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这就要求我们:①了解我国著名作家生活的年代、朝代以及外国著名作家的国别;②以时间为序准确识记重要作家及作品;③掌握有关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④积累古诗词,提高文学修养。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考查文体及文学常识的题型有三类:一是选择判断,二是填空解说,三是排序。

(一)小说

1 小说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中心要素。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虚构的,但这种虚构又往往借助于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主要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另外,还有对比描写、正面侧面描写。

(2)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具代表性。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在具体作品中,这四个部分的布局不一定能够完全分清,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以颠倒或交错,目的是做到紧凑、新颖。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曲折生动,同时可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开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萧条衰败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自然界的景物,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如《孔乙己》一文中的多处景物描写,要么渲染酒店冷清、压抑的气氛,要么烘托孔乙己出场时悲凉、凄惨的气氛,并暗示孔乙己必然的悲剧命运。

2 小说的分类

小说的分类较为复杂。在中学阶段应掌握的小说分类标准是小说的篇幅和容量,据此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1)长篇小说是一种篇幅长、容量大的巨型叙事作品。它能反映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描写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刻画众多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情节较为复杂。如我们熟悉的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都属于长篇小说。

(2)中篇小说是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的中等规模的叙事作品。它的故事情节虽不如长篇小说那样错综复杂,但由于人物较多,因此也有一定长度的发展和变化。如《阿Q正传》《李有才板话》就属于这类小说。

(3)短篇小说是一种篇幅短小、容量不大的叙事文学作品。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小,人物较少,情节也较简单。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变色龙》等都属于这类小说。

(4)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等。它比短篇小说更短,人物更少,情节更简单。它往往只截取生活激流中的一个小片段来构成情节,所以显得短小精悍,现实性很强。如《醉人的春夜》就属于这类小说。

此外,小说还有以下分类。

按内容题材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按表现手法可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等。

(二)散文

1 散文的概念

散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

2 散文的分类

散文按照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成分,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叙事散文在内容上要求有真情实感,即叙写真人真事。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中常含的写作手法有:直抒胸臆法,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进而赞美了像白杨树一样坚守在中国北方土地上的军民;托物言志法,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通过赞美紫藤萝来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借景抒情法,如朱自清的《春》就是通过赞美春天的景色来赞美生活。

(3)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梁衡的《壶口瀑布》。

(4)哲理散文,哲理散文指注重议论说理,或表达一个观点,或阐述一个道理,或议论某种现象的散文。它往往会从人或事饱含深情的叙述里,去发掘社会人生的大道理,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如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

3 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也称“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这是散文的主要特点。

(2)意境深邃。“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其中使“意”与“境”有机融合的常用手法是联想。

(3)语言凝练。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简明生动,言近意远,往往带有哲理性和抒情性。如《春》的语言具有诗情画意,描绘了一幅幅春景图;《昆明的雨》的语言则清新隽永。

(4)表现方法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生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文体常识(二)

1 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歌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 诗歌的基本特点

(1)高度的概括性。

(2)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3)语言凝练而富有音乐美。

3 诗歌的分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文体常识

4 诗歌的有关知识

(1)韵脚 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光”“霜”“乡”是韵脚。

(2)押韵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尾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这就叫押韵。如《静夜思》即押ɑng韵。

(3)律诗的结构 律诗每首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方面看,四字古诗一般为二、二式,五字古诗一般为二、二、一式,七字古诗一般为二、二、二、一式。从意义的表达方面看,有时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就变成了二、二、一、二式。

(5)歌·行·引 三者均为古代诗歌体裁,无严格区别。音乐、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等。

(6)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其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两句一节,可以换韵;多用比兴手法;句子以七言为主,灵活多变。如贺敬之的《回延安》。

(7)诗·词·曲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讲求节奏和韵律;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

诗的最高成就出现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代,曲在元代最盛行。我们学过的诗作有《春望》《行路难》《使至塞上》等;词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曲则以《天净沙·秋思》最为典型。

(8)四言·五言·七言 这些通常指的是诗的表现形式。言代表字,四言就是每句诗是四个字,五言即每句诗是五个字,七言即每句诗是七个字。在古代诗歌中,以五言、七言居多。

(9)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往往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但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仍有写作古体诗的。

(10)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代宫廷的音乐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及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如《木兰诗》《观沧海》等都是乐府诗。

(11)律诗·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共有四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12)新诗·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白话诗。与新诗相对,用文言写作的格律诗就统称为旧体诗。教材中收入的古代诗歌都是旧体诗,而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穆旦的《我看》,卞之琳的《断章》等都是新诗。有些诗歌的内容虽然是现代的,但其体裁仍沿用旧体,如陈毅的《梅岭三章》 等。这种诗,人们习惯地把它比作“旧瓶装新酒”。

(13)民歌·文人创作的诗歌 民歌是那些初为人民群众口头传诵,后经文人整理而形成的诗歌。《诗经》和“乐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如《木兰诗》《关雎》《蒹葭》等都是民歌。有些文人模仿民歌的形式写的诗歌就不再称为民歌了,只能说是用民歌形式写的诗歌,仍属文人创作的诗歌。如《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作的。

(14)标题·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则是词的标题。

(15)小令·中调·长调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的多少划分的。58个字以内为小令,59~90个字为中调,91个字及以上为长调(一般划分法)。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共33个字,属于小令;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共60个字,属于中调;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共95个字,属于长调。

(16)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伤感哀愁,或深沉幽怨,刻画精细。婉约派作品题材较狭窄,往往是写个人遭遇、生活情趣、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

(17)散曲 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一种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规定字数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它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套一般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为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是倒写。各“煞”是“尾”前的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套曲。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含“天净沙”一曲,是小令。

文体常识(三)

一、戏剧

1 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是由文学、表演、美术、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特点,诸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创设完整的结构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2 戏剧文学(剧本)的内容

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其实指的就是剧本。

(1)舞台提示(说明)。这是写在剧本中具有说明作用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

(2)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白(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3 戏剧文学(剧本)的基本特征

(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性、个性化和文学性的特征。

二、古议论文体

(1)论 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如《六国论》 等。

(2)说 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表达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在某种程度上同现代的杂文相似,其特点有: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一般是社会性问题)的深刻见解;颇具文采,下笔如行云流水,读来使人兴趣盎然。如《捕蛇者说》《马说》 等。

三、 记 

(1)杂记 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但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它包括以下两类: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或人事。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 等。

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仅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逸闻趣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如《世说新语》《梦溪笔谈》等。

(2)游记 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笔调清新,形象生动。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等。

(3)碑记 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如《五人墓碑记》 等。

(4)传记(记事)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根据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极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史记》是我国史传文学的典范,其中包含:

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的历史。

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通过如实地叙述人物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富有艺术感染力。如《五柳先生传》等。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大。如《柳敬亭传》 等。

文体常识(四)

一、其他文体集录

1 赠序

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内容多为赞许或勉励之言。如《送东阳马生序》 等。

2 序跋

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有的“序”“跋”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序”一般列在书籍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跋”列在后面。有的如“引言”“前言”“写在前面的话”也是“序”,有的“后记”“编后”也是“跋”。“序”和“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有的则是由别人写的。

3 奏疏

文体名。古代臣子向帝王呈递的奏章,属议论文体,包括所上的奏、疏、议、表、状等。

(1)疏 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如《谏太宗十思疏》 等。

(2)表 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内容多是谢恩、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章的不同在于常含有秉忠陈情、倾诉心曲的意思。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4 铭

古代文体的一种。古人常将称功德、申鉴戒的文字铭刻在碑板或器物上,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铭文,一般都押韵,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刻写后放在座位旁边,以便经常用来规诫自己,这种铭文称为“座右铭”。如《陋室铭》等。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称为“墓志铭”。如《柳子厚墓志铭》 等。

5 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如《搜神记》 等。

6 志人小说

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如《世说新语》 等。

7 寓言

带有劝诫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如《郑人买履》《鹬蚌相争》《刻舟求剑》 等。

8 童话

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拟人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浅显、生动形象,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对自然事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其情操。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9 民间故事

是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经过很多人不断修改、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文学样式。民间故事的特点有: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多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丰富奇特;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如《神笔马良》 等。

10 传说(奇闻逸事)

是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景象的故事。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关于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大都含颂扬、赞美之情,反映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关于自然景物的传说,则近于优美的叙事散文。如关于孟姜女的传说等。

11 神话

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先民与自然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神话不同于传说、寓言,它主要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传说中的历史内容、寓言中的道德训诫都很少在神话中出现。古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中国神话也极其丰富,多保存在 《山海经》 《淮南子》 等古代典籍中。

12 民歌民谣

民间文学的一种。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在口头流传中不断被集体加工。初期的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种类繁多,按内容和功能分类,大致有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等。常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隐语、双关等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家和诗人创作的源泉之一。

13 报告文学

散文中的一种新兴样式,是特写、文艺通讯等的总称。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迅速及时地报道社会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事情,具有新闻性、形象性和政治性的特点。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

二、史书体例

1 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

2 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 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通鉴纪事本末》。

4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

5 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至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 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特别注意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同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