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万里孤臣致命秋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父 母早亡,家境贫寒。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户曹,又任监和剂局、处州知府,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朝,慷慨抗节,不畏强暴,几 被杀,不辱使命而归,后任参知政事等。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他从江西派人手,后学习中、晚唐 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 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 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 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清初,曾有“家剑南而户石湖”之说,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 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 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左亻右窘)。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 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本书选其诗《州桥》、《四时田园杂 兴》(选四)和《横塘》及词《秦楼月》(楼阴缺)。

州桥

见《范石湖集》。州桥即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宫城南面的天汉桥。作者于乾道六年(1170)曾出使金国时到过汴京,此诗所云当为和者之经历。诗以汴 京父老年年含泪盼望宋君率领六军收复故都的描写,表达了遗民们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沉痛的的望情绪。诗题下作者自注:“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 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四时田园杂兴(选四首)

见《范石湖集》。作者晚年退居家乡吴县(今属江苏)时,以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农民的甘苦哀乐为题材,写了总题为《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

春日(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夏日(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废犁锄,

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

近来湖面亦收租。

秋日(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横糖

见《范石湖集》。横塘是作者故乡吴县(今属江苏)的名胜和重要渡口。此诗借题咏横塘古渡来咏写人生别易见难的离情别绪。作者以饱蘸感情色彩的笔黑来写景,使景物别具情韵风神。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秦楼月

见《石湖集》。此调即“忆秦娥”。作者有“秦楼月”五首,均写闺情,此其一《秦楼月》,本名为《忆秦娥》。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漏金虯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范 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 《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 家。
  范成大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 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 《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 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
  范成大的诗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霜天晓角·晚晴风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当选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译文】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望乡台》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田园春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译文】
  春回大地,泥土变得十分滋润,春雨频频,催动各种各样的花草一下子都出芽、抽叶、开花。屋后的那片荒畦长满了野花野草,连邻居家的竹鞭也从院墙下穿出来,长出了嫩嫩的竹笋。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风止》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收尽狂飚卷尽云,一竿晴日晓光新。
  柳魂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好作春。
  【译文】
  暴风过后,云飘走了,太阳出来一竿子高,特别耀眼。柳树和花朵在刮风时都没有受伤,它们还在一起商量着如何为春天添彩。

  《州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译文】
   州桥南北,天街之上,父老伫足,盼望王师,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人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 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住, 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

  《蝶恋花》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践,看看尝面收新茧。

  《鹊桥仙·七夕》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车遥遥篇》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译文】
   驿马奔驰在长远的路途,一路上马蹄飞跃,马影摇曳晃动着。你驿马长游泰山之东,要曳着秋风才能往东又向东的追游着。多么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每一个夜里 你我光明洁白的光彩辉映着。秋夜!月儿常暮掩在云堆里,而星星却辉映高挂着,多么的期待月儿的出现!期待那十五月圆盈满时,你我星月皎洁辉映成天之佳偶。

  《忆秦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虯咽,罗帏黯淡灯花结。
  留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后催租行》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步入衡山》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译文】
  小溪的对面应该会有人家居住,中午在绿荫幽幽的亭子里听到了鸡的叫声。松根在路上跟龙筋一样枯瘦,竹笋到处都是,象凤尾一样整齐。乌黑的云象墨汁染过一样,丝丝小雨。但是路上没有泥泞,没有骑马的喧闹相互追逐。只有我悠闲地骑马散步。

  《碧瓦》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译文】
  有一间绿色瓦面的高楼,门前用织绣的帷幕遮着,屋外红色的围栏那边碧绿的杨柳在溪边随风飘舞。无风的时候也是漫天的柳花飘,虽没有雨水的吹打,棠梨的花也是落得满地。后两句写的是一副宁静的画面,因为正是柳花、棠梨花胜极将谢之时,所以无风而花落。

  《窗前木芙蓉》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翻译】
  冒着秋日的微寒,孤单的木芙蓉努力盛开着,它们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吧。但任凭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木芙蓉也决不会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早发竹下》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喜晴》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翻译】
  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一作致能,号石湖居士,宋平江府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乾道四年知处州。五年召为礼部员外 郎,兼崇政殿说书,擢起居舍人兼侍讲。六年迁起居郎,加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以不辱命除中书舍人。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元年除四川制置使 兼知成都府。四年起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参知政事、知明州兼沿海制使置、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九年因病奉祠归里。绍熙三年,起知太平州,旋归。四年 卒,年六十八。葬天平山仰天坞。
  范成大著作繁富,周必大《范公成大神道碑》说:“初效王筠,一官一集,后自裒次为《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别 著《吴门志》五十卷,使北有《揽辔录》,入粤有《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出蜀有《吴船录》,各一卷。”另有《梅谱》《菊谱》等。《石湖集》乃范成大晚年 手自编定的诗文全集。范成大卒后之绍熙五年,杨万里作《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集序》,称其子范莘为父之文集求序,谓“方先公之疾而未病也,日夜手编其诗 文,数年成集,几若干卷”。嘉泰三年,全集付梓,范莘、范兹跋称“诗文凡百有三十卷,求序于杨先生诚斋,求校于龚编修芥隐,而刊于家之寿栎堂”。《宋史· 艺文志七》也著录《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
  一百三十六卷本《石湖集》,久无完帙,惟诗集三十四卷存世,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四即云 “石湖诗三十四卷”。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一著录旧钞本《石湖居士文集》三十四卷:“陈氏《书录》载《石湖集》一百三十六卷,今仅存诗集一 种,曰《文集》者,犹仍旧本也。有杨万里序,男莘跋,旧为吴文定藏书,板心有‘丛书堂’三字,其全集尝刻于嘉泰间,卷末有‘奉议郎枢密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 讨官兼资善堂小学教授龚颐正校正’一行。”明弘治十六年,金兰馆铜活字排印《石湖居士集》三十四卷。清康熙二十七年,长洲顾嗣立爱汝堂刻《石湖居士诗集》 三十四卷,顾氏跋称“吾友金子亦陶所藏,从宋板抄得,更为广录诸家,较勘精密,可称善本”。《四库全书》即据此收入。
  范成大以文学名,尤工吟 咏,与杨万里、陆游、姜夔等以诗相赏识。杨万里《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集序》说:“至于公,训诰具西汉之尔雅,赋萹有杜牧之刻深,骚辞得楚人之幽婉,序山 水则柳子厚,传任侠则太史迁,至于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窘,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只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而 不可得也。今四海之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及者。”陆游《范待制诗集序》说:“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士女万人已更传诵,被之乐府弦 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成大关注国计民生,表现于状景、叙事、咏史、怀古诸多题材之中,风格清新婉丽、温润精雅,吴景旭《历代诗话》卷六十一就 说:“自余观之,南渡以后,范石湖、陆放翁两家为冠。杨诚斋谓范之清新,陆之敷腴。姜白石谓温润如范,俊逸如陆,当时已推服之。然范诗易看而难入,当由其 温润,进其清新;陆诗难择而易耽,当汰其敷腴,宝其俊逸。”
  在文学史上,范成大以田园诗著名,代表作有《四时田园杂兴》《腊月村田乐府》等, 备受历代论者推重。吴沆《环溪诗话》卷下说:“且如农桑樵牧之诗,当以《毛诗·豳风》及石湖《田园杂兴》比熟看,梦中亦解得诗,方有意思长益。”宋长白 《柳亭诗话》卷二十二说:“范石湖《四时田园杂兴》诗,于陶、柳、王、储之外,别设樊篱。王载南评曰:‘纤悉必登,鄙俚尽录,曲尽田家况味。’知言哉。其 《村田乐府》十首,于腊月风景渲染无遗,吴中习俗,至今可想见也。”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也说:“诵其石湖养闲诸什,东园归老诸诗,杂缀园亭,经营草木, 乡居琐事,吴俗岁华,亦足以陶写尘襟,流传佳话,雅人深致,故自不凡。”田园诗最早见《诗·豳风·七月》,后来陶潜有《癸卯岁春怀古田舍》等,已将田家生 活和劳动过渡到隐逸的理想,至范成大才使田园诗还归它的本原。钱锺书《宋诗选注》说:“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才仿佛把‘七月’‘怀古田舍’、 ‘田家词’这三条线索打成了一个总结,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把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画出一个比较完全 的面貌。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扩大了境地,范成大就可以跟陶潜相提并称,甚至比他后来居上。”
  范成大别集的刊本,今存明弘治十六年金兰馆铜活 字本《石湖居士集》,清康熙二十七年顾嗣立刻本《石湖居士诗集》,同年黄昌衢藜照楼刻本《范石湖诗集》。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点校本《范石 湖集》,诗用顾刻为底本,校以黄刻,词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彊村丛书》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一版,富寿荪重作校勘,收诗三 十四卷、词一卷、补遗一卷,另有附录四。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孔凡礼《范成大佚著辑存》,凡《范石湖集》失收之作皆辑录入编。

万里孤臣致命秋 范成大


现在的姑苏城外不仅有寒山寺,还有宋代孝宗皇帝御赐的“石湖”,晚年的范成大便曾在此安度余生,自号石湖居士,留有《石湖集》、《揽辔录》、《桂海虞衡集》于世。

孤贫少年

现在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公元1126年,这一年正好是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举国颠沛,范成大便出生在这种国破山河在的环境。

公元1127年四月,靖难爆发,徽宗、钦宗被金兀术点了全家桶。

公元1129年,发现全家桶里面少了个鸡腿的金兀术再次领兵南下,发誓要搜山检海捉赵构,次年攻破平江(苏州),守臣不战自退,金兵烧杀抢掠,一片哀鸿,城内十室九空。

此时的范成大是幸运的,提前跟着他爹躲到了昆山去,逃过一劫。虽然只有四岁,这一波惊吓估计也给他留下了不少童年阴影。

老爹范雩是宣和五年进士,是枚老儒生,严于家教,范成大也是年少有为,十二岁“读遍经史”,十四岁作文行云流水。只可惜父亲走得早,留的少,公元1144年 (绍兴十四年),范父因病身亡,范家一夜回到解放前,十九岁的范成大看着一大群弟弟妹妹们,作为老大的他只能既当兄长又当爹,白天烈日下搬砖,晚上青灯伴 苦读。

公元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穷得连路费都没有的范成大在朋友乐备的资助下参加了礼部组织的锁厅考试,放榜之日,张孝祥高居榜首,范成大、乐备也幸运在列。接下来范成大便开始了开挂的人生。

不辱使命,怒怼金主

公元1162年,完颜亮领兵南下找赵构收保护费,被范成大同期进士的同学虞允文给干趴下了,然后金国内乱,完颜亮挂在了长江边上。虽然赢了,赵构却吓傻了,直接禅位给了赵昚!这个赵昚,就是宋孝宗。公元1163年,孝宗觉得机会来了。这宋孝宗赵昚什么人?南宋最牛逼的皇帝,没有之一!

三十多年的备胎生涯让他见够了他叔父赵构在逃跑时屁股后面卷起的那阵青烟,所以一上来就想翻滚起来,所以赶紧召集老将张浚去痛打落水狗,结果反而在符离被咬 得惨不忍睹,完败!两年后,双方都耗不起了,就签了个《隆兴和议》。然后赶紧恢复生产,争取再战,南宋便有了“乾淳之治”,金国也在完颜雍的带领下进入到 “小尧舜”时代。其实吧,输了也没啥,反正协议也签了,大不了卧薪尝胆再干,但这宋孝宗就是和赵构不一样,突然有一天,他越想越想不通,因为之前赵构签的《绍兴和议》中明确规定宋向金称臣,每年交二十五万两保护费(岁贡),然后金国使者送国书来时,宋朝皇帝要起身迎接,就是一个君臣之礼。但当时《隆兴和议》签订的背景不一样,当时双方都陷入拉锯状态,谁也干不赢谁,所以协议中改了很多内容,比如给金国的保护费“岁贡”改成了“岁币”,给他们 的文书“奉表”改称为“国书”,这样一改,面子上也过得去,南宋不再向金称臣,而是国家了,但这份协议中最悲催的事情就是刚才那个递交国书的礼仪那句话忘 了改。

万里孤臣致命秋 范成大

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局部

所以孝宗皇帝不爽了,本来上来吧,想着烧一把火,证明一下自己很牛逼,没想到赔了夫人又折兵,现在还要每年去低头哈腰一次,自己作为皇帝,这面子上太过不去了啊。

公元1170年,受够了的赵昚找到当时右相虞允文商议更改和议事宜,一是要收回土地,二是更改礼仪。这虞允文一听,头都大了,弱国无外交啊,自古国家的战事大多都是因为自己认为自己翅膀硬了,不认同之前承诺所引发的,这可不是小事,思前想后,虞允文给赵昚出了个馊主意:以孝为名,以使带话。什么意思呢?要土地,委婉一点,说是出自孝道,要回先皇陵寝之地。至于改礼仪,干脆不写在国书上,直接让使者口传,这样对方也没有证据说是你孝宗干的这傻事。这孝宗大腿一拍,妙计!但 群臣听到这个消息,头更大,汉代的苏武牧羊就是前车之鉴啊,谁也不敢上,像事先约好的一样,一片反对,首先站出来的是左相陈俊卿,他丝毫不给赵昚面子: “陛下痛念祖宗,思复故疆,臣虽疲驽,岂不知激昂仰赞圣谟,然于大事欲计其万全,俟一二年间,吾之事力稍充乃可,不敢迎合意指误国事。”《宋史.陈俊卿 传》什么意思呢,赵昚你个菜鸟,翅膀才开始扑腾就想飞,还是算了吧!当然孝宗也不是好惹的,然后陈俊卿就打包回家了......接下来是愣头青吏部侍郎陈良祐也上书劝孝宗死了这条心,言辞恳切,据理力争,孝宗十动然拒,也请陈良祐回家抱孙子去了。

万里孤臣致命秋 范成大

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局部

这下虞允文为难了,自己挖的坑,说什么也要去踩啊,接下来就轮到他的心腹李焘了。李焘一想到要去与虎谋皮,决不肯去。这下麻烦了,连自己心腹都搞不定,这个坑难道虞允文自己去填吗?不行,还得继续找。我们的主角范成大该出场了!接下来虞允文找到了范成大,压根不用什么三寸不烂之舌,范成大一听到消息,慨然应允。就这样,公元1170年,范成大抱着必死的决心,安排好后事,哼着“枕风宿雪多年我与虎谋早餐”准备出使金国。临行前,孝宗密诏范成大,让他亲传口谕和金商讨国书礼仪事宜,这下不是与虎谋早餐了,直接变成了与虎谋皮了。没办法,反正都是九死一生,无所谓了。范成大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他的危险旅途。路过汴梁,范成大填词一首: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

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范成大【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

就这样,范成大一路风餐露宿,啃雪食毡,跌跌撞撞来到金都燕京(北京)。一到燕京,范成大赶紧写好请求更改国书礼仪的笏板,偷偷藏了起来。大殿上,范成大进献孝宗准备好的国书,慷慨陈词,一番恭维,世宗听得如痴如醉,一看完颜雍开始飘了,范成大话锋一转,赶紧将事先打好腹稿的受书礼仪事宜说了 出来,然后掏出了笏板,这完颜雍一脸懵逼,然后马上反应过来,这是玩阴招啊(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金朝大臣也慌了,赶紧一拥而上要把他拖 出去,范成大想着反正都是一死,干脆跪立不动,你不收国书老子就不起来这完颜雍也很尴尬,一直崇尚汉文化的他深知即便两国交战,也不斩来使,何况现在是和平年代,为了缓和气氛,就只能说考虑考虑,让范成大先回酒店等候通知,结果范成大杠上了,还一直跪着,你能想象出保持跪着的姿势被人架出皇宫的抬回驿管,大臣民众群起围观的场景吗?金人受得了吗?受不了!太子完颜允直接不爽了,准备带兵直接冲进驿馆击杀范成大,一了百了,幸好越王(完颜雍庶长子)衡权利弊后及时阻止才罢。

万里孤臣致命秋 范成大

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局部

经历一番惊心动魄,范成大最终毫发无损而归。金世宗虽不同意修改国书的受书礼仪,但还是同意按照先前国书所述归还宋钦宗棺椁,并且允许南宋迁走河南皇陵。这次出使,范成大虽没有满足孝宗私心,但却让金国君臣刮目相看,最后保全气节凯旋归来。

《宋史·卷三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五》最后对范成大此次出使的评价是:范成大牛逼啊!

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范成大在金这二个月,除了前文的《水调歌头》,在驿馆中他还写了一首《会同馆》表明心迹: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范成大【会同馆】

老子就是汉代的苏武,不要问老子公羊产不产奶,有本事把老子丢到蒙古去放羊吧......然后还将一路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流水账——《揽辔录》,一本按照陆游嘱咐写的旅行日记,表面是旧都汴梁的一片残破,中原遗民“习胡俗已久”的黍离之悲,实则还隐藏了各种间谍军事信息,甚至还将东京城中一门一楼的名字都作了标注……

平生故友端有几

自打南归后,范成大也深得孝宗皇帝赏识,随即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一路青云直上。

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范成大受任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在这里他和陆游开启了两个老男人间“平生故友端有几”的温情友谊。很多人认为陆游和范成大相识相知于成都,其实不然,如果梳理他们各自的时间线,你会发现有很多相互重叠的地方。要说范成大和陆游的死生之交,还得把时间倒拨回公元1154年的那场锁厅考,那一年人才辈出,由张孝祥领衔,虞允文、范成大、杨万里紧随其后,悲剧的是陆 游,本是状元之才,却因秦桧插足毛线没捞到一根。那一年范成大顺利完成了平民到公务员的华丽转身,陆游也就此别过,转身回去完成了他和唐婉的千年绝恋。

万里孤臣致命秋 范成大

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局部

公 元1162年,孝宗上位,范成大进京临安,监管太平惠民和剂局,同年,陆游得以平反,恢复了进士身份,授为枢密院编修官,孝宗主战,同为主战派的范成大和 陆游自然无话不说,再加上两位同志各种兴趣爱好又志同道合(诗歌,书法),自然形影不离,经常一起煮酒论英雄,把酒话桑麻。然而陆游本身更 加激进,不仅主战,还管孝宗私生活,出卖老板花边新闻给了张焘,这孝宗刚备胎扶正,肯定要翻滚几天的啦,很快孝宗就把陆游踢到镇江府去当通判了,范成大作 为同僚,人微言轻,也帮不了陆游什么,长亭外,古道边,范成大只能手书《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为其送行,以示安慰:

宝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深。
是说云门好,全家住翠微。京尘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边锁风雷动,军书日夜飞。功名袖中手,世事巧相违。

——范成大【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

诗中有“孤忠有照临”,“知子道根深”两句,说明真正懂陆游的还是他范成大,最后这句“功名袖中手,世事巧相违”说的是范成大拍着陆游的肩膀说:陆兄,功名对于你来说就是信手拈来,你安心去吧,要相信未来,相信自己,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不要碰瓷了。

下一次相遇是八年之后了。

公元1170年,范成大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身在山阴老家的陆游本来已经准备好打包全家老小前往夔州任职了,得知消息后立马跑到京口(镇江)去守 望范成大路过,摆下盛宴迎接,酒过三巡,陆游抛出他此行京口的核心话题:自己现在是没什么用武之地,你范成大牛逼,就想让你去当一回探子,记录一下沿途民 风民俗,绘制清楚道路,地形,军备什么的,要是回不来了就当我没说,要是回来了那就大有用处了!范成大一听也挺悲壮,然后牢记于心,最后不仅不负使命,全 身而退,还真把这两个月的见闻记录写成了一本《揽辔录》,同期,陆游也游山玩水写下《入蜀记》。

再下一次见面还有五年——

范成大出使金国归来,领命中书舍人,陆游却在夔州想着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发呆。这五年里,范成大无论是身居朝廷高位,还是地方历练,都混得如鱼得水,上下赞服。而陆游则是先在南郑磨刀霍霍,后在四川败走残年。当时陆游日子并不好过,1172年好不容易追随王炎等着实现抗金大业,仅仅八个月,幕府解散,梦就破了,旋即被丢到成都去当安抚司参议官,他在《剑门道中遇微雨》说自己是骑驴入川,郁闷至极。

万里孤臣致命秋 范成大

南宋 赵禹功 雪中梅竹图

1175年,陆游和范成大终于再一次重逢了。范成大到任,看到老朋友这么颓废,立马特邀陆游为其参议官。两个人一生都是主战派,当时也都是和主和派相爱相杀不得志,知己相遇,一个人独浪,变成了两个人一起浪,借酒消愁愁更愁。两个人在成都那是放浪形骸,彻底放飞了自我,没事就饮酒赋诗、笔耕不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而且一不小心,两位大爷还活成了唱酬网红。安于享乐,抗金大业忘了吗?没有啊!报国无门啊,看两人写的: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属橐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陆游【成都大阅】

北郊征路记前回,三尺惊尘马踏开。新涨忽明多病眼,好风如把及时杯。

青黄麦垄平平去,疏密桤林整整来。游骑不知都几许?长堤十里转轻雷。

——范成大【上巳前一日学射山万岁池故事】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他们就被主和派举报了,陆游领了一顶“不拘礼法”、“燕饮颓放”的高帽子,直接被CTRL+X,到浣花溪去锄耕不辍、自号“放翁”去了,范成大身居高位,相安无事。被罢官后,陆游更浪了,不仅自号放翁,还自嘲“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读书入仕一辈子为了啥?几十年后,张载给出了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陆游却是一生心怀壮志,始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所以选择浣花溪,那是因为他懂得杜甫当年的国破山河在,懂得杜甫当年的有志无时。

公元1177年五月,范成大意外被召回临安,陆游更意外,但也无可奈何,只能依依惜别,长亭更短亭,一路上跟屁虫一样送了十几天,走了一百多公里才终须一别,好基友一辈子,可见情谊至深。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秋,陆游转任江西常平提举,次年四月,江西发大水,饿殍遍地,陆游直接先斩后奏,开仓放粮。被赵汝愚一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气得直接辞官回了山阴老家。这时的范成大也好不到哪去,几经起落,却只能转辗于地方,离庙堂越来越远,虽有作为,终不得志,最后愤而辞官,回到石湖(江苏苏州)老家养老。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田园生活。

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朝庭又征召范成大为福州知州,范成大推脱不了,就想了个损招:走到半路(婺州,现浙江金华),范成大装病说老子不去了,朝廷拿他没办法只得准了(以病请闲)。而同年的陆游好不容易在孝宗卸任前一天领到了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结果又去关心光宗的后宫花边八卦,光宗皮笑肉不笑地给陆游亲自戴上一顶“嘲咏风月”的大帽子,让他滚回山阴老家。这俩老头一人住江苏苏州,一人在浙江绍兴,相隔不到两百公里,自此就开启了飞鸽传书,遥相唱和的田园生活。

万里孤臣致命秋 范成大

南宋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局部

但这样的田园生活不太长,倒不是因为哪个小人又嫉妒他们种地种得欢,而是范成大去世了。

公元1193年,噩耗传来,陆游正读到他《揽辔录》中的《州桥》: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州桥】

范成大的无奈,像极了陆游自己所写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想到如今故人阴阳两隔,故国遥遥无望,这眉宇雕镂的陆老头不禁老泪纵横。

公元1209年冬,陆游也病倒了,翌年一月,仅余一丝游气的陆游奋力写完绝笔诗《示儿》也随范成大而去,人之将死其言也哀,这一辈子啥都可以放下,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自此,两位巨星,带着遗憾,带着悲愤匆匆走过了这悲剧的时代。

八百多年后的今天,姑苏城外范文穆公祠,穿越尘世迷雾,溯一路流光,长满青苔的石碑刻着岁月如潮......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