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转载]破译中医的玄机(十五)

原文地址: 作者: 导读:如今的中医,已在生死的边缘徘徊了许久——大骨枯槁,大肉陷下,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了。可谓“虚热幻景”下的“中医危机”

——灵素真要

《破译中医的玄机》(十五)中医“起死回生”的出路在哪里?

一、民间中医可以依托吗?

每当指出体制内中医教育失败的现实时,总会有人借机夸赞另一个群体,民间中医。民间中医,这是一个国家不断制定各种政策努力保护、扶持的群体,但是,他们还能被扶持得起来吗?

正如前文所述,一样东西,若它是极好的,则必然会有顽强而持久的生命力。民间中医,曾经是那些扎根基层、用传统中医的理法方药默默为普通百姓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体制外中医的称谓。因为他们拥有出色的疗效,深受百姓信赖,所以总是能够当得起一句“高手在民间”的夸赞。

其实,中国古代的医生,除了少数在太医院这种官方医疗机构中的太医之外,都可以算作民间中医。扁鹊、华佗、金元四大家、叶天士等等大医家,都可以算是民间中医的祖师爷。中国古代的绝大部分大医家,也都是在非官方医疗机构行医的民间中医。中医大夫的成长进步需要大量临床实践的磨砺积累,需要不断地向各种疾病学习,中医成长于百姓中间,成才于人民中间,高手必然在民间。民间中医撑起了整个中医的发展史,可以说,行医在民间是中医持久不灭的生命力的根本来源。

但建国后,由于中医教育的需要,大部分高水平的中医从民间走向了中医院校,成为了新中国中医教育的拓荒者、教师爷。随着中医院校、公立中医院的增多,越来越多较高水平的中医进入了体制内,尚在体制外行医的或是年事已高,难担重托,或是水平较进入体制内的中医为逊,体制外的民间中医已无法代表大部分中医的水平了。

二、中医的实践传承已经断代!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上中医传承教育的特殊性,中医在近几十年产生了传承的断代,这种断代在体制外尤为严重,许多水平很高的老前辈一生所学无人继承,默然离世,民间中医更加凋零。事到如今,民间中医之中究竟还有多少高手,或者说,还有多少合格的中医,都是一个极不乐观的事情,这些盲目夸耀民间中医、自称“民间派”的人又哪里来的自信自吹自擂呢?

三、中药现代化,已将中药“西药化”。

现代中药的生产工艺都已经用西药生产法提取——简称中药提取“西药化”。特别是许多现代化中药,只是提取了原来中药中的某一“单一成分”。严格说,这已经不是中药,而是西药。

“民间派”的人常常攻击所谓“学院派”的人的最重要一点正是上述的“中医西医化、中药西药化。”

现在的民间中医们自诩接受了正宗的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因此瞧不起已经被西医化的科班出身的“学院派”中医。但是,这里其实还有和院校教育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师承的“师”到底是不是“名师”?如果师承的师水平并不高,没有掌握中医的精髓,或者这师竟也被西化了,那这种师承的意义就大不到哪儿去了。教育的形式再正宗,老师水平低下,教出来的学生还是熊。

说到中医的师承,不得不提到一件事,中医的流派。中医自古有许多流派,尤其到了现代,各种大小流派更是前所未有地遍地横生。许多中医对自己属于哪个流派津津乐道,张口闭口某某流派第几代传人,仿佛不把自己归属于某个流派,便不是一个体面的中医了。但我们看自古以来的大医家,有哪一位曾自称自己是某派之人?都说医之流派始于金元,可我们看金元四大家,有谁说自己是寒凉派、补土派、攻邪派、滋阴派了?这些所谓流派都是学无所成的不肖子孙为拉帮结派以自保而给祖师爷扣上的帽子。在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心中,自己是谨守中道、不偏不倚的中庸医者,是得明天地之道、得明经典之道、得明生命之道的得道医家。若说中医有派别,那也只有两派,一派,是得道的医家,一派,是没得道的人,再无第三派。

自古以来,得道的医家是支撑中医生存发展的执政党,虽然没得道的人组成了江湖第一大派,人数上远远超过了得道的医家,但他们始终是在野党。然而很不幸的是,当代的中医,执政党没人已经很多年了,随着先辈执政者的遗风渐逝,在野党正以不可挡之势步步篡权。

四、中医门派之争,正在自毁中医。

现在的中医流派,不仅是这些没得道的人给自己裹上的遮羞布,更是他们自诩正宗、企图争得话语权的新妆。中医流派想要发展壮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搞师承、收弟子来拉人头。当中医的师承成了拉帮结派、争名夺利的工具时,那曾经高尚而纯净的师徒传道,已逐渐消逝在凌冽的“经济利益”是狂风中。在如此混乱的中医师承现状下,又如何能指望通过师承的方式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呢?

现在的民间中医,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对得起“中医”这两个字,许多人仅仅掌握了一招半式的技法,或一两个所谓“祖传秘方”,就敢自称祖传中医,开堂坐诊,这无异于草菅人命。滑稽的是,这些对中医只知一鳞半爪的人却是呼喊保护民间中医最卖力的人。这群人没有足够的学识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来取得正常的行医资格,他们没有高明的老师指导他们学习真正的中医、掌握真正的中医,他们没有足够的水平应对临床中千变万化的复杂情况。放在古代,他们顶多能做个走街串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江湖铃医,放在现代,他们的医学水平更远远不如正规科班出身的中医。所以,扶持这群人走上临床一线是非常危险的。

五、中医爱好者,能不能支撑起中医传承的重任?

另外,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中医爱好者”。

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医爱好者对中医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们对中医,是真爱。中医爱好者们大多没有经受过院校中医教育的洗礼,没有实践过临床,而许多人又通过各种渠道隐约看到了貌似中医高手的模糊身影,听到了貌似真正中医的言论、知识,所以对中医饱含信心、爱得深沉。

如果仅到了这一步,那么中医爱好者群体就会成为一股支持中医发展的强大力量,会帮助许多有水平的青年中医快速崛起,会支持真正高水平的中医惠及更多的人。不过,许多中医爱好者迈过了这个单纯崇拜的阶段,进而开始自学中医,事情的发展从这里开始就有些不受控制了。中医是一门医学,需要掌握纯正的中医思维、大量的正确知识、准确的诊断方法、以及在以上前提之下多多益善地积累经验,并不是靠几分热度、一腔激情就能快速学好的。学习中医是一件终生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学习是一名合格中医大夫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了终生不断学习的态度,才有资格做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夫,而绝大多数中医爱好者们显然更想速成。在他们眼里,中医并不是很难学,似乎只要学会了一套理论、掌握了一些知识与技法便可以治病救人了。有些中医爱好者比较幸运,能够接触到一些真正的中医高手,学习到一些真正的中医内容,而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所接触、所学到的,更多还是异化的中医内容。而即使这部分幸运的中医爱好者能够接触到一些真正中医的东西,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持之以恒地反复练习、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不断学习,也就只是凑个热闹罢了。

可能有许多中医爱好者深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总是幻想自己能够得到一套中医的无上秘籍宝典,或受到一位有着极高水平的大高手指点,然后自己就能一跃变成一名中医高手。有如此想法的人,我只能说你们没有认真读金庸老先生的原著。就拿号称“奇遇之王”的张无忌举例,这位一路获得各种最高秘籍宝典光环加持的主角,自己窝在雪谷中,日日不断地练了五年多的《九阳真经》才有所成。想成为真正中医的朋友,你们能窝在家里日日不断地读五年《黄帝内经》吗?没有学习中医的耐心与恒心,又想成为中医、取得行医资格,中医爱好者们便盯上了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

国家推行的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本意是想将一些真正有水平的民间中医挖掘出来,给他们以合法的身份地位,让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放在一二十年前,许多确有水平的民间老中医限于自身知识结构与精力,无法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取得行医资格,通过这种特殊的考核方式取得合法的行医资格,是一件对保护中医的生存与发展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但现在这些争先恐后地盘算着通过确有专长医师考核取得行医资格的人,却一没老中医前辈们的水平,二不缺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与精力。一项非常好的国家政策反而成了这些不学无术之人投机取巧的工具。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医的行医资格将只值一叠钞票了。

六、市场化、商业化,会加速中医“凋亡”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院校到民间,从中老年中医到中青年中医,从专业人士到业余爱好者,中医全面衰落,中医人才全面凋零,遍地丛生的“中医馆”,根本不可能聘请到能够支撑自身运营发展的足够多的中医人才。

没有高医素、好疗效,便没有存活下去的生命力。他们只能不断给自己大量注射激素——过度的宣传、夸大宣传、炒作...

纵观中医市场上的各种宣传,不论何种形式,全都只有一个特点,过分夸大。当前绝大多数中医的临床水平根本承受不起加在他们身上的宣传,根本应付不了宣传吸引来的各种疾病。当前的绝大多数中医大夫根本做不到宣传中的疗效,达不到宣传中的水平,就医者就会产生被“坑蒙拐骗”的评价,而远离...

名不副实的宣传不断地消费掉一波又一波善良的老百姓的信任,让更多的老百姓痛恨中医。中医也就在这滚滚资本的疯狂注入下,更加快速地推向消亡。

转发功德无量!多帮助一人受益,多积累一分功德! 推荐博文;

、、

----

----------------

----------------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