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写作中如何表达观点

最近看了一批学生们所写的【表达观点】类的文章,发现几个常见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也是很多人的误区,今天就来讲一讲。

先说我看到的一个好的趋势。来自【网易有道乐读】跟着我学习的低年级孩子。

因为一开始我就告诉小朋友们,写文章、哪怕只是写一个段落,都要搭建好结构,因此【结构化】的意识渐渐地就建立起来。等到开始写【表达观点】的文章时,基本上都能做到【有条有理】地展开表达。

在文章的开头,懂得用简洁的方式,说清楚自己要讨论的问题,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进入中间部分,懂得要分角度、或分层次来谈。到文章的结尾,也知道要回应问题与观点,并做拓展延伸。

虽然低年级孩子能写出来的内容也不算多,但我说过,写作的方法和意识从一开始就要建立好,到后面就是螺旋上升,不断增加内容、增加复杂度,但根基是一样的。

与之相反的是什么呢?是一些高年级的孩子,包括中学生,因为小时候没有经过这样的学习和练习,虽然有很多的想法,但却很难把它们梳理清楚,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文章总显得混乱和模糊。

这种模糊性其实学生自己肯定是有感觉的,就是那种“怎么都写不清楚”、好像在迷宫里面转来转去的感觉。这个问题我后面讲。

先说低年级孩子们的文章里呈现出来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说孩子们不好,理解为下一步,大家可以去提升的方向会更合适。

这个问题就是:写下来的有些观点,以及用来支持这些观点的内容,没有经过非常仔细的思考。

当然,我前面说了,这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进阶的要求。不过既然大家已经达到了初步要求(有观点、有条理),我们当然可以、也应该更进一步了。

我一直说,写文章不仅仅是怎么“写”的问题,怎么“想”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内容与思考才是推动你去写作的内在动力,而文句只是它的外在表现。

那么在落笔写下自己的观点时,就需要好好地思考一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涌现出许多感受和想法啊,但并不是每一个涌上心头的感受、想法都是合适的,而是需要我们运用理性去检验。

所以在教孩子【如何表达】的同时,我们还要教孩子【如何思考】。

比如对某个问题,需要同时考虑到正反两面、乃至考虑到多个角度,从而获得对它的更丰富的见解,也会更少偏见;或者对自己的某些表达,需要检验是否超过了应有的程度,等等。

其实我非常开心看到,因为孩子们的真实表达,所以文章里呈现出了种种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思考方面的问题。

在探讨这一类问题时,大家很喜欢问我:是否有一本书,或者一套课程,能够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其实很遗憾,并不存在这样的捷径。

当然我可以梳理出自己的一些核心思维方式,告诉大家——其实这一类书在市面上有,只是每个作者(包括我)在某一本书中只会讲一部分重要的方法,大家需要多阅读,然后再综合起来,并且在实际的情境中选出合适的方法……这的确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那么对孩子们,我更倾向于“碰到问题,讨论问题”,也就是当我看到某篇文章里的问题时,就通过提问、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帮助孩子去澄清它,去更深入地展开思考。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这样思考下来,孩子改变了他的观点,算不算是我的引导、乃至强加呢?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想法的可能啊,这不就是贝叶斯的方法么——不执着于过去已经做出的事情,而是随着新信息的涌入而重新展开计算。

我自己就是贝叶斯的拥趸;我给学生的是更多的角度和信息,而不是某个特定的观点。我并不执着于终极真理,引入的角度和信息越多,则思考越有可能获得优化。

那么我们再来说(某些)高年级孩子的问题。

那些只是按照【公式】去写【议论文】实际上半点自己的真实想法都没有的我就不说了,这个,仍然是我上面所谈的,需要教的不是如何【写】,而是如何【思考】。

但后者对高年级孩子来说比较为难的是:因为他们已经被装在套子里,所以需要先把套子砸破。可是,第一砸破套子通常会引发恐慌,认为熟悉的保护罩(哪怕它其实是个限制)没有了;第二砸破以后怎么办?新的思维方式的重建也是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留给有缘人吧。也就是说,有勇气的人。

我这里所说的是,能够展开自己的、真实的思考,但是思考比较散乱,因此无法有条理地、也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的情况。

我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真的能感觉到这些孩子的挣扎,不仅是想从千头万绪中抽取出清晰的观点,更是想把问题真正地思考清楚。我想说:同样的困惑其实我也曾经有过,我们是有办法最终挣扎出来的。

首先就是我前面说到的,要建立起【结构化】表达的意识。但这不仅仅是指在观念上认可——其实大家都认可的,但这不够,我们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把它【内化】成一种表达的习惯。

这其实不就是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嘛。因为懂得无法代替行动,任何一种行动要形成肌肉记忆(大脑的记忆也是类似的)都需要大量的练习,而练习的早期无一例外都是笨拙的。

要克服对笨拙的惧怕,以及对练习量的偷懒。

其次就是在写某一篇具体的文章时,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觉得我把所想的都写下来了,看不看得懂大家就随意吧……这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的文章不负责任的态度。

你都不负责写清楚了,我干嘛要负责读清楚?(除非我是你的老师。嗯,其实我是有办法读清楚的,所以我才有办法告诉你要怎么办。)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这样的文章并不是成品,只是一份“素材大杂烩”。大家不要觉得素材仅仅是指事实材料,其实你的各种乱七八糟的感受和想法也是一类素材,把它们不加梳理、或者至少是在还没有梳理清楚的状态下堆在那里,就只是一份素材集锦。

要勇敢地承认这一点。然后逼迫自己思考、思考再思考:我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我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还有哪些分析这个问题的角度?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是什么?……

此外,还要勇敢地把与核心问题无关的都删除掉——文章混乱、不清晰的原因之一就是无关的东西拥塞其中,而孩子们、包括初学写作的人往往舍不得删(也因为不知道是否有效)。

到了高年级再来改这些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实际上是更难了,真的,但我们的纠错能力应该也已经发展到比小时候更强大了对不对?这是可以做到的。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