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听课、评课、写课的问题思考

听课、评课、写课的问题思考

窦桂梅认为:“教学引领者必须让教师相信,课堂生活绝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的被动工作,而应当成为为自己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要努力成为让学生永远记在心中的教师,必须付之行动,把学习获得的知识财富转化成教学生产力,为此,你才会成为学生爱戴、敬仰的人,由此,你才会真正找到一个教师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窦艳梅作为校长,时常思考,学校的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如果说是抓教学质量,那么实施的策略是什么?工作的“有效性”如何体现?

一味追求课堂“有效性”的提法,窦艳梅是不太赞成的,是因为这种提法本身就暗含着功利主义的思想,似乎只有看得见东西,摸得着成绩的课,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大家知道,教学是“慢”的艺术,给学生一粒粒种子,然后把它交给岁月,总会看到万涓成水、幼苗成林。

将这样的思路类推进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于是,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提法,窦艳梅也是怀疑的,因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使教学实现真正的“有效”,管理者当在硬性制度的层面之上,引导教师走上一条自觉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备课,获得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的道路上来。而这一切同样需要管理者与教师一道抛开各种功利思想,静下心来,肯坐冷板凳,一点一点地钻研。

当教学引领者与任课教师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反复推敲、反复研读时,教师们必然会质疑:这样的教学研究有必要吗?这样一边遍地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对教学质量会产生恒久的影响吗?这样投入与产出比例值吗?

于是,窦艳梅有了一系列的思考:教师为什么要听课?为什么要评课?又为什么写课?既然要听、评、写,那么又怎样在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让以上工作能够尽可能大地对老师产生帮助?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