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全球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缺血性心脏病

心脏早搏饮食_心脏早搏的饮食调理_心脏病的饮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WHO发布的消息,2019年,全球5540万死亡病例中,缺血性心脏病是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6%。

什么是缺血性心脏病

心脏早搏饮食_心脏病的饮食_心脏早搏的饮食调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缺血性心脏病( Heart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多发于40岁以后心脏病的饮食,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发病早于女性,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缺血性心脏病最致命的后果就是心源性猝死

心脏病的饮食_心脏早搏饮食_心脏早搏的饮食调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源性猝死( Death,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在美国,估计每年约有40万人发生SCD;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8》,估测中国每年发生SCD约为54.4万例,男性高于女性(44.6/10万vs39.0/10万)。

病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缺血性心脏病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家族史

2、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2倍。

3、肥胖

心脏病的饮食_心脏早搏的饮食调理_心脏早搏饮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高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随BMI的上升而增高。肥胖者(BMI>28)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

4、吸烟

吸烟为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如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则起协同作用。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进而使血管狭窄,影响血液供应,使心肌受损。吸烟者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5、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浓度升高也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6、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者高达70%以上,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为非糖尿病的2~4倍。

7、不良生活习惯

心脏早搏的饮食调理_心脏病的饮食_心脏早搏饮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期大量饮酒、久坐不动、高热量、高脂、高糖饮食习惯也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曾将缺血性心脏病分为五种类型: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

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隐匿型或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提示心肌缺血的表现。

2、心绞痛

心脏早搏的饮食调理_心脏病的饮食_心脏早搏饮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发作性胸痛为临床表现,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清。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的恐怖感觉。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多发生在劳力或激动当时。一般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可在几分钟之内缓解。

3、心肌梗死

心脏病的饮食_心脏早搏饮食_心脏早搏的饮食调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诱因多不明显,且常发生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常会感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心脏病的饮食,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4、缺血性心肌病

病人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病史,心脏逐渐增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心力衰竭逐渐发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有些病人心脏还未明显增大,已有心律失常或已经发生猝死。

5、猝死

猝死( Death)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猝死型冠心病以隆冬为好发季节,患者年龄多不大,在家、工作或公共场所中突然发病,心脏骤停而迅速死亡;半数生前无症状。目前认为本型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原因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引起短暂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所致。

如何预防缺血性心脏病

有研究发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避免2/3的重大冠状动脉事件和2/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控制体重

2、控制血糖

3、戒烟限酒

4、合理饮食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明显相关,纠正高热量、高脂、高糖饮食习惯,合理饮食对预防缺血性心脏病也很重要。

心脏病的饮食_心脏早搏饮食_心脏早搏的饮食调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5、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保持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维持心脏的健康。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遗传基因,也会随着岁月慢慢变老,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中,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做到的。

全球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缺血性心脏病-----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2414帖

马医生推荐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