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浑身乏力,艾灸“内关穴”,能给你加油补力

如果你气短、自汗、胸闷、胸痛、面色苍白、浑身乏力。用下面的2个方法就可解决:
方法 1 :艾灸内关穴10分钟,大面积艾灸前胸和后背各灸10分钟。

浑身乏力,艾灸“内关穴”,能给你加油补力

法2:西洋参3克、炙甘草2克、黄芪10克,煮水喝。
心气虚,说白了就是心脏以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心气虚的人常常会气短、自汗、胸闷、胸痛、面色苍白、身体没有力气。
二姐最近给我打电话,说她自己最近经常会突然出现心里发慌、胸前发闷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心里痛。她有时不敢走路,走一会儿就感觉气儿都跟不上了,还动不动就浑身是汗。
我一听这情况就知道,这肯定是“心气虚”。四五十岁的人,有这种情况很常见。
心气虚的发病原因一般有三:后天失养、劳则气耗、久病不复。
先说说后天失养,生活中吃得不好,或者吃东西不全,身体营养不充分,结果导致心气不足,鼓动没有力量。大家看年轻人的皮肤,又光滑又充盈,而老年人的皮肤则皱巴巴的,为什么?就是气不足了。这就跟气球差不多,气球没有吹起来的时候,就是皱巴巴的。如果吹起来了,那就又光润又好看了。
第二点原因是劳则气耗。有次我碰到一个闲不住的人,她笑着说,自己就是当牲口的命,整天忙,结果由于过度劳累而伤心耗气。这在四五十岁的女性当中最为常见,要忙工作又要做家务,还要操心孩子,造成了心气虚。
第三点原因就是久病不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一直有病。病得时间长了,心气儿自然会受到损害,这也很容易缩短寿命,所以更要赶紧想办法治一治了。
我和二姐说,不用花太多钱,回去到那些好一些的中草药店,买西洋参3克、炙甘草(用蜜烘制的甘草)2克、黄芪10克。把这三味药当茶叶放入玻璃杯中,用煮开的水冲泡,第一次加水后要加上杯盖闷半个小时左右再喝,再续水时不需要加盖闷了,冲到药味比较淡后,还可以直接将药片吃掉后再重新冲。一般一天一次就可以了。
这道茶里面的西洋参、甘草都有补气养心的作用,长期服用能改善心慌、乏力、气短等症状。黄芪能够补气固表止汗,对于动不动就出汗的人来说,是味不可缺少的良药。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除此之外,在家的时候,每天晚上可以用艾条灸灸内关穴以及前胸后背。灸内关穴的时候,要用雀啄灸法灸10分钟。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前胸和后背比较简单,把艾灸盒/箱放在上面,点燃艾条放进去即可,时间长短自己决定,我建议前后各10分钟就可以了。

前胸和后背是心脏的对应部位,内关穴就像是保护心脏的城墙一样,灸这三个部位,可以补心气、温心阳。很多人灸完之后都会感觉一股热气灌入整个胸膛,心脏鼓动得很有力量,心里感觉很踏实,甭提多舒服了。二姐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仅过了20天,身上的毛病就减少了很多。

我的内关取穴法,找准了,才有效果

内关好用,但你找准了吗?教科书上的骨度分寸法只能给医生一个大概的位置。我用半年时间摸清了定位方法,分享给大家。 内关是临床常用穴。按骨度分寸法,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但骨度分寸法只能给医生一个大概的位置。

这个穴位,书上说的是腕上2寸,两筋间。但认识穴位,必须循摸审视,我大概用了半年才认识了内关穴。
在大约20世纪60年代,我给一位胸闷、胸憋的患者扎内关,得气至手指,病人说:“我的胸开了。”我奇怪这个穴位怎么这么厉害,便坐下来仔细审视内关,也是腕横纹上2寸,没有什么区别,但印象非常深,回家记了临床笔记。
但第二诊扎的时候病人只感觉胀。我坐那儿瞧那个点,按原来的针眼扎,也不行。内关为什么没有了?这给我的刺激很大。
第三次,我就仔细摸了。病人说:“就是那个地儿。”然后又出现了第一次的针感。
因此找内关时,先找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而且, 在腕横纹上2寸左右,有一条静脉从尺侧到桡侧横向穿过两条肌腱,内关位于此静脉的上缘。 因为每个人的解剖结构不尽相同,所以此静脉可在腕横纹上大于2寸或小于2寸的位置。
若此静脉不明显,还可从大陵往上循推到第一个凹陷处,内关就在凹陷中的缝隙。进针时要在静脉的上缘或在静脉和肌腱的交叉处,靠近桡侧腕屈肌的内侧。此静脉和肌腱边缘的缝隙就是经络,经络位于皮、脉、肉、筋、骨之间。
省荷包!血管免排毒 这习惯加速“清血管”血管堵塞了,人体健康就会亮起红灯,带来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血管堵塞了,就像家里的水管堵住,人体健康就会亮起红灯,带来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于是,许多保健品商家推出各式各样的产品,告诉我们只要定期清理“血管垃圾”,就不会罹病,真的是这样吗?听听专家的说法,告诉你一个日常生活最简单的“清血管”方法。

血栓形成的3个原因

既然“毒素”不会造成血管堵塞,那么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从临床上看,血栓形成有3个原因:

1、血脂增高

人体摄入适量脂类物质有助于身体正常运转,但是摄入过多的话,使其长期存在于血管中,就容易使血流速度减慢,或出现动脉血管斑块而诱发血栓。

2、凝血系统功能失衡

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下,血管中的血液是不会凝固的,但是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血管内皮细胞会出现紊乱,导致凝血系统功能失衡,就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最终形成血栓、血管堵塞等问题。

3、血液组分发生变化

血浆中存在一些具抗凝作用的蛋白,如蛋白C、蛋白S、类肝素物质以及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抑制物等,不过,如果由于某些因素导致抗凝蛋白发生异常化,就会引起血液高凝。

喝水是最简单的“清血管”习惯

浑身乏力,艾灸“内关穴”,能给你加油补力

我们想要排出血管垃圾,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多喝水”。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血管堵塞,是因为里头堆积太多垃圾,必须定期排毒清理才行。不过,专家提醒,血管其实没有必要借助外界的干预来排毒。

所谓“血管垃圾”,主要是指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一些代谢废物,而经由血液的流动可以将其运送到特定的身体器官,再被肝脏、肾脏所代谢分解,然后排出体外。

理论上说,这些代谢废物并不需要采取额外手段排出,而人体正常的代谢废物并不会堵塞血管,堵塞血管的是脂类物质。

所谓“脂类物质”,例如胆固醇,适度水平的胆固醇能维持人体正常运转,但是如果长期胆固醇的水平较高,就会容易引起动脉血管粥样斑块。斑块一旦破裂就会形成血栓,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梗、心肌梗塞等疾病。我们想要排出它,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多喝水”。

改善生活习惯预防血管堵塞

预防血管堵塞的方法,并非通过服用保健品等方式来“排毒”,而是应该从生活习惯入手,“治本”而非治标。

例如:饮食方面经常摄取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易使血管里的脂肪越积越多,最终形成血管堵塞。长期熬夜的话,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会被打乱,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等不良现象。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血管堵塞的高发人群,应该重视血液流变学和凝血酶原的检测,定期检查血管弹性,判断是否已存在硬化迹象,以便及早防范。

5个动作摸出血管好不好

血管隐藏在皮肤下,虽然我们从体表看不出来,但是身体的5个地方从可以“摸”出来,大致判断出你的血管好不好。但是,这些自检方法只能起到提示的作用,发现异状还是需要到医院进行更多的检查,由专业医师判断。

1、摸脖子

位于男性脖子正中的喉结(女性为相应位置的软骨突起)两侧是颈动脉,你可以将4指轻轻搭在一侧,感受一下颈动脉的搏动,然后再换到另一侧,判断两侧的搏动是否强弱一致。如果发现到一侧搏动减弱,甚至消失了,这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用力按摩,或同时触摸两侧的颈动脉,以免造成脑部缺血。如果自己做的不好,应请专业人士帮忙检查。

2、摸手腕

将手指轻轻搭在手腕靠近大拇指的一侧,感受自己的脉搏。正常脉搏和心率一致,每分钟60~100次,而且间隔规律。如果脉搏跳动不规律,可能暗示房颤、血管狭窄等疾病。

观察脉搏是我们发现房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也可以让家人同时把手放到自己的手腕和胸口,检查两者的跳动是否一致,若心脏和脉搏跳动不一致也是房颤的表现。

此外,锁骨下动脉狭窄也会影响到脉搏的正常跳动,出现一侧脉弱,甚至摸不到的情况。严重的锁骨下动脉狭窄不仅影响到上肢血流,还会影响脑部供血,产生头晕、视物不清、走路不稳等症状。万一发现自己的脉搏跳动过快、过慢或节律出现紊乱,要尽快检查,找出原因。

3、摸肚子

肥胖不是福,它会增加我们全身各个脏器,尤其是血管的负担,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否肥胖不只看体重,还要看腰围,腰围是心脑血管疾病更为敏感的预测指标。

腰围测量的方法:用皮尺在肚脐上方0.5~1公分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就选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绕一圈。男性≥85公分、女性≥80公分就被认为是腹围超标了。

4、摸腿部

按压一下自己的腿部,如果发现一侧比另一侧还要粗,一按下就一个坑,或者是双腿发沉、发胀,可能是水肿了。

下肢水肿是因为血液回流不畅或体液淤积在下肢导致的,没有明显诱因的一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可能反映出严重的疾病,例如心功能不全、静脉曲张、肝肾疾病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就医。

5、摸脚背

足背动脉的搏动也能反映出血管的健康状况,但其强度因人而异,有些人搏动很强,有些人则似有似无,这主要和天生差异或脚的胖瘦相关。

不过,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发生了变化,有可能预示动脉出现问题了。

如果发现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通常就是下肢动脉硬化。若是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还要警惕髂总动脉等位置相对更高的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问题。糖尿病患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对于足背动脉搏动更应该加以关注。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