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牛股要这样找!

、成长股投资的策略原理

成长股投资的策略,在原理上仍然离不开 市值=PE*EPS 这个公式,股价上涨要么靠估值提升,要么靠净利润增长。

一般的策略,假设估值不变,那么算业绩未来会增长多少。靠业绩增长推动股价增长。如果估值过高,那么就需要业绩增速相对于更高一点来消化估值。

策略一般模型是,找到尽量未来能够高增长的股票,算一算估值在未来持有的这段时间会不会合理,景气时允许透支个1年的业绩,然后算业绩增长了多少,股价能上涨多少,如果觉得合适,就可以开始买入。

牛市来不来没关系,反正不靠估值修复,主要靠业绩增长。只要挑出优秀的公司,业绩持续增长,那回报就会不错,来了股价就更会产生戴维斯双击。

牛股要这样找!

二、估值相对合理,靠业绩推动股价上涨。

先要确定估值相对合理。所谓估值相对合理,那就是估值不能太高,要是估值太高了,业绩的增速还不够去修复估值,经常出现横盘、下跌很久的情况。

例如一个成长股现在估值是30PE,业绩增速预计未来三年能保持30%以上。那么在从投资者看来,30PE基本合理,持有一年,业绩增长30%,如若你估值保持不变,我赚30%;

鉴于PEG小于1,暂时认为估值收缩风险不大,如果持有了一年,估值又从30倍涨到了40倍,那么估值扩张30%,叠加业绩扩张30%,股价差不多要涨70%。

不指望估值修复或者估值扩张,但是也不排斥戴维斯双击。基本原理还是PEG模型,如果一个公司增速更高,理应享受更高的估值。所以,在出现业绩拐点的时候,增速由正常的25%到30%的区间,未来业绩提升到50%到60%且估值仍然在30倍左右的时候,这个阶段就是股价大爆发的阶段,经常出现净利润断层。

简单讲一下PEG的估值方法,一般是测算未来三年的增速,如果平均增速能维持30%,那么30倍算合理,45倍算高估,25倍算低估。也就是说,PEG小于1是低估或者合理的,PEG大于1是高估的。当然,这个是粗略估计,这和股票自身的商业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关系很大,和净利润的稳定性也关联很大。

牛股要这样找!

三、成长股的操作

利润=销售量*利润率(价格)这个公式出发,成长股的玩法,大概基于三个基本套路

1、价格不变,增加产量

这类公司,一般是保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毛利、净利润等),大规模的扩张规模(产能或者销售 量)。

2产量不变,价格提升

这类公司,一般是产量基本稳定,用商品提价或者缩减当下包装销售规模变相提价(如涪林榨菜)(提升净利率)。

3、量价齐升

这类公司一方面提高产量(产能、销售量),另外一方面提价(提高净利率)。

在市场当中,第一种公司是最常见的,也就是扩大产能的逻辑。每家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制造工厂,比如在建工程就是当下在扩建的产能,跟踪并且落实落地情况未来就能估算出同比多出的产能,假如售价不变且卖的出去,那么业绩自然能估出来,属于最直接的一种投资方式。

第二种公司不多,毕竟能持续不断提价或者持续提升净利率是一件很难的事,要么产品特别优秀其他品类无法替代,要么管理精细化程度非常高能够不断降低成本进而在保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净利率。

提价如果太过于猛烈会反噬原有的经营成果,造成倒退。

第三种不仅扩产能,还能通过提价或者精细化管理提高净利率,只有凤毛麟角的公司能做到。当然这里值的涨价并不是周期性、季节性的涨价,而是商品长期价格底部的抬升。

牛股要这样找!

四、怎么寻找优秀的成长股?

1、寻找扩产、扩量的上市公司

(1)产能扩大型

这个非常简单明了,寻找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一栏,在建工程不断加速那么产能释放肯定未来大幅增长,在建工程完工之后就计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持续暴涨的公司规模一定会大幅扩张,然后就继续去分析扩张是良性还是恶性。

(2)渠道或店铺数量增加型

主要依靠渠道销售的公司或者连锁型的公司,每年增加新渠道和店铺数量,规模就会扩大,这部分公司大多数为轻资产模式 。比如海天味业每年渠道不断下沉,业绩增速不断提高。爱尔眼科、益丰药房、等医院药房数量不断扩张,业绩也不断增长。在消费和零售领域,有很多这样的公司,良性的开店不停,业绩就远没有止境。

(3)进入大客户供应商体系

这种俗称就是找了个好的靠山,大靠山把订单拨配给公司,那么公司的业绩自然会上一个台阶造成业绩增长,例如现在的苹果产业链、华为产业链、特斯拉产业链等等。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要是哪天被从供应链里踢出去了,公司业绩就会断崖式暴跌,对客户路径依赖太强,所以普遍估值给的都不高,而且商业模式比较差,被靠山压榨。

2、提价型

(1)涨价概念

很多商品都涉及涨价概念,是经营就有波动与周期,有商品供需周期的涨价,也有品牌强势的提价。

涨价概念就要多跟踪上游商,研究供需主要矛盾与产能恢复周期,产能恢复周期越长,股价走势也就越持久。提价也要提防失败的案例,像茅台这种是非常少的个例,大部分会因为提价而损失不少客户。

(2)成本大幅下跌型

一类是原材料成本下跌,一类是通过规模效应和效率提高去降低成本。

原材料成本下跌型,主要是公司占比大的核心产品中,某种原材料占比非常高,然后这种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但是自己产品售价并不下跌,这时候利润就大幅提升了。

规模效应和效率提高降低成本的,基本上都会伴随着不错的扩张速率,因为成本会远低于同行。

3、量价齐升型

(1)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涨价一边扩产

这种情况一般处在行业还在大发展的情况中,俗称蓝海市场。行业所有玩家可以一边提价提高利润率,另外一方面还可以扩大产能,行业产品供不应求,这属于最好的投资机会,但这种时代一般不会长久,随着产能的陆续扩张,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一旦出现,就是残酷的价格战。

就比如2015年的锂电池板块,天齐锂业与赣锋锂业的产能大跃进扩张最后变成过剩,现在面临债务危机。

(2)管理极其优秀的公司,产能和渠道增加,同时伴随着效率提升和净利率提升

这类公司一般是行业内非常优秀的公司,也是长牛的聚集地,因为其管理优势导致产品成本大幅度低于同行,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就能获取更多的现金流用来扩充产能,不畏惧甚至可以经常挑起价格战,每一次就是获胜并且份额得到增长。

对于消费品赛道经常会有差异性的商品竞争力出现。

4、 外延发展型

一个是公司自身商品的品类扩展,另一种就是公司进行其他赛道的布局。

可以通过并购收购,花钱买来高增长。并购后会形成大量的商誉,业绩一旦不及预期,会形成商誉减值。

这种就要擦亮眼睛来观察,有的是良性的,有的是恶性的,比如药房行业、中国建材、北新建材之类就采用这种模式发展,效果不错,但有些炒作公司就会溢价收购利益输送。

牛股要这样找!

五、成长股具体操作

盯着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季报、年报寻找高增长。

主要盯大幅预增的,增速出现拐点的,例如一家公司常年稳定业绩增长30%,那么因为公司经营策略发生变化,未来业绩会增长到50%,那么这时候估值就要大大提升,加上业绩的释放,很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股价翻倍。

当然这并不止当期面板上的业绩增速,而是导致这个业绩增速背后核心的动力,比如加大销售团队从30%发展成50%,或者说产品供不应求,加大50%生产线扩张,当这些东西反应在报表的时候,那么就已经晚了享受不到双击了,这些很细节的东西要提前去发掘才能快人一步。

要计算自己的承受能力与空间,比如股票业绩增速30%,板块如果遇到大熊跌30%,那么今年就不会涨,要计算未来一年的业绩涨幅能不能覆盖极端情况下的下跌,保持不亏钱的状态。

另外我不建议玩这种每次去设立什么止损位,止损多了会严重伤害自己的操作信心,导致畏畏缩缩,赚一点就跑路,亏一点就割肉,全给券商打工。一定要研究透了上仓位,敢想敢做敢持有,研究踏实。

牛股要这样找!

六、成长股的风险点

1:扩量了,但是价格跌了,供给过剩

这在壁垒不太强的制造业和周期性行业非常明显。价格和产量,总有一个算不准。产量上去了,价格下来了,然后越亏越多。就拿现在来说,高成本扩张的猪肉企业,很多投资者还在计算景气周期给的利润,殊不知一把大刀架在脖子上。

2:提价把客户提没了

公司对自己的产品看不清,肆意调价导致客户粘性度降低,导致经营风险,东阿阿胶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3:纯周期品买在景气度高点

看业绩增速不错买进去,结果产能过剩,业绩暴跌还浑然不知,只看当期业绩的人容易犯这个错误,而且周期品预期展现会很早,当反应过来时,账户已经缩水一半。

4:买在增速最高的时候,盛极而衰

高估值买进去,结果发现业绩增速未来不怎么样,那么就要杀估值、杀业绩,腰斩很正常,如果是杀逻辑的话,那就血本无归了。

5:未来下行周期暴露出问题的预期

很多投资者一脸茫然,业绩挺好,业绩增速也不错,就是股价不涨,那么这就要仔细分析是不是市场预期在恶劣情况下有企业经营风险了,当期的增速不代表未来,如果以当期的价格去计算未来的产能,那么就是犯了教条的错误。

6:造假

这个主要去看现金流,经营现金流比净利润一定要大于1,证明经营健康。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