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3975.关于元素“氦4”结构相对普遍性的思考

3975.关于元素“氦4”结构相对普遍性的思考

2017.12.15

自然界“氦4”的丰度为“氦”结构的99.999862%,“氦3”的丰度为0.000138%,决定了元素内部“氦4”结构的普遍性和“氦3”结构的相对“稀有”。无怪乎书中对阿尔法射线的解释都是高能“氦4”粒子!
     
但是,贝塔射线的存在和某些贝塔射线元素表层“氚”结构的存在,说明阿尔法射线中可能有“氦3”结构的存在,计算表明个别元素的表层确实只有“氦3”结构。所以,不排除阿尔法射线和元素内部“氦3”结构的存在,但是具有稀缺性。为了减少计算麻烦,我开始没有考虑“氦3”结构,后来也只是作为贝塔射线衰变元素的结构之一考虑。彻底排除的还有“氕”结构与“氚”结构的组合,一是“氕”的裂变温度较低(我开始还不知道“氘”的裂变温度同样很低),所以“氕”化合物成为常规燃料;二是相对高端元素具有中子递增趋势,单质子的“氕”结构在相对高端元素内部可能不存在;三是“氕”、“氚”组合(如果“氕”在元素内部可能存在,最大的可能是“氕”、“氚”组合形态)会使理论推理极为复杂,难以进行。现在看来还得加上“氚”结构的稀缺性,在“氢”同位素中的丰度几乎为零。
     
阿尔法射线(“氦”射线)的存在与元素核外电子构型的偶数特征,说明“氦4”结构在元素内部具有核心和普遍的地位。核聚变能够发生,说明“氦4”聚变就可能发生。“氡”的发现来自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连续衰变,说明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表层就存在许多“氦4”结构,结束了我对元素内部单核(“氦4”内核),还是多核的迟疑。“氦4”的相对稳定性(我至今没有找到它的燃点)和自然界中的丰度(宇宙射线中百分之十的成分是“氦4”),有理由让我相信相对高端元素的内部结构主要由“氦4”构成。
     
这个发现可不一般,单核元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多核元素可能有多种裂变和聚变组合,表层裂变可能产生连续衰变,阿尔法射线还可能导致放射性元素表层的连续核聚变,大量人工核素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在反应堆中产生和发现的。
     
再来看核外电子构型的不同:“氦”结构可能产生电子对,合二而一,还是相对分离?与“氘”结构的核外电子构型是否一致?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什么不同?
     
还有,核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自哪里?没有原子结构向偏电荷光子的转变,就没有能量的释放!元素结构中哪些转变为阿尔法射线和自由中子、质子,哪些转变为偏电荷光子?需要深入研究。
     
人的思维是连续的过程,任何发现都可能带来飞跃和更为深入的思考,我对于元素结构的认识也是如此。所以,才有本文和《探索集》的不断深入。
     
不求每篇文章都有结论和突破,只是真实的生活记录,所以《探索集》才丰富多彩,绵绵不断。没有盛名所累,才有畅所欲言和点滴心得的及时交流,这是“白丁”的好处,我就是一个“白丁”!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