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碾盘 磨盘 扇车子

选自《这里是白城》

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


——


碾盘 磨盘 扇车子

  石碾诞生于圆形石磨之前,是承碾磙子的底盘,把粮食轧碎的器具。石碾盘底部为固定的圆形平面石盘。石碾盘齿较平或无齿,底盘中心都有一立轴,是靠碾盘与石磙曲面的接触来碾压,将加工的粮食直接铺倒在石碾盘上,经石磙多次碾压而脱壳,属开启式加工。过去白城的农村,家家户户过着自耕自食的小农经济生活。地里种的主要是苞米、高粱、谷子、小麦、糜子、荞麦、豆类等农作物,吃的是由自己收获的原粮加工而成的米面。那时的米面加工不像现在“机器一响,米面流淌”,而是各家各户到碾坊自己碾、自己磨。


  早期的白城农村,哪个村屯都有碾坊(白城人也称碾道),碾坊有一盘青石碾(称为青龙)和一盘白石磨(称之白虎),分为左右两侧。碾盘上一根木杆安在中间,上面有一个大石磙,石磙四周安有方木架,方木架安出一个长木杆,为马拉(驴拉)人推所用。一圈深深的碾道,是马拉人推碾子时逐渐踩成的。碾盘用来碾米,磨盘用来磨面。碾米的碾盘与石磙都刻有石槽,上边挂个往下流粮的三角粮斗,这种碾子是用来剥离粮食皮壳的,比如碾谷子、碾高粱、伐苞米子;磨面的磨盘是两个大小一样的扁石磨,这种磨盘是压面粉用的,上边的石磨有个比碗口小的流粮的磨眼,这样就可以磨白面、磨荞面、磨苞米面、磨黄米面。碾盘和磨盘都是用花岗岩石制成,显得非常干净。各个碾坊都有一台扇米糠用的扇车子,扇车子都是木制的,上边有装粮的漏斗,中间有木扇,下边有米道,尾部有糠道,人一摇动,米糠就分离了。碾坊和碾子、磨盘、扇车子是过去人们加工粮食的主要场所和工具,也是旧时代农耕文明的一个缩影。


  推碾子、拉磨是过去白城那段时间农村的一项主要劳动。富裕的农户有牲口,套上马或毛驴拉碾磨,一个妇女就可以操作添粮、扫边、收粉、筛面、扇糠、簸分等工序,如果磨眼太大,就得往磨眼里插筹(筹是用高粱秆做的,“手插磨眼”这句话就来自这里),以使粮食往下流的细点。遇到耍滑或偷嘴吃的牲口,还得给它戴上捂眼或箍嘴,才有了那句“小驴拉磨走不出那个圈,实实在在干半天”的唱词。没有牲口的人家就得人抱着碾棍推碾子、搂着磨棍推磨。一个人干太累,往往孩子们成为大人的好帮手,都要跟着大人上碾坊,还美其名曰“赶圈集”。无论用人力或畜力,都得事先准备好除粮食之外的笸箩、簸箕、箩、箩床子、笤帚、面袋子等装粮、打扫、盛面、箩面、倒渣的家什。


  一进腊月碾坊就热闹起来了,因为人们要把正月一个月吃的东西准备好,碾坊成了女人们最辛苦的地方。谁家里要碾米磨面了,那家的主妇就去碾坊先打扫一番,把碾盘石磙擦拭得干干净净,再把粮食均匀地铺在碾盘上。小孩子赶着毛驴拉动石磙碾压,粮食就会从颗粒渐渐变成粉末。主妇边翻动粮食,边扫边收粉,见碾盘外侧的粮食粉碎了,就会收到箩子里,箩出面粉。面粉越来越多,碾盘上的粮食越来越少,箩呀筛呀忙的也越来越累,毛驴走得越来越慢了。这时主妇会说,孩子们,快点箩,箩完白面咱们包饺子烙白面饼。这时小孩子们来精神了,为了饺子和白面饼,箩呀、筛呀,一个个都成了面人……嘴里还不停地哼着童谣:“毛驴毛驴你别闹,磨完麦子喂你料”“夏热冬霜到碾坊,帮助妈妈推碾忙,筛的筛,簸的簸,面粉谷糠随风扬,磨好白面烙大饼,吃在嘴里满屋香。”


  随着时代的变迁,机械化、电气化进了白城农村,各村屯都有了电动磨米机,“青龙”“白虎”都回归了自然,碾坊也都完成了历史使命,人们很难再见到“毛驴拉磨走不出那个圈”的场面了。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