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教育读书】一位中学校长对“听话教育”的反思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一位中学校长对“听话教育”的反思


宜都创新实验学校中学部常务副校长 胡玉兰

【教育读书】一位中学校长对“听话教育”的反思
经常听到老师们在日常议论中谈到“听话”这个词:
“××这个孩子真的是听话,作业做得工工整整。” “××这个孩子确实听话,老师叫怎么做就怎么做。”
仔细思考:老师们强调的是孩子要“听话”吗?
有可能只是在强调孩子非常遵守规则,在引领孩子要遵守规则。但是,“听话”这个词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呢?
—01—
记得小时候,父母及师长经常会表扬我:“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每当看见他们说这句话时眼里流露出来的赞赏,心里就暗暗得意,也愈加的提醒自己:要听话!
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在昏昏沉沉的午睡中被一阵喝斥声惊醒:“你在干什么?怎么就忘记啦?”我抬起头来,是数学老师,在提醒我要喊眼保健操口令。
可是,明明不是我值日啊!我站起来,“今天不是我值日”这句话的后半句还卡在喉咙里面,就被老师硬生生憋了回去:“快点!不要狡嘴!”我愣愣地走到讲台前,茫然不知所措地喊着口令,心里翻江倒海:老师觉得是我忘记了值日生应该做的事!我解释吗?不解释是我犯了错, 可解释的话,老师会不会又认为我狡嘴,怎么办?
小小的我那半天,以至于那后来的几天,都沉静在这样的矛盾与不知所措中。
我被这个“听话”左右,不仅不敢为自己辩解,也就更谈不上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所以后来,当我做了老师,就时时提醒自己:我要孩子们“听话”吗?孩子们“不听话”或是“犯错”的背后,是不是有其它原因没有告诉我呢?
—02—
去年七年级刚开学一个月的周末,我发现小雷同学的语文作业没有做完,去教室找到他,他非常不好意思,也没有“企图给我任何解释”,只是承诺第二天一定补交过来。回到办公室,我跟他妈妈打电话询问孩子周末时间的安排,原来,他的家在外县一个非常偏远的小山村,孩子每个月回家一次,这一次回家,顺利的话,他要乘车三个多小时,来回一趟花在路途上的时间长达七小时。这个周末他回家了,作业就没有全部做完。
听到这里,我非常心疼这个孩子,也庆幸自己在小雷不敢解释的情况下,没有武断地认为他没有完成作业是“不听话”的表现。后来,我抓住在班上讲解作文的机会,与孩子们聊到了这一点,我告诉他们:
“当我们周五下午坐在餐桌前品尝妈妈准备的美味佳肴时,他在路上奔波;当我们周日在充满阳光的早上睡饱了,晒着暖暖的太阳准备上学时,他在路上奔波,让我们对他为了学习愿意付出这么大的努力热烈鼓掌!所以,他能做好的事情,我们其他人更没有理由不做好!”
我看见,小雷同学的眼睛里闪闪发亮。后来的语文学习,他越来越努力,本来不擅长作文的他,有几篇作文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
不由得想起韩国“世越号”的悲剧,有评论就认为孩子们“太听话了”,广播叫不要惊慌,那就“不惊慌”,哪怕危险来临,哪怕危及到生命,没有叫跑就不要跑,没有叫自救就不要自救!
我们要培养这样的孩子吗?显然不是的!
当浙大女生丢了车票后被列车长无视购票记录、短信通知、身份证,依然要求全价购票并补加手续费,以一己之力将铁道部告上法庭,让铁道部修改规定:以后如果你的车票丢了,只要电脑查一下,补办一下就行了。
事情一出,全网转发,好多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为这个女孩点赞:她的勇敢发声,往小了说,是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意识到,生活中我们还有这么多合法的权益,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法律途径维护我们普通人应有的权力;往大了说:她的个人努力,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服务体系不断走向完善。
2021年11月6日《新闻周刊》“人物”专栏选出的是一对盲人夫妻,牵着他们的导盲犬小杰和芒果出镜。当我们跟着摄制组镜头看到先天眼盲的夫妻俩和两条可爱的狗狗生活中遇到的不理解与不接受时,我们就“看见”了这个群体的不便利,不由得对他们勇敢站出来发声的行为肃然起敬。
这说明什么?
我们希望自己或者他人能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勇敢的为自己发声,维护我们作为人的尊严。
但是,我们的教育呢?
一方面不断碎碎念,提醒孩子们记住标准答案,一方面责怪他们没有想象力;一方面制定出事无巨细的条条框框规范他们的行为,一方面埋怨他们没有创新精神;一边时时处处强调学生要“听话”,一边不断抱怨年轻人没有“血性”……
如果想清楚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摒弃“听话”这个词呢!只要引导孩子们不逾越最基本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宽容一些,再宽容一些,让孩子们学会做一个有独立思想,敢为自己发声、敢于保护自己的权益的人吧!


【教育读书】一位中学校长对“听话教育”的反思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