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60个女人--苏小小

作者:中国摄像师潘长宏

2019年10月26日

列位看官,你去过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吗?我去那里时,在西湖不仅看到了绿柳长堤,三潭映月等美景,还看到了很多历史人物的坟墓,有名将、高僧、名士,诗人、名伎,那春天里满植梅花的小孤山上,有西泠桥,桥边有两座坟墓,一座是历史名伎苏小小的,另一座是清末民初的和尚苏曼殊的。有人写过一首诗:“残阳影里吊诗魂,塔表摩挲有阙文;谁遣名僧伴名伎,西泠桥畔两苏坟。”这首诗利用对比手法,以一伎一僧各自的生命遭遇互衬,将人生悲欢离合的各种无奈表露无遗,令人感慨难忘。其实苏小小和苏曼殊不是一个朝代的人,他们生存时差一千多年,但是他们死后做了邻居,也算是一场缘分。而我今天要和大家说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60个女人苏小小,她是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她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当她途经钱塘之地,时任观察使的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可是她的结局特别哀艳凄绝。偶得风寒,年仅23岁就香消玉损。死后,受她资助进京赶考并金榜题名后的鲍仁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

苏小小生于公元479年,她那罕见的美貌与才情已被人们传说了五百多年。这个冠绝江南的苏州美人,十岁能赋诗。十五岁,一笑百媚生。十八岁,名闻遐迩,凡见者惊于美色而魂飞天外。虽因父母双亡,沦为歌伎,但她从不结交富绅、权贵,向来洁身自爱,身处西湖西泠青楼,但只以诗、歌、棋、琴侍人。因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据《乐府广题》记载。苏小小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祖宗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畔。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一带有名的诗伎。

苏小小十分喜爱,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母得知其与歌妓混在一起,便设计派人来把阮郁哄得回京,就是现在的南京。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这时苏小小同情书生的贫困遭遇,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资助他上京赴试。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之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真是,苏小小在第二年(公元502年)春天因病而逝。应试登第的已金榜题名,出任,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后来遵照苏小小“”的遗愿,就出资在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60个女人--苏小小

导游说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该墓被红卫兵毁坏。2004年市民热烈争论后,决定重修 。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重建后的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邀请了、等12位书法家题写。这十二幅楹联图文可见。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第60个女人--苏小小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