尽量使用较纯的颜色。
  然而,要表现画面或物体的中间层次时怎么办呢?他们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把原先应该调和的颜色用很小的笔触并列表现出来。这样观者只要稍微与画面保持一点距离,这些小笔触就会模糊不清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色调。
  同时,由于这些小笔触实际上是并列着的,因此它们仍然保持着色彩的鲜明度。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颜色本身相互之间并未调和,而由这些颜色反射出来的光在人们的视觉中调和起来。印象派画家们称此为“视觉混合”或“视网膜上的混合”,产生这种“视觉混合”的画法就是“色彩分割法”。
  这幅《撑阳伞的少女》上的草地就是“色彩分割”运用的最好典范。让各种颜色的笔触都并列在画面上,即使在阴影部分也能见到红色和绿色极为奔放的笔触。画面上夏天野外热烈的色彩感觉就是由这些笔触传达的。
  此外,“色彩分割法”还是一种艺术处理手法。画面上无数散乱的笔触,虽然给我们传达了大自然的风采,但大自然本身并非如此。用莫奈自己的话来说:“我的作品是一扇面对大自然敞开的窗户。”从这样的窗口看出去的景象,只不过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吧。这幅《撑阳伞的少女》作于1886 年,这恰好是印象派最后一届展览会举行的那一年。这时莫奈已完全沉浸在小笔触组成的光的海洋中。实际上,就从这时期开始,那些形体轮廓严格的人物画已退出了莫奈的绘画世界。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