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今年国庆期间,闲来无事在家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透过地理看历史》李不白著。作者是地图学专业,这本书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地理关系的巨大关联,按照作者的话说,这本书可以读者心里有一个大致的架构,任何看到、读到任何历史事件都可以将其纳入到这个架构里,都能找到它的坐标。

基于本书,我想将个人的理解及书中内容结合起来并浓缩一下,方便各位了解。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始:

首先,作者把中国地理格局划分成了一个“井”字结构,井字反映了各个地区之间的地理关系。如下图: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图片来自:《透过地理看历史》)

上面这张插图只是概括了主要的核心地理单元,但其实还有很多更细部地理单元,我用以下一张我国的地形图来表达(声明:本人徒手画的圈圈,并不准确,只是大致位置示意)。

我是主要对祖国框架有个基本了解即可,很多细小的位置就pass掉了,如果各位看官想要深入了解,可以买这本书翻来看看。由于我大中华地形多样,很多边界也很难清晰界定属于哪个地理单元(主要我也画不好),并且各个历史阶段也会有所差异,但主要的区块单元还是一致的。如下图: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地图来自:百度图片)

一、荆州

根据书的顺序,我们一一说来。首先是荆州,这个名字最熟悉的就是经常出现在三国里,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改写历史格局的“赤壁之战”也是发生在这里。

荆州(主要指湖南、湖北,不含河南南阳盆地等地方)整体呈现出一个口袋形状,中间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东西两边沿长江各有一个小出口,西边是三峡,东边是沿九江一带的河谷。其他地方,全部被大山包裹。从地形上看,一旦控制荆州,就可以越过长江天险,顺江而下控制江东,进而控制整个中国南方地区。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这里有个重要据点就是襄阳,它是整个荆州口袋形的出入口,不仅是荆州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中国的腰眼。因为襄阳是整个荆州的咽喉,又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要塞,处于武当山与桐柏山之间,位置易守难攻,一旦失去襄阳,整个荆襄九郡就BBQ了。

所以可以理解荆州也是整个南方的关键点,向东方便顺汉江至长江直取江东,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襄阳两侧被山环绕,是一个出入口(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二、关中

之后来说说关中地区,首先为什么叫关中呢,因为地处几个关口以内,在过去进出秦川只有四个险要关口:东面是潼关、函谷关,西南面是散关,东南边是武关,西北面是萧关。因此,我个人认为只要get到四个关的基本位置就可以大致理解关中地区的区位状况。

那么,为什么关中长安这个地方一直是中国多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呢,可以说是汇聚王气之地。因为关中四面环山,东临黄河,中间是渭河平原,在中国的地形独一无二。这里好养兵,好防守,离中原又近,所以极易形成地方割据,一旦形成气候便可出函谷关进军中原。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图片来自:百家号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一)东面隔着黄河相望是山西,黄河在华阴这里拐了弯向东流去没在黄河南面有条狭长的通道通往洛阳,这条通道上就有个关口叫函谷关。因此守关中,主要就是守函谷关。秦始皇当年就是从这里出兵统一中原。

但函谷关离关中腹地太原,补给相对困难,而潼关离长安很近,补给方便,所以东汉之后,逐渐取代了函谷关的地位(还有一个原因是黄河下切,道路日益狭窄,影响交通)。潼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防止位于山西的敌军南过黄河包抄后路,因为冬天北方黄河会结冰。著名的”崤之战“就是一个例子。

(二)关中东南方有个关口叫武关,从陕西的蓝田,到河南的南阳盆地,有一条狭长的通道穿过秦岭,武关就在这里,位于今天的丹凤县。刘邦当年攻秦就是从武关进军的。武关是咸阳、长安的南大门,出了武关就是南阳盆地。往南就是襄阳,往北就是中原。

(三)关中西南边就是散关,位于宝鸡以南,是关中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从关中到汉中需要穿越秦岭,所以此地山高水险,极其难走,根本没法修路。古代还要运兵运粮,只能使用栈道。如下图: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秦岭地势险要,道路通行极其艰难(图片来自:头条@图新地球)

没错,耳熟能详的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道就是这里。 至于,从散关出去到汉中的道路其实有好几条,但都是险要不好走的路,主要有陈仓道、褒斜道、骆古道、子午道、库谷道。如下图: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图片来自:头条@图新地球)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我查阅了一些网上资料,部分栈道的名称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修缮或合并有过调整,如连云道是元明时将嘉陵道和褒斜道整合后开辟的一条新道,而嘉陵道又称之为陈仓道。这里就不再多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深入了解。

(四)最后是最北面的萧关,在六盘山的东麓,现在的宁夏的固原市,是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萧关,过河西走廊,入西域。所以萧关不仅是个军事关口,还是个商贸要道。

三、江南

江南即是指长江以南,多指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在历史中通常指江东、古吴越之地。这里北临长江,南靠大山,东面大海,中间以太湖为中心,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湖泊纵横,河网密布,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大体包括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浙江、上海安徽、江西。如下图: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江南地区一直是独占一方的存在,因为古代北方多是平原、丘陵、山地,很多人都不擅长水战,尤其北方游牧民族多以战马为主要战力。自古以来江南地区靠着长江天险,雨热条件也比北方好,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一直过得较为安稳,是发展经济、文化的温热土壤。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历史上有衣冠南渡,江南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了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璀璨繁荣之地。如南唐、南宋、明等。但长江天险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如果占据荆州,从襄阳借水路出兵顺流而下则江南地区则顺手可得。或是占据淮南、淮北,与江南片区隔江相望,则整个江南也岌岌可危。

四、山西

山西简称晋,因为东周时期有一个晋国在这里。山西南面是王屋山、中条山,山外就是黄河,与中原地区隔河相望;东面是太行山,从黄河向北一直延伸到北京,与北京北面的燕山相连,直接把山西和华北平原隔离开来;西面是吕梁山,吕梁山外又是黄河,这一段黄河直接把黄土高原从中间切开,隔开了山西与陕北,谷深水急,难以通行;北面有恒山,再往北还有大阴山和燕山的余脉,历朝历代在这里修筑长城,以阻挡从蒙古高原过来的游牧民族。

山西四周都被山川阻隔,两条大山脉之间还有河流,河中又有山,形成5-6个肥沃的盆地。这种格局极易让山西成为一个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同时也因为内部不是单一的一个平原,平原之间还有山脉阻隔,又容易造成山西内部的分裂。 故东周晋国被分成赵、魏、韩,也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如下图: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山西内部有两条河流,一条叫桑干河,一条叫汾河。桑干河由宁武向东北流向大同,中间经过黄土高原,经常泛滥成灾。桑干河通过大同折向东南,沿太行山北端一条峡谷进入北京,流入平原。另一条汾河,全部在山西境内,向南流经太原、临汾、运城三个盆地,从西南流入黄河。

那山西进出口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山西东面是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相隔,从华北平原进入太行山只有八条狭窄的通道,俗称“太行八陉”。这里易守难攻,历来从华北来的游牧民族,在占领华北后都不会马上去进攻山西,而是南下取中原。当年的日本人是个例外,日本为了夺取山西的煤炭资源,占领平津之后立即进攻了山西。

其次,山西的南边,在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间,有个小缺口,出去就是黄河谷地,对岸就是东都洛阳。《愚公移山》说的就是这里的小缺口。而中条山在运城这里也有一缺口通往崤函之地,崤函往东就是洛阳,往西就是关中。如下图: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然后再说说西边,这里与关中只有一河之隔,河岸两边都是大片平地,谁先占据对方岸边就占了胜算。但黄河不同长江,水面很不平静。渡口很少,黄河的三大古渡分别是龙门渡、风陵渡(上游还有个蒲坂渡)、茅津渡。曹操当时就是从蒲坂渡西过黄河,占据关中的。

最后说说山西的北部,山西北部重镇就是大同,这里是阴山山脉的东端,地貌破碎,不能形成有效的屏障,每逢乱世,这里就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拉锯战前沿阵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指太原,大同一旦失守,太原就不保了。大同盆地北部山脉很破碎,有很多小缺口可以进来,但大同盆地南边,有一条恒山山脉,东连太行山,西接吕梁山,把山西中南部和北部完全隔断,中间只有一个出口就是雁门关,所以雁门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下图: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地理与历史的关系(一)

(地图来自:百度地图)

山西是一个四塞之地,因为有太行山的阻挡,交通不便,每逢战乱年代,这里就成为了人们躲避战争的天堂。但在和平时期却又成了经济发展的阻碍。从战略上来说,山西北部既然中原王朝反击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也是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地。一旦山西失守,北京也保不住,故保北京一是保东面的山海关,其次就是保山西。

内容太多,感觉要分几次写了,有点累,下次再写。本文只是个人读书总结,若有错误之处请指正,望轻喷。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