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辛弃疾封神之作,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最后5个字神来之笔

作为语文老师的小美,曾跟班上的女生开过这样一个玩笑:“千年文坛,那么多男文人,大家最想嫁的哪位?”结果不出错所料,多数女生的答案是:辛弃疾。原因很简单,她们觉得辛弃疾符合她们对未来爱人的想象。

是的!小美当年也是这样想的。他霸气,率50多轻骑闯几万人敌营,这是武能马上定乾坤;他有才,平生600多首词作,让他被推上了词中之龙的宝座;他可爱,看见有小孩在偷打园子里的枣子,他说:“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不打扰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可是,少年时只读懂了他的万般好,却没有读懂他心中的愁。比如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词,年少时只觉得写得很酷,所以默默地背下了全文。可是如今,人到中年,才却被最后5个字戳中泪点。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经年近50。他20多岁就扬名了,可是入朝后却被闲置了20多年。他的手本该是沙场持剑的,但如今却只能持笔填词。对他这样的将才来说,这是何等的伤怀。可惜,年少时读这首词时,不能理解这一点,反而觉得全词写得很是豪情,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是的,作为一首经典词作,这首作品是辛弃疾的封神之作。清代著名评论家陈廷焯用这样一段话来评价这首词:

感激豪宕,苏辛并峙千古,然忠爱恻怛,苏胜于辛,而淋漓怨壮,顿挫盘郁,则稼轩独步千古矣。

苏轼和辛弃疾谁更牛的问题,大家争了多年,这段话个人觉得是写得很客观的。之所以会在评价《破阵子》这首词时这样说,陈廷焯要强调的则是后半部分:论顿挫盘郁,辛弃疾确实是独步千古。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又一封神之作,全词已经达到了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的水准。从结构上来看,它就像是辛弃疾在盖一座高塔。

词的上片,开篇12个字是塔的基座,灯下看剑,梦回沙场,一看就是大手笔。然后继续写梦,塔体层层往上加。“八百里”指的是战马,“五十弦”指的是乐声,一刚一柔,都在描写着他梦中的沙场秋点兵。这几句,气势已经渐显。

词的下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再用两个动态的画面,让气势再加一步,也让这塔更高、更巍峨。在塔顶上,辛弃疾一笔写出自己的平生之愿:赢得生前身后名。他要建功立业,他要重返沙场,至此塔盖完了。

但词却并没有结束,辛弃疾在最后用“可怜白发生”5个字,将自己亲手盖起的塔,哐当一下全砸掉。原来,这一切不过是灯下的一场梦;原来那沙场秋点兵的豪情,只不过是他的想象而已。事实上,灯下没有的卢马,没有霹雳弦,只有一把磨得发亮却无法出鞘的剑。事实上,灯下没有沙场秋点兵的大将,只有一个年近百年,愁出了白发的词人。

这座“塔”,就这么塌了。这“可怜白发生”5个字可谓神来之笔,它将整首词提升了一个档次,达到了直击人心的艺术水平。“塔”虽是他自己砸,但他的雄心并没灭,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用手中的笔,把这雄心写在一首首经典词作中。

少年时读这首稼轩词,总是被词中颇具感染力的豪情之语所吸引,觉得写得很酷,很帅!可如今人到中年,再明白,虽然它通篇无一不是千古名句,但最高明的却是最后的点睛之笔。这首封神之作,相信每过三五年拿出来一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大家现在读是什么感觉?欢迎讨论。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