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复旦最猛教授:越边界,闯禁区,拍猛片,还原最真实的唐僧

唐僧到底长什么样?

很多人是通过西游记了解到唐僧,正如屏幕里那个害怕打打杀杀的唐僧,但凡看过的人,都认为唐僧是一个弱弱的老好人,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首先,玄奘是一个心机boy。

最初唐朝是不让出境的,于是他就偷渡出去。

后来他带着600多部佛经回国,到达龟兹(今新疆省库车、沙雅二县)。

他给唐太宗修书一封,说:经过帕米尔翻越大石崖时,我的大象淹死了,经书也损毁了一些,需要在龟兹再搜罗下佛经。

图 | 丝绸之路的制高点,玄奘的人生最高峰——大石崖(坎达尔山口)

这封信表面是向唐太宗报告行程,但实际上却是等唐太宗给他答复。

你想,他当初是偷渡出去的,如果一回去被当作偷渡犯处理,那肯定不回去了。

玄奘在这里停留大半年之后,唐太宗的谕旨来了,欢迎他回家。

其次,他还是一个有社交牛逼症的玄奘。

一开始,玄奘是穷游出发的,他到达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说服高昌王,让高昌王资助他西天取经,他回来后就来高昌讲经三年。

取到经后,又有印度鸠摩罗王、戒日王的赞助,回大唐的盘缠又有了。

真实的取经之路,是各个国王包括西突厥可汗给他钱花,又给他国书介绍信,一路给他开绿灯,简直跟开挂了一样。

图 | 基大石岭,背徙多河的石头城

他情商极高、口才极佳,哪怕最后回到西域,又把唐太宗搞定了。

当然,电视里的唐僧有一点是符合真实历史的,就是他是个大美男。

《慈恩传》上面说他皮肤赤白色,就是白皮肤里带点红润,还说他美丽如画,长得非常帅。

真实的玄奘,不是一个神话,也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一个中华文明至上主义者。

他会有国别歧视,骨子里大唐优越感,他认为唐朝就是世界最一流的文明国家,所以到了中亚,他就感觉这些地方比大唐差了一大截。

他也会有相貌歧视,当时中亚有很多欧洲人,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白种人,现代人都觉得好看的,玄奘就嫌弃人家长得很丑,而长得较黑、又整天赤裸着上身的印度人,他就不嫌弃。

“当你了解到真实的玄奘,你一定会更加喜欢他,除了超坚定的佛教信仰外,他还有冒险精神,以及超高的手段,放在现代社会,也定成为一个顶流。”——这是侯杨方接受专访时,对玄奘给出的评价。

他用长达八年的时间,重走玄奘的东归之路。

图 | 侯杨方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复旦教授的丝绸探险之旅

关于历史,侯杨方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历史依靠的是想象,地理依靠的是践行。

他说:“比如讲玄奘做过什么,你见过他吗?你能穿越吗?还不是人家纸面上告诉你的?“

也许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可对于侯杨方来说,最好的方法是有实际的地形,拿出具体的GPS轨迹,依据现代技术,那些古人能走通的,他也一定能走通。

只有走古人走过的路,看古人看过的景,由此产生的真实情感,这样的历史,才是活生生的历史,才是有说服力的历史。

1400年前,玄奘曾经在巴基斯坦,记录过“大方石上,有如来足蹈之迹”。

2016年,为了找寻佛祖的足迹,侯杨方去到巴基斯坦。

可玄奘记录的这个地方,却是被巴基斯坦列为“禁区”的地方,一般人进不去,甚至连军队都难进入,因为这是部落长老的地方。

图 | 侯杨方在巴基斯坦找到佛祖的“足迹”

最终在他坚持之下,两辆皮卡车,18个军人一前一后保护着他们到佛的足迹之处

当地人都知道,玄奘看到佛足迹的“大方石上”就在这里。

这个地方,以前是世界的佛教文明中心。

这个证明了什么?1400年前的记录的完全是真实的,玄奘见到了,记录下来了,侯杨方也见到了,而且巴基斯坦人都知道,出家人不打诳语。

侯杨方用了八年、十多次的实地考察,走遍了帕米尔、南疆、罗布泊、中亚、南亚等地区,只为复原丝绸之路,他说:“这是对我们3000多年绵绵不绝的史料记录抱着深刻的敬意,非常靠谱。”3000多年的史料有很多,其中就有《大唐西域记》。

2013年,他在塔吉克斯坦考察时,遇到了一对日本老人,老先生69岁,老太太62岁,俩人退休之前做编辑,都是学习东亚史的,他们研究唐朝高仙芝的行军路线,打算走一遍。

侯杨方不解,问道:“这片苦寒之地,究竟什么地方吸引你们?”

老太太说:“因为很浪漫!尤其是唐朝,真是一个浪漫的朝代!”

老先生和老太太兼备浪漫与激情的想象与追求,深深地打动了侯杨方,学术从审美开始,以审美结束,何乐而不为呢?

今日之我见,即昔日他所见。

后人读史,其实读的是当时的现实。

为寻得丝绸之路当时的状况,从2013年起,侯杨方带领考察队,沿着玄奘、高仙芝等人走过的古道,一步一个脚印,走遍帕米尔高原,顺着河西走廊,穿越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

图 | 塔什库尔干河畔的丝路古驿站

顺着古人脚步,他来到了帕米尔高原,而我们更熟悉它的另外一个称呼:葱岭

当侯杨方来到这个海拔4200米以上的地方,他一下子明白为什么古人要叫它葱岭?

因为这里有满地的野葱,他不仅亲眼见过,还亲自吃过,证明了丝绸之路的真实性。

侯杨方翻越古人翻过的每一个山口,渡过每一条古人渡过的河流,目睹玄奘当年见过的同样景象,体验同样的感受。

所经之处,都会留下精准的GPS定位与轨迹记录,还有视频和照片,为的是把曾经古人的路线,在现代地图中标注出来。

图 | 宽阔、平缓的喷赤河谷是达摩悉铁帝、瓦罕的核心地区,是当年丝绸之路翻越葱岭前后重要的休整、补充之地

侯杨方说:“今日之我见,即昔日他所见。”

他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看到当时的丝绸之路。

很多人对丝绸之路的了解,也是经过第二手、第三手的信息知道、

只有用脚去丈量、去验证真实的历史,从而得出的结论才最具说服力,这也支撑他完成了《重返帕米尔: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一书。

丝绸之路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在帕米尔古道上,有一个叫公主堡的地方。

当时中国的“汉妇”嫁给波斯国王,因为前方发生战乱,使团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就地扎营。

在一个悬崖绝壁顶上,造了几间屋子,住了下来。

没想到三个月过后,公主怀孕了,这事没法交代了,肯定不能继续前往波斯了。

于是有了这样的传说,每天中午,有一个俊伟男子从太阳上骑马下来,与公主相会,从此有了“汉日天种”的故事。

最终所有人拥戴公主所生的儿子为国王,在这里建立王都,取名“克孜库尔干”,意即“公主堡”。

侯杨方去到公主堡的时候,还上过一次,垂直高度200多米,三面都是90度的悬崖,很难上。

图 | 侯杨方登上公主堡

不仅是公主堡,其他地方,凡是所经之处,侯杨方都会精准的GPS定位与轨迹记录,还有拍下视频和照片,为的就是把走过的一个个点,一条条路线,呈现出一幅丝绸之路的生动画卷。

“丝绸之路”这个概念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德国地理学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德文著作《中国》一书的第499页上提到的。

这一页上有作者的手绘彩图,包含了中国陕西到中亚等路线。丝绸之路用了两种颜色,一种是绿色,另一个是红色,因为丝绸之路不止一条。

什么是丝绸之路?连接地中海文明与中国文明的道路,才叫丝绸之路。

公主堡也只能发生在丝绸之路的,丝绸之路不是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不是你家到我家的距离,而是一种特殊文明的存在。

这种特殊性,属于帝国强权的的统治边缘。它不在帝国核心,对于波斯帝国来说,中亚是其最东北的边缘;对于唐朝来说,更不像像关中平原这样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处于边缘,所以才有各种各样的文明。

《大唐西域记》为什么珍贵?因为它反映当时中亚真实的样子,很难找到如此详实的记录。

当你把它放在历史长河中,你会发现公元7世纪是一个大动荡的世界。

玄奘东归经过阿富汗,此时阿拉伯已经打进阿富汗,距离玄奘只有100公里,他所经过的地方,都被阿拉伯人占领了。他经过瓦罕时有10多所佛寺,后来这些都信穆罕默德了。

这个谁都没有想到,玄奘也没想到,他更没想到,后来中国成了北传佛教的中心。

图 | 达摩悉铁帝:现在在的瓦罕,近景是佛塔遗迹,远处是喷赤河、兴都库什雪山

阿富汗文物曾在中国举行过好几次展览,第一站在故宫,当时侯杨方就去故宫看了三次,后来又专门跑到敦煌、南京看展。

每次看展,他都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这段历史都忽视了,很多人并不了解。

于是他亲自出发,重走这段历史,踏玄奘踏过的葱岭,走玄奘走过的公主堡。

等他走到那棵曾目睹玄奘东归的大杨树时,他捡起杨树落在地上的叶子,做成了书签。

图 | 见证玄奘取经的大杨树

文中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