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大学》十二条经典名句

《大学》十二条经典名句

《大学》十二条经典名句

0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处】《大学·第二章》

【释义】如果每天都能把身上的污垢洗干净,以后便应该天天把污垢洗干净,新而又新,持续不断,新之不已。

【赏析】这是《大学》中引述的商汤王一个沐浴盆上的一段铭文。商汤王在其用青铜铸成的洗面盆上刻上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九个字的铭文,以便天天洗脸时能看见它,自我勉励。一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人对自身道德上的修养,也应像每天洗脸一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汰去污渍,而不被尘垢所染。

02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出处】《大学·第三章》

【释义】做国君的(对人民)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对国君)要恭敬,做儿子的(对父母)要孝顺,做父母的(对子女)要慈爱,和周围的人交往要做到诚信。

【赏析】《大学》经一章学者称之为“经文”。“经文”提出了治学的三个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面十章便全是诠释这三大纲领的。所谓“止于至善”,即达到善的最高境界。这里提出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人信,做到了这些要求,国家、社会便充满了祥和的气氛,便达到了“至善”的境界。

《大学》十二条经典名句

03君子必慎其独也。

【出处】《大学·第六章》

【释义】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行为。

【赏析】这是曾子阐述“慎独”对于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小人闲居独处时总是做坏事,并且无所不至。而一个人一旦做的坏事暴露,就要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种谴责的程度,简直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是非常严厉的。因此,君子更应“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一失足成千古之恨。

0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出处】《大学·第六章》

【释义】富能使居所华丽,德能使品性高尚。胸襟宽广,体貌就能安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赏析】“富润屋”是比喻,以喻德可润身,就像有了财富可使居室豪华起来一样,有了道德可使品格高尚起来,光彩耀人。这样,心胸会变得宽广,体貌也会安详,所以德能修身。要做到这点,必须心正、意诚,不能装腔作势,弄虚作假。

0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出处】《大学·第九章》

【释义】如果国君的家庭成员之间,仁爱和睦,整个国家就会兴起仁爱和睦的风气;如果国君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谦让有礼,整个国家就会兴起谦让有礼的风气。反之,如果国君贪婪残暴,整个国家就会产生动乱。

【赏析】这是曾子阐述国君应如何“齐家治国”的话。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国君必先提高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的道理,强调国君及其家庭成员素质的好坏,对国家盛衰治乱的重要作用,从而阐明治国在齐其家,特别是首先整顿好国君的家的道理。

《大学》十二条经典名句

06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出处】《大学·第九章》

【释义】君子首先自己具备(某种美德),然后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也具备这种美德);自己没有(某种恶习),然后才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某种恶习)。

【赏析】儒家认为,人必先治好其家,而后才能治好一国。自己有善行,才能要求别人也有善行;自己有仁爱、谦让的美德,然后才能要求别人也有仁爱、谦让的美德;自己没有贪婪腐败的恶行,然后才有资格去批判他人贪婪腐败的恶行。总而言之,修身要先从自己做起。

07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出处】《大学·第九章》

【释义】他在当父亲、儿子、兄长、弟弟时,行为能够作别人的楷模,那么百姓也就会向他学习了。

【赏析】这说的是治国必先从个人做起,从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做起,从既为人父,也为人子,既为人兄,也为人弟做起,各种角色都能做好,而且都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这才有资格做官临民。提升个人的品质,整顿好家庭,成为别人的楷模,这也是对社会的教化。

08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出处】《大学·第十章》

【释义】讨厌上级的某些行为,就不要拿他的行为来对待下级;讨厌下级的某些行为,就不要拿他的行为来对待上级。

【赏析】“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是曾子所说的“矩”之道,即持其所有,以待于人,恕己接物之意,也即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道。无论对上、对下均应推己及人,自己所不喜欢的,就不要加之于他人。

《大学》十二条经典名句

09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出处】《大学·第十章》

【释义】人民喜爱的,(国君)也应喜爱;人民讨厌、憎恨的,(国君)也应讨厌、憎恨。

【赏析】儒家经典著作中有不少强调人民重要性的名言,如“仁者爱人”、“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既然“君以民存,亦以民亡”,那么,“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就是顺理成章、逻辑的必然了。而就统治者们来说,治国之道无他,己心当以民之好恶为好恶,因此所谓政治的含义,便全都涵盖于此。

1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出处】《大学·第十章》

【释义】有了德,才有人民的拥护,有了人民的拥护,就能保有国家;失去人民的拥护,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总是首先认真修养好(自己的)品德。

【赏析】《大学》一书专门给做官的“大人”们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所以多数情况是针对国君及执政者来讲的。修、齐、治、平之中,修身为本,而修身的核心是德。有德才有一切,缺德、寡德,甚或失德、丧德,则失去一切。这就要求为官者首先要认真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先慎乎德”,方能作民之表率,也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11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出处】《大学·第十章》

【释义】只有心怀仁爱的人,才能爱人民,能够果断地处置、摒弃恶人。

【赏析】有爱就有憎,爱憎分明,这就是仁者之心。正因为仁人能爱人民,以“保我子孙黎民”免遭恶人的蹂躏,所以才能坚决果断地摒弃和处置恶人。如具有仁爱之心的舜放逐共工氏等四凶,把他们驱逐到四方边远地区,使天下人心悦诚服。仁者爱人,但绝不是不讲是非、不讲原则地爱,更不是柔弱懦怯,而是有鲜明的是非和爱憎。

《大学》十二条经典名句

1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出处】《大学·第十章》

【释义】仁德之君能将国家财富用之于民,从而得到美誉令名;不仁德之君利用自身的权力、地位,只知聚敛财富以为己用。

【赏析】执政者理财为民,并用之于民,就会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拥护,因而也会“以财发身”;执政者如理财为己,利用手中的权力,就会只知聚敛、专事搜刮,虽然富裕了,凭借身份地位发了财,但必将遭到人民的反对,最终也会丧国亡身。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