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159.固经汤详解研讨

159.固经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固经汤 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炒黄芩10克 炒白芍10克 炙龟甲10克 炒黄柏3克 椿根皮7.5克 香附子2.5克  
加减;
1.阴虚内热不甚者,可去黄柏,酌加女贞子、墨旱莲以养阴凉血止血;
2.出血日久者,可酌加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以固涩止血。
[功用] 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 崩中漏下。经水过期不止,或下血量过多,或月经先期,血色深红或紫黑 稠粘,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本方为治疗阴虚火旺,经行不止的常用方剂。以血色深红甚或紫黑 稠粘,舌红,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固经丸 (《丹溪心法》卷5)
[异名] 樗白固经丸(《简明医彀》卷7)、固经汤(《叶熙春医案》)。
[组成] 黄芩炒 白芍炒 龟甲炙各一两(各30g) 黄柏炒三钱(9g) 椿树根皮
七钱半(22.5g) 香附子二钱半(7.5g) .
[用法]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大。每服五十丸(6g),空心温酒或白汤下。
[功用] 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 崩中漏下。经水过期不止,或下血量过多,或月经先期,血色深红或紫黑
稠粘,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崩中漏下,系由阴虚内热所致。肝肾阴虚,相火炽盛,损伤
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水过期不止,或下血量多,或月经先期,而血色深红或紫黑稠
粘。正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说:“阴虚阳搏谓之崩。”阴虚火旺,故手足心热,腰膝酸软。
[配伍意义] 本方为阴虚火旺的崩中漏下而设。根据《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
之”,以及《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散者收之”的治疗原则,以滋阴清热,
固经止血立法。方中龟甲咸甘性平,益肾滋阴而降火,朱震亨谓“龟甲补阴,乃阴中之
至阴也”(《丹溪心法》卷1), 《神农本草经》卷1谓“主漏下赤白”;白芍苦酸微寒,
敛阴益血以养肝,二药重用为君药。黄芩苦寒,清热止血;黄柏苦寒,泻火坚阴,共为
臣药,且黄芩、黄柏“降火,非阴中之火不可用”(《丹溪心法》卷1)。椿根皮苦涩而
凉,清热固经,收涩止血;香附辛苦微温,长于舒肝解郁,理气调经,用小量佐人方
中,则无寒凉太过而止血留瘀之虞,二药共为佐药。以酒糊丸,并以温酒送服,导引诸
药,以行药势,作为使药。诸药合用,使阴血得养,火热得清,气血调畅,诸症自愈。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甘寒滋养辅以苦寒清泄,意图壮水制火;二是苦涩寒凉
佐使辛温行散,功在涩而不滞。
本方用于崩漏有固经止血之功,故名“固经丸”。
[类方比较] 本方与固冲汤均属固崩止带剂,有固涩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崩漏
下血。本方药多苦寒,功善清热滋阴,而收涩之力较弱,适用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之
崩中漏下;固冲汤涩补并用,敛涩之力较强,兼以益气健脾,适用于肾气不固,冲脉滑脱之崩漏下血。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阴虚火旺,经行不止的常用方剂。以血色深红甚或紫黑
稠粘,舌红,脉弦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阴虚内热不甚者,可去黄柏,酌加女贞子、墨旱莲以养阴凉血止血;
出血日久者,可酌加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炭以固涩止血。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人流术后月经过多,以及慢性附件炎而
致的月经量多,淋漓不止,属于阴虚内热者,亦可用于赤白带下、痢疾、遗精等属阴虚而有湿热者。
[使用注意] 经漏属血瘀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卷5,原“治经水过多”。但原书无
方名,方名始见于《医方类聚》卷210引《新效方》。朱震亨为刘完素再传弟子,受刘
氏火热论的影响,倡“阴不足而阳有余”(《格致余论。序》),认为肾精难成易亏,肝肾
相火易于妄动,若“由肾水真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丹溪手镜》卷
下);对邪火亢盛而阴精不足之证,惯用滋阴降火之剂,本方体现了朱氏的这一学术思
想。后世治疗阴虚火旺的崩中漏下,多沿用本方。其衍化方主要有两类:①治经水过
多:如《医学便览》卷4之固经丸,为本方加生地、白术,治妇人经水过多,淋漓不
止;《医级》卷9之固经丸,为本方加黄芪、当归、生地,治妇人阴虚火动烁阴,经水
过多,潮热眩晕,燥渴盗汗。②治带下:如《万病回春》卷6之固经丸,为本方去黄
芩,加山栀、苦参、白术、山茱萸、贝母、干姜,治湿热带下;《中国药典》(1995年
版)之白带丸,为本方去黄芩、龟甲,加当归,治湿热下注,赤白带下。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来源 《医方集解》及《中医妇科学》(统编教材4版)皆谓出自宋。陈
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医方剂学讲义》(南京中医学院主编)及《医方发挥》皆谓
出自明.李梃《医学入门》;而《中医方剂大辞典》(1996年版)谓本方出自元.朱震宇
的《丹溪心法》卷5,方名见于《医方类聚》卷210引《新效方》。经查证,以《中医
方剂大辞典》为是。 .
2.配伍香附的意义 香附辛温香燥,用于本方,其意有三:其一为理气解郁,“丹
溪之治病也,总不出乎气、血、痰三者,三者之中,又多兼郁”(《质疑录》),故每于方
中加用香附,以理气解郁;其二,朱氏倡“气有余便是火”(《丹溪心法》卷1),故汪
绂释曰:“肝气不郁则无火,火,肝气郁也,故香附以破之”(《医林纂要探源》卷8);
其三,小量佐人,可防过用寒凉而止血留瘀。
3.关于用酒的意义 酒为辛温之品,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当忌服。本方主治阴
虚火旺之证,以酒糊丸犹嫌不足,更以温酒送服,而不虑助热伤阴,耐人寻味。朱震亨
论酒,“方药所用行药势故也”(《本草衍义补遗》),《本经疏证》卷9则云:“补阴剂中,
以此通药性之迟滞”。而本方中使用,除助药力行散之外,还可防寒凝涩滞。
[方论选录]
1.吴昆:“经来过多不止者,此方主之。经来过多不止,是阴血不足以镇守胞络之
火.,故血走失而越常度也。是方也,黄芩、黄柏、芍药、龟版,皆滋阴制火之品,所谓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樗皮之涩,所以固脱;香附之辛,所以开其郁热尔。”(《医方考》卷6)
2.汪昂:“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经多不止者,阴虚不足以制包络之火,故越其常
度也。崩中漏下者,虚而挟热也。紫黑成块者,火极似水也。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泻
下焦之火,龟版、芍药滋阴而养血,皆壮水以制阳光也。香附辛以散郁,椿皮涩以止
脱。”(《医方集解.经产之剂》)
3。汪绂:“《金匮》胶艾汤为冲任受伤,致虚寒而不能主持经血者之治。此方为二火
交郁,逼于冲任,致相搏而血以妄行者之治。心肾不交,水不能以济火,故龟以通之;
火逼而血妄行,白芍以敛之;火炎而气不下降,黄芩以泄之;火逼居下极,黄柏以清
之;香附以破其郁,樗皮以涩其脱。郁开于上,脱止于下,上下可交安也。”(《医林纂
要探源》卷8)
4.张秉成:“夫崩中一证,有因气虚,血不固而下陷者;有因热盛,血为热逼而妄
行者;有因损伤肝脾冲任之络,而血骤下者,当各因所病而治之。如此方之治火盛而崩
者,则以黄芩清上,黄柏清下,龟版之潜阳,芍药之敛阴,樗皮之固脱。用香附者,以
顺其气,气顺则血亦顺耳。”(《成方便读》卷4) .
5.盛心如:“《内经》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滞;天暑
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垄起。冲任为经脉之海,故凡崩漏等症无
非由于血热之故。其因劳动过度,则五志内燔,或郁怒伤肝,则郁而生火,皆足以人于
冲任而不能约制经血。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且紫黑成块,终因火盛煎熬之所致。本
方用黄柏人下焦,所以泻胞宫之火;黄芩走中上,所以清冲任之热,则血海安静,自无
沸腾泛滥之虑。然崩下之后,则血脉空虚,龟版大补其真阴,白芍安养其营血者为臣,
则阴血内充而火自不炎,既足以滋水以济火,复足以养阴而潜阳。香附调气散郁以为
佐。樗皮止脱固涩以为使。阴阳调而气血和,风平浪静,海晏河清,与养营、归脾等剂
并用,诚标本兼治之良方也。”(《实用方剂学》)
[评议] 朱震亨论治月经过多、崩漏,多以四物汤出人为主方,本方为“又方”,
叙述甚简,致注家对本方证有不同认识,如吴氏、汪昂认为是“阴虚不足以制包络之
火”,汪绂认为是心肾“二火交郁”,张氏、盛氏认为是“火盛而崩”。查方中“龟版补
阴,乃阴中之至阴也”,黄芩、黄柏“降火,非阴中之火不可用”(《丹溪心法》卷1),
合芍药以壮水制火,用椿皮涩以固脱,香附调气散郁,以方测证,应以吴氏、汪昂之说
为是。盛氏强调黄柏、黄芩,而以龟、芍为臣,似失偏颇;而赞本方“与养营、归脾等
剂并用,诚标本兼治之良方也”,又可谓慧眼识珠。
[验案举例]
1.经漏 《叶熙春医案》:某女,38岁。行经半月未止,量多色殷,午后潮热,掌心
如灼,心悸,头晕,夜寐不安,口干心烦,足跟隐痛,脉来虚数,舌红中有裂纹。诊为
肝肾之阴不足,虚火内扰,冲任失固。治拟固经汤加侧柏炭、地榆炭、仙鹤草、生地
炭、地骨皮,服后经漏已止,心悸、头晕减轻,夜寐较安,复以前方去侧柏炭、地榆
炭、仙鹤草,加旱莲草、女贞子,经服6剂而愈。
按语:患者阴虚火旺,经行难止,故以本方加味急则治标。药后漏下得止,则减敛
涩之品,合二至丸缓则培本。
2.五心烦热 《新中医》(1992,4:44):某女,25岁,1990年1月15日初诊。诉
手足心热,心胸烦热1年,前医屡投栀、芩、连、柏,愈服愈剧。刻诊:手足心热,欲
浸水中,心胸烦热,如火内焚,寒冬腊月,昼穿单衣,夜卧凉席,否则烦热欲死,彻夜
难眠,头昏目胀,双膝酸软。月经后期,挟有瘀块。形体消瘦,颧红唇赤,舌红有瘀
斑,脉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瘀热互结。以固经丸去椿根皮,加桃仁、赤芍、丹皮。
服药5剂后,五心烦热顿挫,昼穿绒衣,夜可盖被,舌上瘀斑见退,守方再进20剂,病告霍然。
按语:本案为阴虚火旺,瘀热互结之烦热证,故取本方之滋阴清热,去椿皮之固涩
止血,并酌加活血药配香附以化瘀。
3.久痢 《新中医》(1992,4:44):某男,50岁,1986年6月8日初诊。患慢性
痢疾3年,遇劳即发,多次更换肠道抗生素未能根治。近日因劳又发,下痢脓血,赤多
白少,日10余行,虚坐努责,头昏耳鸣,巅顶阵阵烘热,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形瘦
神疲,发热夜甚,口干舌燥,脉细数6大便常规:吞噬细胞(+),红细胞(+)。证属
阴虚内热,法当坚阴止痢,以固经丸方去香附,加乌梅肉,3剂。12日二诊:泻痢日
3—4次,脓血减少,诸症减轻,发热告退。守方再进工0剂,诸症消失。随访3年,仅
1990年夏发作1次,原方自服5剂,覆杯而愈,至今未发。
按语:痢久邪热不去,损伤下焦肝肾阴血,本方除滋阴清热外,方中芩、柏、椿皮
皆善清热燥湿止痢,故湿热伤阴之痢疾,亦可用本方异病同治。
4.遗精 《新中医》(1992,4:44):某男,30岁,已婚,1987年10月18日初诊。
梦中遗精近1年,每周3—4次,烦劳时更甚,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头目
昏胀,巅顶常有热感,时有盗汗,双膝酸软,舌红偏瘦,脉细数。历阅前方,皆属知柏
地黄、金锁固精之类。细思不效之由,为补涩有余,泻火不足。本例水亏火旺,精室受
扰,予固经丸去香附、椿根皮,加砂仁、甘草,5剂。二诊时谓头目清爽,五心烦热
减,遗精3日一作。上方再进10剂,遗精基本停止,余症大减。后用原方配丸剂1料
随服。1年后随访,未发。
按语:本案为阴精亏损,相火扰动,用本方出入重在清热泻火,使相火得清,则精
室安然。本方中龟甲潜阳益肾,黄柏制相火之妄动,椿皮涩精止遗,故阴虚火旺或湿热
下注、阴精不足之遗精,亦可使用本方。
[临床报道]
1.月经不调 以本方合清经汤治疗月经先期,量多、有血块2例,均服药3剂收
效,后月经按时而至,质、量正常L1,。
2.人流术后月经过多 以本方随证加味治疗80例,其中:功能性月经过多42例,
胚胎组织残留引起月经过多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挟瘀者,加炒五灵脂、蒲黄
炭、炮姜炭;热毒炽盛者,加银花、连翘、败酱草、丹皮、茜草炭;脾气虚弱者,加黄
芪、白术、党参、阿胶、乌贼骨;肝气郁滞者,加柴胡、栀子、当归、佛手;阴虚火旺
者,加旱莲草、女贞子、山萸肉、生地炭。治疗10一60日。痊愈42例,好转30例,无效8例[2J。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