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对孩子的理解和认识有多深,我们就有多爱孩子!

【父母必读】对孩子的理解和认识有多深,我们就有多爱孩子!

“儿童的成长与所处的环境有着难以避免的依赖关系,他们必须依赖成人提供的环境才能长大,而成人能够提供的环境,取决于成人对儿童的认识程度。”
——王瑞君
懂得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在中世纪的欧洲,儿童从婴儿起被看作一个发育完成了的微型人,这种看法被称作“预成说”。那个时候,人们从来不关心人的年龄,因为反正大人、小孩都一样。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儿童和成人混在一起游戏、生活、劳动、社交和竞争。这个时期对儿童来讲,无疑是一段最黑暗的时期。
从这个阶段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对儿童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依照这种认识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手段。所以,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与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儿童的研究越来越成熟,对儿童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那么,我们是不是就真的了解孩子了呢?
偶然的一个早上,从一个小区的幼儿园门口路过,见到了去幼儿园路上的孩子和家长,有的孩子似乎还没有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带着一脸的不知所措,在家长的拖拽中走着;有的孩子声嘶力竭的哭着、挣扎着不愿去幼儿园;有的孩子一脸的无奈,被家长匆忙的推进幼儿园的大门。
也许,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早晨,家长们要开始自己忙碌的一天,孩子们要开始自己走向长大的一天,家长和孩子就这样虽然在同一个空间,却和孩子们像是隔着万水千山。
成人看不懂儿童的哭泣、儿童的挣扎、儿童的无助,或者说看见了这些表面的行为,但不能看懂这些表现后面儿童的心理。

【父母必读】对孩子的理解和认识有多深,我们就有多爱孩子!

很多时候,成人不能理解孩子,原因是成人从来不认识人类的童年时期,儿童和成人是两个世界的人。
蒙特利梭认为,“儿童不是像成人那样走向死亡,而是正在走向生活,他的工作就是要形成一个健全的人,到了成年时期,儿童的特征就消失了。”儿童的特征消失后,我们便把我们的童年感觉忘记了。
面对儿童,我们似乎只能用成人的角度去认识他们,儿童的情绪、儿童的行为、儿童对外部世界的一无所知都不被理解,成人总是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和中世纪欧洲的“预成说”儿童观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
儿童的成长与所处的环境有着难以避免的依赖关系,他们必须依赖成人提供的环境才能长大,而成人能够提供的环境,取决于成人对儿童的认识程度。
只有成人真的去认识儿童时期不同于我们的特殊性,儿童的成长才能够更加靠近他们的生命本质。
爱孩子,就是去了解和认识他们,这是爱的一种行动,而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本文选自《教育的觉醒》,作者王瑞君)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