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心里装着美好,世界就美好

东晋名士、书法家王子猷是王羲之的儿子,长期居住在山阴,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市。一天雪夜,他一觉醒来,在银装素裹的院子里漫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此时,他灵感大发,思绪跳跃,想到了远在剡县(而今的浙江嵊州)的好友戴逵,觉得能邀他来一起欣赏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二话没说乘着小船前往。经过一夜航行,天亮之时终于到达,然而王子猷却转身返回。随行人员十分不解,可他轻描淡写地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王子猷的行为的确有点惊俗,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所崇尚的那种不拘形迹的行事风格,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得到的,未必得到;错过的,未必错过。得不到的,反而有一种距离的美感,心里装着美好,眼里的世界就美好。
  其实,人心就像一个容器,装进了什么东西并加予消化,什么东西就会变成你自己。聪明智慧的人,总是要把最美好的东西装进自己心里,慢慢地感受和领略,使自己在美好之中不断完善自己。一个心中总是装着美好理想、美好愿望和美好东西的人,肯定无暇顾及身边的魑魅魍魉和凄风苦雨;一个心中永远充满爱、充满温暖、充满欢乐的人,也肯定不会随便被仇恨愤怒和烦恼痛苦污染侵袭。一旦美好崇高的东西占据了人的内心,这个人就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崇高美好而又幸福的人,会感受到生命的干净与尊严和那种纯粹的真善美。
  现实生活中,有人越活越精彩,有人越活越麻烦;有人越活越明白,有人越活越迷糊;有人越活越俊朗,有人越活越猥琐。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人最大的战争,不是真刀实枪的战场,是人心。环视四周,不时地会发现,有的人心里装着全是自私自利、蝇头小利,到头来生活的峪谷一直在挤压他的空间。其实,生活中并不是想得到的全是美好的,真正的美好是善于把最美好的东西珍藏于心间。美好的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并不是什么样的人心都能把它装下,首先你得有广博和无边的情怀,具有恢宏的气度、宽仁的胸襟、洞察人性的能力、以己度人的体贴、言行一致的信誉,还要具有高度的智慧和自信。有了这样的生命积淀,才能够真正装下美好,把握住自己的生命航船,走得健康又阳光。
  要让心里始终装着美好,就要善于把精神从肉体中分离出来,并且立足于精神自我,与那个肉体自我拉开距离,不被它所累。精神自我必须得到维护,否则人就是被奴役的,并且被自己创造出来的客体化世界所奴役:人创造了机器,被机器所奴役;人创造了金钱,被金钱所奴役。历史上,那些仰望星空,叩问天道、求索真理的先知和天才们,都是怀着巨大的好奇和震惊,向苍茫宇宙敞开自己苍茫的内心。他们既是天真的小孩,同时又是无比真诚的对天发问的大智大哲。
  心里始终装着美好的人,犹如一口古井,虽然幽深但不失澄澈,可以一眼望到井底。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看到底,并不是因为他太过简单、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心里充满阳光。至纯的灵魂,原本就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深刻。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有的人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灵魂的深度。这种复杂,是险恶品性的交错,而不是曼妙智慧的叠加。与其把自己装进复杂的套子里,不如心思敞亮地和世界对话。
  也许有人会说,把美好的东西只装在心里,自己享受不了,岂不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所在吗?非也,世上的“有”与“无”是相对的,条件成熟时是相互可以转化的。把美好的东西珍藏在心中,使之成为一种审美意识,其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这种淡泊而高远的境界,源于对现实的清醒,追求的是沉静和安然。
  儿时,美好的东西是一件实物;长大之后,美好的东西是一种状态。然后有一天,我们才发现,美好的东西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是一种领悟。心里装着美好,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清醒、一种成熟,坦然接受生而为人的一切体验,因为人的一生,就是一堂独一无二的体验课。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