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权谋家秘籍:发现矛盾,利用矛盾,放大矛盾,引导矛盾,那具体怎么操作?

编者按:

普通人碰到问题,总是想用直接、用实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过如果这样做,往往会消耗自己很多资源,甚至会和对手两败俱伤,还有可能办不成事,而权谋家总是想着怎么能不战屈人之兵,四两拨千斤......

资治通鉴原文


初,赵固与长史周振有隙,振密谮固于汉主聪。李矩之破刘畅也,于帐中得聪诏,令畅既克矩,还过洛阳,收固斩之,以振代固。矩送以示固,固斩振父子,帅骑一千来降;矩复令固守洛阳。

翻译


当初,赵固与长史周振不和,周振私下在汉主刘聪面前诋毁赵固。在李矩攻破刘畅的战役中,李矩曾于军帐中发现刘聪的诏令,诏令让刘畅攻克李矩之后,回军经过洛阳,收捕赵固并杀掉,用周振取代赵固。李矩将此诏送给赵固看,赵固斩杀了周振父子,率骑兵千人投降东晋。李矩仍然命令赵固戍守洛阳。

解析

普通人碰到问题,总是想用直接、用实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过如果这样做,往往会消耗自己很多资源,甚至会和对手两败俱伤,还有可能办不成事,而权谋家总是想着怎么能不战屈人之兵,四两拨千斤,轻轻松松搞定对手,达到目的;说的这么好听,那具体操作起来应该怎么做呢?
权谋家秘籍:发现矛盾,利用矛盾,放大矛盾,引导矛盾,那具体怎么操作? 本案例里面,东晋的李矩和前赵(东晋南北朝时代北方的一个政权)作战,李矩在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利用权谋兵法(假装投降和示弱)打败了刘畅,这时候用了一份前赵皇帝刘聪的诏书来策反了前赵的另外一个将领赵固,如果我们简单看起来,那就是事实的必然演变,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很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因为这封来自于刘聪的诏令很可能是李矩伪造的。 原因如下: 一、李矩是一个大权谋家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李矩,你会发现,李矩的每次出手打仗,都是有非常深入的韬略,深谙人性,每每都能出人意表,所以敌人防不胜防,在东晋的历史上战绩颇佳。 二、发现敌营内部矛盾 洛阳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城市(西晋都城),而且在当时肯定是有重兵把守,如果能拿下他,不管是军事上的实际意义还是名声荣誉,都非常重要。而如果你要用武力夺取,就算能打下来,自己的力量几乎也会耗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最有可能是通过刘畅阵营的人发现前赵委任的洛阳将领赵固和他的长史不和,怎么利用这个不和和矛盾来做文章,那就是李矩要谋划的。 三、引导矛盾为自己所用 怎么把这个矛盾引导到自己想要的方向上,这个也需要费一番功夫的,如果只是离间和暴露赵固和他的长史的关系,那最多只能让赵固杀掉了长史周振,而达不到让他投降东晋的目的。而如果是前赵皇帝刘聪相信了周振的密报,并下达了杀掉赵固的指令的情况下,极大的离间了赵固和前赵之间的关系,那赵固除了投降李矩之外,没有其他路可以走。这就是李矩的神机妙算。 这里面的难点,就是怎么伪造这封诏令,诏令的外观和材质,文字中的字体,语气,都是需要和正式的一致,不过在李矩已经拿下刘畅的情况下,利用刘畅那边的人和材料,这些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最后,赵固向李矩投降,李矩让赵固继续镇守洛阳,这点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在当时看来,李矩所代表的东晋军事力量其实没有办法真正控制洛阳,所以也只能让赵固归顺即可,日后如果真的能光复北方土地后,再想办法更换洛阳的守将。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让赵固继续守卫洛阳,对其他的前赵将领归降也有示范意义,只要归降,你们的利益和安全都有保障!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发现敌方阵营的矛盾,然后利用好这个矛盾,再扩大和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最后引导矛盾的结果向自己预设的方向发展,这是权谋界密不外传的绝学,学会这招,那你做事就很容易事半功倍,顺风顺水。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