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李达教授“衷中参西”辨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思路与方法---好文

李达教授“衷中参西”辨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思路与方法

吴建伟

1  武彦琴 2  李 慧 3  李 达 3※

(1. 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2. 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51;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李达教授从事中医为主诊治血液病临床研究工作

30 年余,辨治 ITP 经验丰富,尤其各疑难亚型的 “ 衷中参西 ” 思路与方法独特。提出 “ 调肝扶脾 ” 基本治法,针对切脾后

难治型侧重健脾益气,抗核抗体阳性者加味藤类中药,肝炎病毒相关型辅以清肝解毒,激素依赖型侧重调肝并加味甘草,

抗磷脂抗体阳性型加味活血化瘀药物等。强调病证结合,综合辨证施治。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论治;调肝扶脾

〔中图分类号〕 R 554 + .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 - 03 - 27

〔作者简介〕 吴建伟,男,主治中医师,主要从事血液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研究工作,特别是中医药介入诊治老

年髓系肿瘤疾病。

〔※ 通信作者〕 李达(E–mail:lidahys@163.com)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

床主要特征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倾向及血小板显著减少

[1] 。

ITP 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西药主要有糖皮质激素、促血小

板生长药物、单抗类药物、脾脏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但仍

无法避免疾病复发问题,影响患者长期健康及生活质量

[2] ,

尤其一些疑难亚型,给患者及血液病医务工作者带来困扰。

李达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

院)血液病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也是全

国名老中医梁冰教授学术继承人。李达教授师承导师,从事血

液病中医治疗30余年,在中医药辨治血液病方面有独到经验。

笔者有幸师从李达教授(下称李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调肝扶脾辨治

在秉承血液病名医梁冰 “ 从肝胆郁火论治 ” 并感悟京城

薛伯寿和法辨治内科杂病经验基础上,李师 “ 衷中参西 ” 病

证结合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认为肝脾与紫癜密切相关,创

立 “ 调肝扶脾 ” 法辨治 ITP。

肝藏血,主疏泄,内伤、外感可伤肝而失藏血,致肝郁、

肝火。脾主运化,乃统血之脏,可统摄血液,防其溢出脉外;

脾不统血是指因疲劳、饮食和出血等而致脾失固摄,血不循

常道而溢脉外,遂致血证、紫癜等血性虚症;肝脾二脏与血

液系统疾病关系密切,也相互影响。正如《金匮要略 · 脏腑

经络先后病脉证》曰 “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又云 “ 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加之中医五行 “ 肝木乘脾土 ”、“ 脾虚肝乘 ” 等理论佐证,假若肝脾调和,

生血有源,气血调和,统摄有权,血行脉中,肝有所藏,何

以发生血溢于脉外之紫癜。

纵观紫癜临床,一则,易于反复,或激素依赖,或忧虑

血小板降低招致危险等,患者常呈肝郁态势,李师言 “ 久病

必有郁 ” 亦有其客观基础。紫癜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多见

情志病症,也反映了 “ 肝 ” 在紫癜病机的重要性;另外患者

除血小板减少并常伴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症候,此为 “ 虚劳

血虚 ” 证,气血失和,脾虚湿蕴构成本病根本病机,因而辨

证施治需从平顺气血,调和肝脾入手。

明确病机后,需结合诊断判断病情轻重,分证论治。或

热毒壅盛,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或肝肾亏虚不能摄血,阴

虚火旺滋生内热,灼伤血络;或肝郁气滞,血瘀阻络;上述

诸症均可致血溢脉外,发生出血症状。在调肝扶脾辨病基础

上,随症加减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滋阴凉血,健脾养心等

药,常获佳效

[3] 。

李师以调肝扶脾为则,创制有效方药 “ 怡癜饮 ”(柴胡、

黄芩、白芍、商陆、黄芪、甘草等),并进行了观察研究,

应用怡癜饮治疗激素依赖性 ITP60 例,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

用机制,结果发现怡癜饮能有效降低激素依赖性患者激素用

量,促进血小板稳定与激素的成功减撤,其机制与升高外周

血淋巴细胞 GRα 表达有关

[4] 。

在此基础上,针对临床各疑难亚型 ITP,李师提出 “ 衷

中参西 ” 的治疗理念,意在紫癜性疾病治疗中利用中西医结

合及互补,提高疗效。

2 “衷中参西”辨治治疗 ITP 各疑难亚型分析

2.1 切脾后难治性类型

脾切除可去除血小板破坏场所,是治疗 ITP 的有效方法

之一,一般病程超过 6 个月,药物不能控制,激素治疗无效

或产生依赖性均可采用该方法。该方法早期疗效较好,微创

手术可确保身体免收巨大损伤,但部分病患仍难以接受,且

即便切脾后仍有 30 % 以上患者无效或日后复发,该类型占

25 % ~ 30 % 左右,死亡率为 16 %。

此类患者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达那唑

和秋水仙碱等,通常联合二线药物诸如免疫吸附剂和环磷酰

胺等,但总体效果往往不理想,且治疗费用昂贵,使得病患

承受身心与经济的双重重压。

难治性 ITP 一直是 ITP 治疗中的难题,李师经过多年临

床观察,总结出此类患者除具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食欠佳、

反复出现瘀斑、瘀点等一般临床症状,且脾脏切除及血小板

降低出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李师根据

患者出血程度将该病分为气血血瘀、脾虚痰阻和脾肾两虚三

种症型,强调在调肝扶脾基础上,调和气血,健脾益气。常

用黄芪、太子参(甚而人参),兼以白术、防风顾护卫外,

白芍、桂枝调和营卫,兼以重用仙鹤草。仙鹤草性味苦涩而

平,功能主要为收敛止血,兼有补虚,活血养心的功效,配

伍其他药物可用于血小板减少患者身体虚弱而引起的虚汗、

发热、咳嗽、出血、乏力等症状

[5] 。

2.2 抗核抗体阳性类型

ITP 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 ITP 不表

达相关免疫抗体,而继发ITP患者自身具有免疫性疾病抗体,

可由药物,Evans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结缔组织损

伤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机体反应有关。

抗 核 抗 体 阳 性 患 者 仅 表 达 抗 核 抗 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通常会依照 ITP 进行治疗,然而,李

师参照相关临床描述及自身经验认为此类病对于糖皮质激素

激素治疗不敏感,即便加大剂量亦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6] 。

李师遂以调肝扶脾为治疗根基,并灵活结合藤类药物进行施

治,诸如雷公藤(主要为雷公藤多甙片)、忍冬藤、首乌藤、

鸡血藤等。藤类中药既往多用于风湿性疾病效果不错,曾经

指导研究生复习文献研究发现雷公藤、番薯藤、千金藤等中

药均可调节免疫,克服激素起到增效减毒功效

[7] ,再辨证辅

以解毒、清热、益肾、活血等疗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柴胡、黄芩、白芍、麻黄、补骨脂等药具有免疫抑制

的效果,侧重应用或加味选用常获增效之果

[8] 。

2.3 肝炎病毒相关性类型

多种病毒感染均可导致 ITP,肝炎病毒引起较为罕见,

多发于婴幼儿。此类病治疗难点在于常规单纯糖皮质激素治

疗收效甚微,因为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反而会促进肝炎病

毒复制,而免疫抑制剂与激素类药物联用会产生较大副作

[9] 。李师针对病因常以调肝扶脾做为基本方调治,常配伍

解毒护肝类药味,例如五味子,柴胡,板蓝根,炙甘草之类,

取其清肝解毒之意,且甘草本身具有调肝护肝的效用,药理

学研究发现其具有类激素类效应,可降低激素使用量。一般

临床治疗中多数采用干扰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此类病

患,而笔者施治时,则会根据具体情况重用或加减选用具有

诱发干扰素效应的药味,诸如黄芪、黄芩、芍药、蒲公英等

[10] 。

2.4 激素依赖性类型

ITP 发病为慢性过程,糖皮质激素首选治疗药物,但该

疗法主要问题便是出现激素依赖于相关不良反应,影响治疗

效果。李师针对此问题进行了长期的中医干预探索

[11] ,汇

集临床病例进行症候流行病学研究,基于人体神经 — 内分

泌 — 免疫网络与中医肝脏关系的研究,认为该现象主要为

肝脾失调症候所致

[12] 。李师认为调肝扶脾方药中,更应侧

重在调肝养肝,即便是补益也要以疏为补或寓疏于补,因此

常施之于疏肝之柴胡类,清肝之黄芩类,柔肝之白芍类,滋

肝之枸杞类,凉肝之丹皮类,等等,使肝气得舒、肝热得清、

肝体得柔、肝阴得滋,以利回归 “ 肝之藏血 ” 功能而获效。

从中药药理角度分析,上述药物具有类固醇类作用,与激素2.5 抗磷脂抗体阳性类型

部分 ITP 患者,临床检测会出现抗磷脂抗体阳性现象,

这一特殊表现形式的 ITP 收到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对于抗

核抗体阳性及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与 ITP 关系的报道逐渐增

多,普遍认为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

因,虽然该这表不能作为 ITP 的诊断标准但可间接反映 ITP

患者血小板受损情况。李师根据该上述研究认为应从气血亏

虚入手,调和肝脏同时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并且应凉血止血

与活血化瘀并举,选用牡丹皮,赤芍药与三七、丹参等同用,

按照临床症型,热毒血瘀以凉血活血药为主;气不摄血则以

活血止血药为主

[14] 。

综上所述,对于疑难亚型的 ITP,临床应用激素,免疫

抑制剂等治疗室应注重科学拮抗,适时减量,将副作用及可

能产生的以来性控制到最小,期间灵活运用中医药进行辨证

施治。李师凭借多年积累经验,从调和肝脾入手,作为总治

疗基础,以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作为辅助,在治疗中采取规

范治疗与灵活治疗相结合,西医治疗快速改善症状和中医药

阶段稳定巩固相结合的模式,获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侯明,秦平.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

家共识 (2016 版 ) 解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

29(7):523-527.

〔2〕 陈振萍,周泽平,杨丽,等.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患者生活质量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

21(7):339-342.

〔3〕 李达,胡永珍.浅谈调肝扶脾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8):1035.

〔4〕 李达,胡永珍,陈瑶,等.怡癜饮治疗激素依赖性原发免

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0 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

56(17):1479-1482.

〔5〕 刘文军,薛燕星,胡东鹏.薛伯寿教授条畅气血升清降浊

治疗疑难杂症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5,8(2):213-215.

〔6〕 张景博,冀学斌,侯明.抗核抗体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

杂志,2009,48(7):589.

〔7〕 武彦琴,李达.藤类中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现状〔J〕.中

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0):4151-4153.

〔8〕 何晓瑾,周希乔.中药免疫抑制剂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108-110.

〔9〕 郭振兴,季林祥,段毅力,等.干扰素治疗病毒肝炎相关

性血小板减少症〔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5):229.

〔10〕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性肝炎防治

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7.

〔11〕 陈瑶,李达.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干

预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2):

276-279.

〔12〕 陈瑶,李达.100 例激素依赖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中医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18(6):672-674.

〔13〕 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及其苷元甘草次酸的糖皮质激素

样作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1):33-35.

〔14〕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诊治指南

( 草案 )〔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9):574-576.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