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蜈蚣虽小,作用巨大,为医者不可不知的外用大总结

蜈蚣外用的现状与展望

蜈蚣性温,有毒,入肝经。辛温燥烈,走窜性猛,行表达里,无所不至,能搜风通络定惊,开痰行滞,解瘀定惊;亦能熄风定痛。解毒散结、活血化瘀通络,补虚兴阳起痿,祛湿散邪解毒,为单用或复方中要药。蜈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类及微量元素,其主要功效包括镇静镇痛、拔毒、解毒、活血、生肌、收敛、改善微循环、抗凝血、溶血栓、通畅血管、增强免疫力、广谱抗菌、抗衰老、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主治疔疮、诸疼痛、搐搦、半身不遂、瘿瘤瘰疬、小儿急慢惊风、痈疽、诸肿毒、跌打损伤等。但不同提取物所含活性物质不同,药效有明显差异。蜈蚣内服或外用均有攻毒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常外用于烧烫伤、化脓性感染伤口、带状疱疹、鸡眼、高血压、糖尿病足、皮肤疤痕、中耳炎、钉道感染、下肢溃疡、秋冬季的病唇风、丹毒瘤、瘰疠溃疮、结核等。

现将近年外用蜈蚣制剂及功效,使用总结如下:

1 不同制备方法及疗效

在长期的用药历史中,蜈蚣全体浸提物的应用相当普遍,如民间广为应用的“蜈蚣酒”、“蜈蚣油”、“蜈蚣散”等以蜈蚣为主药制备而成。

1.1 虫蛇伤

单克林用蜈蚣酊 (95%酒精浸泡活蜈蚣提取液)治黄蜂蛰伤、蜘蛛咬伤、毛虫或丝状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将酊涂于患处或清洗伤口,涂擦一次即可脱敏止痒。《中华本草》载《洞天奥旨》记录蜈蚣散以蜈蚣、雄黄、白芷、樟脑研末调敷治疗毒蛇咬伤。

1.2 防治感染性病症

1.2.1 指头与甲沟炎:赵爱文等用蜈蚣糊 [蜈蚣1条,熏干、研末,用适量猪胆汁 (或鱼胆汁)调成]外敷治疗化脓性指头炎,患指常规消毒后均匀敷涂,用无菌纱布包扎,间隔24~36 h换药一次。42例用药后全部治愈 (其中1次2例、2次21例、3次14例、4次5例)。周天寒治疗甲沟炎用蜈蚣1条、雄黄、枯矾各1.5 g,共研细末;另用鲜鸡蛋1只,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清 (以患指插入不溢蛋清为宜),将药粉装入蛋内搅匀,患指插入其中,用小火沿蛋壳周围烘1 h以上,以患指有温热感为度,烘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多数病人1~5次痊愈。

1.2.2 化脓伤口:李艺珍等用蜈蚣油 (蜈蚣10条,文火焙焦研末置入500 mL麻油中振荡混匀,静置7 d以上备用),先用无菌棉签擦拭伤口分泌物,再取蜈蚣油进行擦拭,1次/d,7 d为1疗程。有全身症状感染较重者给予抗生素。82例患者经1~2个疗程全部痊愈,伤口结痂脱落。

1.2.3 防治疮疡疔肿:付喜良用蜈蚣油 (蜈蚣置于纯正香油中)与愈伤粉 (三七、白及、紫草等共研极细末)调涂患处,预防钉道感染107例,结果优83例,良10例,差14例。《中华本草》载《杨氏家藏方》却痛散,配麝香、冰片研末外用治疮疡肿毒; 《良方拔萃》不二散及《疡医大全》蜈蚣散,配雄黄、全蝎研末调敷治疔疮初期,红肿剧痛。

1.2.4 耳患

1.2.4.1 中耳炎:刘自力滴入蜈蚣油 (蜈蚣1条,加油30g炸黑取出,再加冰片3 g,溶化后备用)治20例愈17例。陈建国等用复方蜈蚣油膏(黄连20g,苦参15g,蜈蚣3条,麻油100mL,冰片2g。先将黄连、苦参在麻油中浸泡24 h后,用文火将其煎至药芯黄枯后捞出,再入蜈蚣,煎至焦黑枯脆后取出,滤过,滤油炼至滴水成珠后停火,待油温降至60℃左右时加入研成细末的冰片,并不断搅拌使其均匀,分装入无菌眼药水瓶中备用)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53例,治愈40例,占75.47%;好转12例,占22.64%;无效1例,占1.89%;其中10例小穿孔也在治疗3周内愈合,总有效率为98.11%。李佩林用蟾酥蜈蚣液(取完整蜈蚣数条焙干研末,与蟾酥粉同置于200 g香油中,振荡均匀后静置取上清液备用)治疗中耳炎,先用无菌干棉球擦干外耳道分泌物,让患者倾向一侧,用滴管向外耳道滴入上液1~5滴,1次/d。外耳道疖肿可用棉球放入外耳道以便药液不会很快流出,保持治疗时间,7 d为1疗程。在初期接诊的患者中,应用1~3 d后,特别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外耳道炎,炎症基本控制,滴药12 h后局部剧烈的疼痛有明显的减轻和消失。用药后中耳炎鼓膜穿孔大都在第7天后封闭,鼓膜穿孔愈合青少年较老年患者快。

1.2.4.2 外伤性鼓膜穿孔:张雄等用蜈蚣油 (大蜈蚣10条,洗净入1两麻油中,文火炸至焦黄,滤过,取油备用)治外伤鼓膜穿孔,于鼓膜表面贴补浸有该油的棉片或耳内滴入1~2滴,1次/3 d换药。43例中治愈38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95.35%。

1.2.5 口腔溃疡:怀滨用蜈蚣油 [整体蜈蚣1条 (儿童用去尾刺),用烘箱或瓦罐焙至焦黄带香味 (切勿焦糊),研后入10 mL香油于棕色瓶中备用]治疗口腔黏膜溃疡 (前半月内均未使用过激素、免疫抑制剂,无过敏史,并在治疗期间不用任何其他药物),首涂前用2%双氧水棉签及生理盐水棉签将溃疡表面淡黄色的纤维膜擦去,吸干创面水分,再用棉签蘸以蜈蚣油涂其表面。结果治愈71例,有效29例,无效16例。

1.2.6 水火烫伤:韦龙华用蜈蚣油 [取桐油 (若无用茶油)500 mL于玻瓶中,活蜈蚣5~10条淹于其中,浸泡10~15 d,备用。用后拧紧瓶盖,以免药油表面硬纳。如有臭味,并不影响疗效,仍可使用]治水烫伤3例,火烧伤2例 (一度~二度),面积为5%以下,一般连续用药3 d,2~3次/d,5例2~3 d基本治愈。

1.3 带状疱疹

1.3.1 蜈蚣膏:丁望等用蜈蚣膏 (地榆、紫草、蜈蚣共研细粉,凡士林调匀,涂于患处,2次/d)治疗带状疱疹34例,全部治愈,用药最长7 d,最短3 d。范翠玉用蜈蚣膏 [干蜈蚣5条,食醋浸泡10 h,取出 (醋液备用)焙干研末,用香油调匀]治疗带状疱疹[据范围大小增减蜈蚣数量;取脱脂棉薄覆一层于疱疹上,快速点燃(谨防烧伤);再用棉签蘸取上醋液,先擦疱疹边缘,再擦中间,3 min后,把蜈蚣膏敷于患处,1~2次/d],痊愈25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2%。鲁欣等用蜈蚣芦荟软膏 (蜈蚣8条,研细,过100目筛;鲜芦荟200g捣碎;取凡士林120g于铝锅内,文火加热至沸腾移下,加入芦荟并搅拌,冷后掺入蜈蚣粉充分混匀,装瓶备用)外搽,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痊愈41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7%。

1.3.2 蜈蚣糊:张明用蜈蚣3条,醋中浸泡10 h后取出 (醋液备用),焙干研细,用香油或烧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用上醋液先擦疱疹两头,再擦中间),疗效独特。郭晓庄用雄黄8g、明矾8g、蜈蚣2条,共研细末,用香油或冷开水调成糊状搽敷患处,3~4次/d,3 d为1疗程,疗效显著。卢树青等用蜈蚣 (文火焙干)、侧柏叶炭、雄黄、枯矾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装瓶备用。先用0.5%碘酒消毒,无菌棉签蘸取药糊,均匀涂于水疱部位 (用药期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摩擦和手抓),外涂2次/d,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徐鸿雁用芦黄散(雄黄20g,蜈蚣10g,白芷15g,冰片5g,芦荟30g。破溃加枯矾10g,其中雄黄、蜈蚣、白芷、冰片研细粉)与芦荟汁 (2年以上芦荟打碎取汁20mL)调成糊,均匀敷于疱疹部位,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2次/d,30 min/次。通过观察,解毒活血汤口服加芦黄散外敷联合应用在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缩短疾病疗程的同时还降低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邬双喜用蜈蚣焙干,研为细末,与等量雄黄粉混和,加水调糊状,涂患处,5次/d。疗效评判,痊愈:5d内疼痛及皮疹消失,有效:5d内疼痛减轻,皮疹消退大于50%;无效:5d内疼痛不减轻,皮疹消退小于50%。结果:36例痊愈2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愈率80.5%,总有效率97.2%。

1.3.3 蜈蚣酊:曾耀霆用活蜈蚣5条,75%酒精100 mL浸泡1周备用。外搽,3次/d,同时内服解毒消疹方,外搽蜂胶酊。疗效评判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疼痛无明显减轻者。结果:治愈5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8%。

1.3.4 雄麝蜈蚣散糊:金英等用生半夏10g、雄黄10g、蜈蚣6条,共研极细粉,加入冰片5 g、麝香0.1 g混匀,装入密闭容器中备用。用法:视疱疹范围大小,取粉末于陶瓷容器中,加入陈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厚0.3 cm,1次/d,一周一疗程。疗效判定,治愈:局部疱疹结痂脱落,无痛苦,无瘢痕;显效:局部疱疹结痂,脱落,疼痛减轻;无效:疱疹范围增大,痛苦无明显减轻,有继发感染倾向。56例治疗一周后,痊愈43例,显效4例,余9例继续治疗2周后痊愈8例,显效l例。

1.4 结核性瘘管窦道

1.4.1 蜈蚣膏:姜山用蜈蚣20 g,焙干研细末,将100 g凡士林加热沸腾,加植物油5 mL、蜈蚣粉搅拌成膏状,备用。配合全身抗痨治疗及手术成功后,蜈蚣膏敷在纱条上嵌入创口基底部,保持引流通畅,1次/d。结果10例结核性肛瘘全部治愈,最长45d,最短28d,平均32d,1年后随访,除1例外,余例均无复发。

1.4.2 蜈蚣末:朱良春用蜈蚣细末,蘸于凡士林纱布上,填入骨结核瘘管内而获愈。《中华本草》载《枕中方》以蜈蚣配茶叶,共研末,治疗瘰疬已溃烂者。

1.5 脚气

张云霞将蜈蚣小火焙干,研粉,均匀撒在脚气患处。稍后患处冒黄水越来越多,用纸巾吸去黄水,两天后,黄水渐渐流尽,患处结痂痊愈,至今未犯。吴刚等实验证明蜈蚣在中性及弱碱性下的提取液 (10 mg/mL)抑制真菌的作用不明显,60℃酸性水提取液对真菌有较强烈的抑制作用。

1.6 慢性湿疹

林利虹等用蜈黛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皮损局部外用,2次/d,疗程4周。60例患者经4周治疗后,痊愈16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3例。

1.7 鸡眼

李更生以干蜈蚣加黄豆油加热,至蜈蚣酥黄时取出,研粉备用。鸡眼处以温水浸泡15 min后,用手术刀片将鸡眼角质层硬皮削掉,提起肌丝切除,在清除部位填满蜈蚣粉,外贴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7 d后112例均获治愈 (鸡眼凹陷部长平,手压或走路无疼痛,角质增生消失),其中1次治愈103例占92%,2次治愈9例占8%。除4例失访外,随访1年无复发。刘元昆等用蜈蚣治疗鸡眼:①蜈蚣1条,文火烘干,研末,油调,涂患处;②蜈蚣1条,加香油浸2~3日,取出捣烂外敷;③蜈蚣研末,加盐水调敷;④蜈蚣研末,醋浸外敷。以上4法外敷一夜后,去药,可见患处变黑。再经1周后鸡眼即脱落。

1.8 高血压

赵巍用蜈蚣、白花蛇、地龙、吴茱萸、川芎等共研细末,用姜汁拌成膏,做成饼贴在神阙、涌泉、足三里、绝骨穴治疗高血压,敷药时间8~12 h,每隔7 d敷药1次,1月1疗程。治疗3个月后,30例患者,显效5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7%。

1.9 皮肤疤痕

罗文辉等用疙瘩消 (蜈蚣、五倍子、威灵仙、丹参、地骨皮、白矾、黑醋按一定比例配制)外敷治疗瘢痕疙瘩57例,有效率达96.50%,经0.5~2年的随访,复发率5.50%。丁继存等用五倍子瘢痕膏 (五倍子、蜈蚣、地骨皮、白矾、丹参、威灵仙、黑醋)、黑布药膏、得宝松对瘢痕疙瘩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五倍子瘢痕膏的疗效优于黑布药膏;与得宝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避免了局部应用激素的副作用。程玉静等采用复方蜈蚣药糊 (蜈蚣3条,五倍子60 g,大黄20 g,红花20 g,甘草20 g,共研细末)外敷,治疗皮肤瘢痕42例获良效,总有效率91%。

1.10 糖尿病足

卢文玉等用复方蜈蚣酊 (蜈蚣4条、黄柏12 g、红花10 g、冰片6 g,用95%乙醇1 000 mL,浸泡3 d备用)治糖尿病足,用纱布浸药敷于患处,3~5次/d,红肿期用药最多3 d可消除红肿疼痛;溃烂期一般用药1周可治愈。刘树林等用蜈蚣粉治疗糖尿病足,去腐化脓、止痛效好。

1.11 下肢慢性溃疡

1.11.1 蜈蚣饯:《实用中药词典》载《外科正宗》蜈蚣饯,凡臁疮多年,黒腐臭烂疼痛者,蜈蚣、独活、白芷、甘草各一钱配伍,入桐油二两煎滚,先将臁疮洗净,用白面水调作圈,围疮周边,勿令泄气走油,将脚放平,挑油渐渐乘热加满,待油温取去。腐肉自然脱落,用解毒紫金膏搽上,纸盖绢扎,3日一换。有拔毒生肌止痛之功。

1.11.2 蜈蚣茶叶末:李登德等取茶叶100 g,10~15 cm长干蜈蚣10条,用砂锅文火炒焦,研细备用。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溃疡创面,清创消毒,药末撒于创面,无菌纱布包扎固定,1次/2 d。2次后创面有大量肉芽组织、鲜皮生长,治疗4~8次后创面结痂愈合。最长随访6年溃疡面无复发。

1.12 外治唇风

葛蕾等用蜈蚣5条烘干研末,生大黄6 g,麻油5 mL,熟鸡蛋黄2个。将熟鸡蛋黄放入麻油中炸黑去渣,再入生大黄炸黑去渣,入蜈蚣粉调匀。搽唇,3~4次/d,轻者3~5次即愈,重者连用l周,忌辛辣食物。

1.13 面瘫

秦兆云用5cm柳枝一段,生姜15g,巴豆3g,僵蚕5g,郁金3g,蜈蚣1条,斑蝥3只,甘草1.5g,麝香0.02g,药量根据病情加减,捣碎,现用现配,敷患处,2~3h即可,7~10d嘴眼面部恢复如初,患处表皮出现紫红色,35d左右康复如初,不留疤痕,无任何副作用。

2 应用体会

法洛四联症患儿在左侧大隐静脉输注5%碳酸氢钠液体时发生外渗后在应用局部封闭疗法、拮抗剂的应用、药物湿敷、冷热敷、中药疗法、联合疗法等方法无效,局部组织由单纯肿胀逐渐发展至皮下淤血皮肤颜色暗紫、水疱、疼痛加重等,经咨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志国教授,采用蜈蚣油(蜈蚣20 g浸泡24h,与麻油100 mL煎熬0.5h,滤渣取汁装入棕色瓶中备用)外敷输液外渗肿胀部位,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为求进一步的疗效判断,继该个案之后,于2010年12月—2011年7月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以蜈蚣油外敷与硫酸镁湿敷,经对临床疗效的观察与对比,平均显效时间蜈蚣油为 (1.57±0.57)h﹥硫酸镁 (4.32±0.91)h,4 h显效率蜈蚣油86.67%﹥硫酸镁56.67%。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显效时间和显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对这60例病人的护理,选择蜈蚣油外敷治疗输液外渗所致肿胀疼痛是一种较理想的临床方法,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临床见效快速等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敷药后皮肤局部油腻,易染衣被等。

3 展望

外治法与内治法一样,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予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发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促使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目的。伴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当今医疗活动中尤显重要,人们在追求临床疗效的同时,更注重药物使用的简单性、方便性和无毒性。蜈蚣资源丰富,具有广谱抗菌性,与传统抗生素不同,不会诱导抗药菌株的产生,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功效,是一种值得深入全面研究的药物。外用制作简单,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皮肤给药已成为第三大给药途径。综合开发利用蜈蚣不同剂型,其市场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本文摘自《中成药》 2012年第7期第1343-1346页。

作者/ 1杨媚月 1张志国 1李求 1廖琼 1杨磊 2吴萍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湖南中医药大学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