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肠胃胀痛

主以木香,枳实,山楂,莱菔子,槟榔,鸡内金,神曲。

验方一:麦芽30、山楂片30、鸡内金20、白术30、神曲20、槟榔片20。打粉内服。

验方二:厚朴20克,炒枳实12克,生大黄8克,火麻仁30克,甘草5克。一剂,水煎服。

验方三:辣椒籽100克。用法;放锅内用为或炒黄,研为细末,每服5克,一日三次,饭前服。

方四验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 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 50 克。

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当减少分量.不一定就要50克.服法:一天两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 云南白药一粒。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根治率98% 。无任何毒负作用.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完饭就躺下。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根治率98%以上。无毒无任何副作用。

方五:吴茱萸用姜汁浸透,文火炒干,再加上公丁香、益智仁,三种中药等份儿粉碎,制成药粉,搅拌均匀,每天3次,每次5克,饭前开水送服,5天一个周期,基本上两个周期就能康复。

方六:调养胃诸验方:天台乌药9g,干百合15g,用法:上药打粉,早晚两次,温开水送服。

天台乌药散是一种中药方剂,是由木香,茴香,青皮,良姜,各15克。槟榔两个,川楝子10个,巴豆70粒组成。

方七独穴见效:建里穴。建立穴是循行人体前正中线上的任脉当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上腹部,脐上3寸处。此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腑降气的功效,临床当中用于治疗腹胀,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具体的操作手法:于 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处定位此穴,然后进行术前消毒,接着手持毫针,以直刺的手法进针0.8~1寸,并通过提插捻转等操作手法,待腧穴部位得气后,留针15分钟。同时建里穴也是一个常用的养生保健穴,生活中通过揉按该穴,可以有效的缓解胃痛、呕逆、厌食、胃下垂、胃溃疡,以及腹肌痉挛等腹部的病症表现。另外,该穴位还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其效果也较为显著。

方七:针灸扎了二间、天枢、足三里、公孙。左半身顺时针行针,右半身逆时针行针。针灸完一个小时后可见效。

验方八胃病验方:白芍6g枳壳6g 广郁金6g 川楝子4.5g 延胡4.5g台乌药4.5g 制香附6g 甘草4.5g。主治:有和胃理气、消胀止痛等作用。

方九:我用脐上三寸的建里穴+右曲池穴也立效。

饭前吃一物,排出体内10年湿气!健康又漂亮,神奇!

某一天当你伸出舌头,你发现自己舌头边缘有锯齿状,白白的舌苔铺满了整个舌头,舌头中间可能还有裂纹。

好可怕,是不是预示着身体有什么重大疾病呢?

如果你去医院,很可能也查不出什么疾病。但你并不放心,因为你身体可能还会有下面这些症状中的好几条:

①大便不成形,糖稀或者干结②头晕没精神,③特别疲劳,④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⑤浮肿,⑥眼袋下垂,⑦腰酸关节疼痛,⑧胸口闷,⑨黑眼圈,⑩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阴部潮湿,?阴囊潮湿,?对房事不感兴趣,?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白带有异味,瘙痒,?口臭,口苦等等。

肠胃胀痛

这究竟是为什么?先看完再说吧!

中医将齿痕舌或者舌苔白腻,大便溏稀不成形,满脸油腻,嗜睡,困乏无力等等这种状态称为湿气重。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

体内湿气重,导致水湿内阻,造成舌头胖大,舌的边缘受到牙齿的挤压,久而久之,就成为了齿痕舌。所以舌头边缘有锯齿,说明体内长期有湿气。

湿气重并非仅仅引起齿痕舌这么简单,毕竟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身体的其他症状会越来越加重,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起初湿气重的人只是感觉舌像异常,大便糖稀不成形、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久而久之还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湿气还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容貌,表现在皮肤上会出现长斑长痘,全身爆发湿疹,暗黄无光;表现在体型上就是水肿肥胖,大腹便便;表现在精神气色上就会出现无精打采,困乏无力。

值得深思的是,湿气对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按理说人们会特别重视祛湿,可是为什么湿气还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湿呢?

真实的情况是:

湿气为祸,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适,背后的原因是湿气会侵入五脏六腑:

湿在脾,则脾虚,湿在胃,则胃弱,湿在肾,则肾虚,湿在肺,则肺弱......

而人们祛湿的时候,只知道利水渗湿,不知健脾健胃益肾理肺。

湿为阴邪,会伤人体阳气,影响阳气舒展,就好像下雪天,阴雾天,必须要有阳光照射雾气才会消散。

但是人们在祛湿的时候往往采用清热下火之药,大量的寒凉药物吃下肚子,损伤脾胃,导致湿气更加严重了,犹如雪上加霜。

以广东为例,当地湿气很重,但是人们却吃下了大量的冷饮,凉茶,所以广东沿海地区湿气重的人特别多,而且他们采用了完全错误的祛湿方法。

那么中医是如何正确的祛除湿气的呢?

其实中医对湿气的祛除有严密的逻辑和方法,早在东汉《伤寒论》中就有详细的论述,金代更是出现了《脾胃论》这样的经典书籍。正确的祛湿的方法一定会遵循这样的原则:

1,湿会入侵五脏六腑,祛湿以健脾健胃+益肾理肺为主。

2,湿为阴邪,非温不解,需以温阳之药和之。

湿为阴邪,非温不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故治之之法,当以温药和之,乃历代医家的共识。

如果单以健脾健胃+益肾理肺为主,湿气也可以祛除,但是数月之后才能见效,患者常常没有信心,中途放弃,以温阳之药和之,犹如阳光之照雨湿,见效快,疗程短。

综上两条,祛湿的准绳是:健脾利湿+温药和之。

肠胃胀痛

以健脾健胃宣肺益肾之法,病程常达数十日,很多湿气重的人半途而废,以温阳之药和之,这种方法见效最快,实际中效果最佳,特别有必要。

现在来自测下自己是否有湿气?

1,大便溏稀,不成形,小便排泄不畅。(湿在肠胃)

2,胸口闷,喉咙有痰(湿气在肺)。

3,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怎么睡都睡不够。头晕犯困。(阳气不足)

4,体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肿。偏瘦的人也会有小肚腩(湿在脾)。

5,胃胀,胃难受,多吃点东西就成积食,大腹便便(湿在胃)

6,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湿在肾)

肠胃胀痛

看看这6条症状,你会恍然大悟:湿气是会入侵脾,胃,肠,肾,肺,损伤阳气,难怪湿气重的人会有那么多症状。

湿气的判断还有3个最简便的方法:

1,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舌苔白厚。

2,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3,浑身是否有黏糊糊的感觉,老感觉不清爽。

如果你符合湿气症状的1-2条,就要赶紧祛湿气了,如果你符合很多条,那么肯定说明你正在备受健康恶化的困扰,祛湿就刻不容缓。

否则难缠的湿气会夺走你美好的生活,让你满身都是毛病。

我之前对这些一点不懂,大冬天常常穿着很少的衣服,经常喝冷饮,有次冬天下雨,我竟然连伞都不打去上班了,晚上回家,头发都湿完了,当晚就感冒了,浑身怕冷,盖几床被子都不够,后来去医院输液,感冒虽然好了,但是却落下了鼻炎。

后来,身体明显虚弱了,常年易感冒,经常腰酸、腰痛,我一直以为是小毛病。

到了30岁,腰痛的特别厉害,人没有精神,灰头灰脸的,还导致了肾阳虚,对房事不感兴趣,出现了疲软不举的现象。

我后来鼻炎越来越严重,花了三千多治疗鼻炎,好转之后很快感冒了,于是鼻炎又复发了,医生告诉我体内湿气严重,鼻炎,腰酸背痛,反复感冒都是湿气引起的,建议先调理体内的湿气。

我从来没有想过湿气这种东西会对我身体造成这么多影响。

我最终还是把湿气缠身这个难题给解决了。我有一个朋友,患了风湿,一直找一个中医调理,觉得效果不错,于是带我去看了看。

老中医给我开了一个食疗除湿气的方子,老中医说:早餐吃一次,晚餐吃一次,至少坚持28天,奇迹就会出现,百试百灵。

老中医推荐的祛湿名方叫姜芡散,姜芡散由16位配方组成:人参,鸡内金,砂仁,山药、芡实,茯苓,橘皮,赤小豆、薏苡仁,肉桂、干姜、丁香、紫苏、香薷、薤白、肉豆蔻。

肠胃胀痛

老中医说:你早先受了风寒,损伤了脾阳,导致了湿气缠身,如果当时能用喝一些姜汤,或许不会有什么大碍,所以我给你开的方子里面有干姜,还有大量温阳的配方,回去忌生冷,坚持喝一段时间就好了。

湿为阴邪,非温不解,姜芡散配料虽然众多,但是肉桂、干姜、丁香、紫苏、香薷、薤白、肉豆蔻7味配方都是温阳的。

1,人参:人参补阳明之正,补脾益肺,生津。(补阳气)

2,鸡内金:健脾健胃,鸡内金消脾胃之积,祛五脏之湿气。(去胃之湿)

3,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去脾之湿)

4,山药、芡实,茯苓:补脾肾而兼能祛湿。(去肾之湿)

5,橘皮: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祛肺之湿)

6,赤小豆、薏苡仁:利水渗湿之药。

7,肉桂、干姜、丁香、紫苏、香薷、薤白、肉豆蔻:此7味药全是补益脾肾,温阳化湿之药。(温阳之药和之,犹阳光之照湿气)

咽喉肿痛喉咙闭、验方一用效无比

急性扁桃体发炎,通常有外感发生,轻则通过清热解毒一带而过。重则伴有发烧,双侧扁桃体同时肿大疼痛,不能进食,喉间隙似有要闭合之嫌,实乃喉科之危症也。治宜采取紧急措施,针药并举方可救人于危难之中,也显得出我辈之手段。不然有性命之忧。因为此病多发生于儿童,万不可疏忽大意。其疗效忧、快于西医不知多少倍。

验方1.针灸治疗;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天突穴、同时点刺口内双侧扁桃体,均使出血为妙。
验方2;银花15克、浙贝母12克、板蓝根12克,青果10克、玄参18克、寸冬12克、知母10克、连翘10克、丹皮6克、干甘草3克、生地10克、莲叶10克。
用法;水煎服。
按语;同时外用盐附子120克、吴茱萸30克、草木灰30克。共捣如泥,做二饼,贴足心,用布带固定内衬塑料布,药若干,加些食醋,以促进疗效。
急性咽炎称双鹅,不能吃来不能喝,针药并举见效快,胜过西医快得多。

浙江省绍兴市名中医陈祖皋治疗疳积之灵验方

李某,男,3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时有腹痛,形体偏瘦,性情急躁,毛发稀黄,手足心热,大便艰出,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8.9克,为轻度缺铁性贫血。此属疳积无疑,当泻肝消积为治,投以青黛15克(包煎),人中白、干蟾皮各12克,胡黄连3克,三棱、莪术、生白术、鸡内金、白芍、槟榔各10克,刘寄奴15克,制大黄5克。5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食欲始振,大便已通,手足心热减,舌苔转薄,前方已效,去制大黄、槟榔,加石斛、谷芽,守法续进7剂。尔后以理脾疏肝和胃养阴之剂巩固之。

  按:此方系陈祖皋治疳之验方。以青黛、人中白为主药,两者有清肝泻热解毒之功效,陈祖皋常常重用青黛,一般量5~15克(包煎);辅以干蟾皮、三棱、莪术、刘寄奴以理脾消积,佐以胡黄连、白芍、白术、鸡内金之属以柔肝健脾清虚热,全方消补兼施,共奏泻肝健脾消积之效。小儿疳积一证以脾虚肝旺证为多见,只要辨证得当,灵活化裁,每获良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侯春光 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 中医捏脊 巧治疳积 捏脊是中医儿科常用的一种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积滞类病症的推拿外治法。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由于它方便、易于掌握、且副作用少,故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欢迎。

捏脊的适应症:捏脊是用来治疗小儿积滞、疳积等病症的。以5岁以下的小儿为主要治疗对象,年龄越小,治疗效果就越好。积滞是因小儿内伤乳食、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特征;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的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症。二者均因饮食失节、脾胃受损所致。

捏脊的禁忌症:对于高热惊厥、传染性疾病、痴呆、心脏病患儿应禁止使用捏脊疗法,以免加重病情。

捏脊的方法:捏脊时,要让患儿俯卧在床上,脱去上衣、露出背部,应力求卧平卧正。操作者应立于患者左侧背后,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脊背之上(督脉之处),两拇指垂直,自尾骨端的长强穴起,沿督脉向上捏拿至风府穴,共捏6遍,捏到4遍时,向上捏提1次,捏完6遍以后,在肾俞穴按摩几下即可。同时,室内的温度应保持温暖,捏完后应及时给患儿穿上衣服,防止感冒。在治疗期间,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避免肥甘厚味及冷饮。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报 作者:王国玮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小儿疳积验方
小儿疳积是由脾胃不健,运化不良所引起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积是小儿由于内伤乳食,停聚脾胃,积而不消,气滞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临床以胃纳差,进食少,食后不消化,腹部胀满甚至胀痛,呕吐乳食为特征。疳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甘”,认为小儿过食肥甘生冷,伤害脾胃,形成积滞,日久就成疳证。二是指“干”,是指小儿体内津液损耗太过形体消瘦,而成疳证。疳证多见于3岁左右的幼儿,临床以不同程度的干枯消瘦,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胀大,青筋暴露,饮食异常,影响生长发育为特征。
治积滞验方:(1)鸡内金30g,用瓦片焙黄研为细末,开水冲服,每日1~2g。(2)巴掌大一块饭锅巴焙焦,煎汤送服。(3)神曲、麦芽、山楂各6g加槟榔3g,煎汤日服3次。(4)胡萝卜约250g,粳米50g。将胡萝卜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空腹食,每日2次。(5)因食肉停滞不消:用山楂子30粒,捶碎,煎浓汤饮服。(6)因面食腹胀:生姜捣汁、冲好酒热服或生萝卜子取汁温热服。吃面食时用醋作佐料,可以防止食后腹胀。
2.治疳验方:(1)疳积散:鸡内金30g,神曲、麦芽、山楂各100个,研细末,每次1~3g,糖水调服,日服3次。(2)小儿疳积方:螳螂5个,油炸后,每天连续服用,病愈停服。(3)蟾蜍去脏,焙干研末,每次1~3g,糖水调服,每日三次。(4)五谷虫、鸡内金、独脚金、使君子各9g,甘草6g,煎水代茶,每剂日分3次服。(5)鲜疳积草15g,姜葱各30g,将药捣烂,加入鸡蛋白一个搅匀,外敷脚心一夜,隔3天换1次,疗程为5~7次。(6)大麦米50g,红糖适量。将大麦米浸泡轧碎,煮粥加红糖适量,每日2次服食。

身体发胖是湿气在作祟?中医教你简单祛湿

肠胃胀痛

湿气重有N种表现,快来看看你“湿”了吗?痰湿会导致肥胖,很多爱美的妹纸喜欢在晚上运动出汗,保持身材。但是晚上跑步减肥,这样真的对吗?

(智象医疗-传承中医针灸传统文化,智象医疗-中医医疗产品供应商)
痰湿型肥胖,别在晚上运动减肥

肥胖主要原因是脾虚湿盛导致的(当然也有肾阳亏虚、肺气虚弱等原因),有先因湿或寒而后脾虚的;有先脾虚而后湿聚的。

先湿后脾虚:如久处湿地(工作环境或居住环境);或经常吃生冷寒物及过油腻;或孕期和产后过度进补滋阴品;或经常衣着单薄受寒等等,这些都会损伤脾阳而导致脾虚,脾虚后运化水谷的功能大大减弱而水湿更易聚集变生痰湿,进而肥胖......

先脾虚后湿:如体弱多病(特别是偏阳虚的);或肾阳亏虚、肺气虚弱日久;或大病之后;或劳累过度(劳心或劳力)等等,这些都有脾虚,脾虚则运化水谷的功能大大减弱而水湿更易聚集变生痰湿,进而肥胖......

肠胃胀痛

肥胖原因已明,解除原因肥胖自然消减!运动是养阳气的一种方法,《黄帝内经》言“动则养阳,静则养阴......”,阳气相对充足,脾阳不虚则运化水谷之功复健而痰湿减(肥胖改善)。但运动要合适(时间和强度),《黄帝内经》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次三时,形乃困薄。”也就是强调想养生(健康长寿)的人一定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如:太阳落山后就不要运动了(无扰筋骨)等等,反之则“形乃困薄”(阳气耗而阴阳失调,气血亏虚而瘦弱。)

故告诫朋友们:想运动减肥的朋友,最好晚上早点休息(养阳气滋阴精),早上或午后运动。晚上不要运动,特别是剧烈的运动!如果想借晚上运动减肥,这个代价太高了(损耗了你的气血,有可能会导致许多疾病......)

肠胃胀痛

食疗祛湿补脾虚

莲藕:莲藕脆嫩多汁,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可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日常可煲莲藕绿豆汤、海带排骨莲藕汤等,也可以做凉拌莲藕。

白萝卜:春季肝火旺盛,适当食用萝卜,可缓解消化不良、感冒、扁桃体炎、脾胃燥热不适等症状。如煲一锅骨头炖萝卜汤,既美味又健康。

山药:山药可补脾养胃、补肺益肾、固肠止泻。将其和红枣、小米等煮粥服用,可健脾。

中医穴位艾灸+按摩健脾胃

1、按摩“足三里”可健脾

肠胃胀痛

足三里穴位于我们的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之处。按摩的具体方法是: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些。

2、穴位艾灸暖胃健脾

中脘穴: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摘要)

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第二步气——热(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第三步气——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立春助阳生发23-5日)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陟负冰

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

忌:吹风,刺激性食物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补阳气的葱,蒜,芽菜(豆芽,香椿,姜芽),韭菜(补肝阳)等生发性食物。立春吃芽菜少放醋或不放醋,少放肉或不放肉。果汁等酸味具有抑制收敛作用的少吃。芽菜中可放一些姜丝中和其寒性,宜凉拌,煮汤为佳。猪血是养血的,韭菜炒鸡蛋是补肝肾,益气血的美食。韭菜炒猪肝,气血不足,健忘失眠的人宜多吃。阴虚有热,患疮疡的人最好不要吃。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青色主肝,可以多吃菠菜,芹菜。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不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有好处。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防风食物——天麻,可制作天麻(20克)炖鱼头。梳头也将风邪拒之门外。风池穴,风府穴。

春来痔不来,春去痔无踪。痔疮是肠胃内热蓄积而成。多吃时令菜。菠菜泡红酒,田螺水汁,提肛运动三法可治痔疮。

立春水痘发病高清热解毒是关键。“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可选用金银花甘蔗汁。甘蔗,入肺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解毒祛湿方:新鲜马齿苋30克捣烂成汁,荸荠粉20克,加入适量冰糖,倒入开水搅拌均匀。荸荠,性寒味甘,入脾,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止渴,利尿化湿的功效。多吃稀粥,米汤,面条,白菜,芹菜,菠菜,胡萝卜汁,绿豆海带汤,新鲜水果。

是月食地黄粥以补虚。

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勿食生葱,损人津血。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宜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豌豆苗,春笋,山药,藕,萝卜,荸荠,甘蔗,芋头等。——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雨水谨防湿邪218-20日)

獭祭鱼 鸿雁来 草木萌动

宜:喝粥,补肾健脾;

忌:立即收起冬衣

雨水来临湿气重,当心脾胃受伤害。“反了春,冻断筋”,“春天喝粥,胜似补药”,推荐薏苡仁党参粥。还有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亦可以加一些花椒。

早春“捂一捂”,有量也有度。春捂的重点是腿和脚,穿衣宜下厚上薄。“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足踝以下双脚共有66个穴位,占10分之一。常敲风市穴。脱衣以15度为度。

肝脾相利,养肝莫忘调脾胃。“脾胃作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调肝养脾的食物有,糯米,燕麦,高梁,南瓜,茼蒿,四季豆,板栗,红枣,山药等。其中茼蒿是时令蔬菜,最适宜。对老年人来说,按摩腹部也可调养脾胃。

补肾兼健脾,五更不再泻。多因肾阳虚引起,宜补肾健脾。推荐荔枝大枣粳米粥。荔枝,补脾益血,壮阳益气。配山药,莲子更佳。平时多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

惊蛰顺时养阳35-7日)

桃始花 仓庚(黄鹂)鸣 鹰化为鸠

宜:养护阳气,较缓和地运动;

忌:过度操劳。

二月二,龙抬头。

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肝区疼痛,眼睛干涩,困倦,头顶痛,咽干口苦,打嗝,腹泻,手脚抽筋等都与肝相关。零食吃点话梅,杏脯等,不吃甜味夹心饼干,多吃白菜,包心菜和菠菜,帮助排毒。女贞子的中药,具有补肾滋阴的功效。滋阴清肝火,最常用的莫过于菊花了,有克制燥气的功效。

背痛脚凉者补足阳气以健身。多吃精白面,吃一些偏阳性的青椒,韭菜,蒜苗,葱头,豆芽等来养护我们的阳气。另外,还可以喝点酒,最好是高梁酒。气不虚,血热之人是不能喝酒的。补气穴位:足三里和关元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惊蛰到防虫扰。赔补正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板蓝根,永不过期的中药抗生素,功效只有清热,凉血。还有薄荷,菊花,牛蒡子等清热药物。春季蔬菜莼菜,也是预防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佳品之一。

春练宜从惊蛰始,缓和运动最健康。如走路,登山,慢跑,打太极等。推荐放风筝,具有清目,泻内热,解忧,健身的作用,“风筝疗法”。

二月肾气微,肝当正王。宜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勿食黄花菜,陈醋,菹,发痼疾。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勿食葵及鸡子,滞人血气,冱精。勿食兔及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仲春气正,宜节酒保全真性。——《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春分要防旧疾发320-21日)

玄鸟(燕子)至 雷乃发声 始电

宜:清补,养肝;

忌:房事过度,七情太过。

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肝主青色,多吃青色食物。“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重点按摩指尖和小腹。

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春季少吃羊肉,牛肉,火锅。“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内热损耗肝血。推荐枸杞黑豆排骨汤。枸杞20克,黑豆30克,猪骨300克,姜片,葱段,精盐,黄酒适量。黑豆能强肝,解毒,明目,补肾。按压四白穴,为美白穴。

春分时节,如何铲除精神分裂这个恶魔。“菜花黄,痴子忙”。与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有关。常按合谷,太冲两穴。

春分性欲旺,房事当有度。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杀人。

清明当防高血压44-6日)

桐始华 田鼠化为如(鸟) 虹始见

宜:保暖,户外运动;

忌:辛辣,甜腻性食物,“发物”。

各种慢性疾病易复发,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阳春三月好踏青,过敏也来凑热闹。鼻炎多是由于肺气不足,寒气不出所致。肾阳不足,不会打很多喷嚏。脾为肺之母。脾肺虚弱,易致鼻炎,过敏。祛寒可按摩神阙穴。可用鹅不食草来治疗。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葱,大蒜,洋葱,生姜,紫苏等。推荐茉莉花茶,去寒邪,助理郁。

清明高血压高发,调畅肝脏可减压。春气者,诸病在头。吃荠菜可养肝降血压。按摩涌泉穴可降血压。'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适量运动,如放风筝,踏青。

女人味上身提醒您该清热去火了。是肝经郁热引起的,可用鲜鸡冠花煎熬。按摩隐白穴,神阙穴,三阴交,关元穴,气海穴,太冲穴。少吃动物海鲜,多吃利湿的冬瓜,红豆,扁豆等。勤换内裤。

春来困不醒,提神有妙招。春困是肝气旺和脾湿造成的。推荐养生祛困粥——扁豆莲子粥。白扁豆20克,莲子15克,银耳10克,粳米100克。莲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肾经,能清心安神,醒脾开胃,益肾固精。祛脾胃湿气最好的穴位是足三里。茉莉花茶也不错。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王。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勿吃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勿食诸脾,脾神当王。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此月三日,忌食五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六日宜沐浴,十二日宜拔白发,二十七日忌远行,宜斋戒,念静思真。——《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谷雨适时调情志419-21日)

萍始生 鸣鸠指其羽 戴胜降于桑

宜:清肺热,常按摩;

忌:暴饮暴食。

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感冒要辛凉解表,常用薄荷,菊花,还有牛蒡的时令菜。按摩大椎穴,风池穴,曲池,鱼际,合谷。

肝郁两肋痛,推搓两肋养护肝。按摩两肋,加上大椎,肩井,合谷,揉曲池穴。

莫走桃花运,谨防桃花癣伤身。“消风玉蓉散”药方。按摩鱼际,少商穴。

走出情绪低谷,与春季抑郁说再见。远眺,梳头,按摩十宣穴法。

立夏养心正当时55-7日)

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宜:保持良好情绪,养心入静;

忌:心火过旺,饮食没有节制。

夏季心火旺,养心败火最安全。“使志无怒”。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夏季食苦,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可吃苦瓜,芥蓝,荞麦,奶油生菜来防治。莲子心,有寒性而不损伤阳气。莲须(干燥花蕊)有固肾涩精的作用。宜吃高梁粥。按摩神庭,百会和太阳穴,合谷。多拍腋窝,腘窝,肘窝,肚脐,腰骶窝等。

三豆苡仁粥防疰夏,会吃保养精神足。防暑期综合征。脏腑气血虚弱。苏州人立夏吃乌米饭或乌米糕,杭州人吃三烧(烧饼,烧鸡,烧酒)或九时新,即樱桃,梅子,蚕豆,笋豆,铡鱼,玫瑰花,葛芭,菇菜和乌米饭。上海人吃茶叶蛋。三豆苡仁粥,即绿豆,赤豆,黑大豆,加苡仁米,加少许粳米。藿香正气水也有疗效。

蚂蚁窝痒上手,立夏注意湿热。按摩劳宫穴,合谷穴,鱼际穴。

立夏起居养生,汤水先行防上火。“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上火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小便色黄,牙龈肿痛等。可喝酸梅汤,菊花茶。

西南端坐,叩齿九通,漱玉泉三次。夏气热,宜食菽(豆类)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遵生八笺》)

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鳝鱼不能吃。——《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小满除湿正当时520-22日)

苦菜秀 靡草死 麦秋至

宜:除内热,除淫邪;

忌:情绪波动过大。

小满,麦类饱满而不成熟。

小满湿热重,当心风疹找上门。止痒(一时)办法:一勺白酒二勺醋,擦洗患处。祛风止痒粥“五宝粥”:生地20克,竹叶卷心6克,金银花10克,水牛角6克,粳米100克。

夏季人体多内热,千金难买六月泻。内热是阴阳失衡,并非真的有热,分实热和虚热。“阴虚则内热”。平时多吃一些西瓜,梨,橙子,香蕉等寒性食物。夏天多喝一些大麦粥,可以起到清除内热的效果。

红豆薏米粥,除湿好帮手。湿分痰湿,寒湿,湿热。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湿气重否的测试:每次排完便后看一看马桶,如果尚有一些粪便沾在马桶上没有冲下去,这就证明您体内湿气重,需要祛湿了。

情绪中暑的防治: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火大,爱发脾气。打坐调息,多聆听天籁之音。

五枝汤洗浴(槐,桃,柳,桑枝,麻叶)。

芒种谨防梅雨伤65-7日)

螳螂生 鸟始鸣 反舌无声

宜:午睡,勤消毒,注意卫生;

忌:物品发霉,疾病传染。

“芒种忙忙种,一过白白种”。

黄梅时节家家雨,不妨借用五枝汤。“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即出汗后不能立即洗澡。多吃黄瓜,丝瓜,南瓜,西瓜等凉性食物。推荐五枝汤全身浴。麻叶250克。

中午眯一会,不怕“夏打盹”20分钟到1小时。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山药薏米粥,莲子粥,扁豆,荷叶茶等。

防治空调病,多备藿香正气水。感冒了可用生姜红糖水发汗,空调病也可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胃部不适,可喝一碗姜枣茶。

芒种时节,防止传染病。五月为百毒之月,其中最毒的五种动物为毒蛇,蝎子,蜈蚣,守宫(壁虎),蛤蟆。少吃老鼠,蛇等野味。经常洗澡。多吃山药,薏米,茯苓等祛湿食物。

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勿处湿地,以招邪气。勿食薤韭,以为症痼,伤神损气。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此月五日,宜斋戒,清静。此日忌见一切生血,勿食一切菜。十六日切忌嗜欲,犯之夭寿,伤神。其日忌远行。二十七日宜沐浴,拔白发。

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如苦瓜,莴笋,丝瓜,苦菜,芹菜,菊花,百合,地胆草,荷叶等,另外,咖啡,巧克力,可可等,也比较适合在这个季节吃。

——《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夏至日吃补621-22日)

鹿角解 蝉始鸣 半夏生木槿荣

宜:调理脾胃,睡好子午睡觉,消暑利湿;

忌:热中风。

宋朝百官放假三天。

夏季气温高,三高老人警惕热中风来闹。“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喝汤”清热解暑的靓汤——冬瓜荷叶汤。冬瓜500克,新鲜荷叶一张。可以吃些绿豆汤,新鲜蔬菜,水果,鱼,豆类,醋,山楂。穴位:中冲穴,内关穴,水沟穴,中冲穴是心包经上的井穴。对于中风,虚脱导致昏厥的,可掐合谷穴,百会穴和涌泉穴。

痱子恼人,消除暑热痱毒。用艾叶洗澡,用艾叶煮蛋。用食盐和苦瓜擦拭也有效果。

夏季清补:先清解,后补益。北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南方有夏季秤人的习惯。夏季宜选用清补法养生,可以多吃点绿豆,薏米,小米等,消除湿热,补气生津。清补以鸭肉为上,可加入海带,或竹笋,或芡实,意苡仁,冬瓜,莲藕。推荐冬瓜水鸭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而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苦瓜是败火能力,还有苦笋,苦丁茶。当然,为营养均衡,也适量吃些鱼,肉,蛋类,海鲜等食物。

睡觉一样有学问,夏日提倡“子午觉”。“三寒两倒七分饱”。

十一 小暑避暑湿76-8日)

温风至 蟋蟀居宇 鹰始鸷

宜:养心,保持乐观心态;

忌:过分贪凉及摄入过多冷食。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谨防暑湿致水肿,健脾祛湿是关键。按摩丰隆穴祛痰和承山穴祛湿。祛湿食物,薏米,冬瓜,黑芝麻。推荐薏米红豆汤。治疗一切慢性病的关键,是让脾强壮起来。

减苦增辛,夏季也要养肺气。苦瓜可以多吃,葱蒜等辛辣菜品可以多吃。还有香菜,韭菜,生姜,白萝卜,洋葱,油菜,芹菜,茴香,陈皮等。推荐青红萝卜猪肉汤消暑,加蜜枣。梨,葡萄,石榴可以补肺。笑也一种养肺的办法。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取其收敛固涩之功,如番茄,草莓,柠檬,猕猴桃,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等。菜肴中还可以加些醋,防止胃肠道疾病。

夏季多汗不正常,找心肾来帮忙。经常盗汗,心肾功能必出问题。按摩阴谷穴和肾俞穴。立夏之后可适当喝点酒,晚饭后5-7酉时。“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避免宫寒对女性的伤害,切记夏天勿贪凉。少吃冷食,喝些红糖姜茶可以化解寒气。

西瓜为“天然白虎汤”,性寒,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

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勿用冷水浸手足。勿食葵,必成水癖。勿食茱萸,令人气壅。——《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十二 大暑防中暑722-24日)

腐草为萤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宜:清热补气,冬病夏治;

忌:食欲不振,暑湿。

大暑来临,如何打开您的胃口。厌食,多为脾胃受凉。“晨起三片姜,百病消灾殃”。姜,能杀菌,可祛寒,可做姜汤,做姜粥。推荐生姜红枣粥。暖胃食物还有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梁,薏米,豇豆,扁豆,黄豆,香菇,桂圆等。

常按摩足三里穴。“三里常不干”。夏天也不要让腹部着凉。

大暑,怎样远离阳暑。绿豆是清热的佳品。而马铃薯,红薯,香菇,山药可起到益气的作用。补水也是关键。多吃一些凉性蔬菜,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等;多吃一些水果,如西瓜,苹果,桃子,香蕉等。刮痧是防治阳暑的方法。揉掐风池和太阳穴也可治疗中暑。

大暑,冬病夏治的好时机。推荐山药羊肉粥。艾炙关元穴、足三里、背俞穴可外散风寒。

暑期湿气重,当心起脚癣。脚湿气与五脏有关,与湿邪有关。成年人脚癣湿气大,有脚臭,但阳气也充足,有能力将湿气排出体外。多吃一些排毒又祛湿的食物,如黑豆,木瓜粥,豇豆赤豆粥,忌辛辣食物和烟酒。外治,可用醋水泡脚。大蒜汁擦拭也可。

十三 立秋养脾胃87-8日)

凉风至 白露生 寒蝉鸣

宜:祛湿养脾胃,食补;

忌:阴暑,秋老虎。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诸湿肿满,比属于脾。”“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多吃一些祛湿热的食物或药物。莫过于香薷了,可见《清明上河图》。香薷饮由厚朴、扁豆和香薷三味药组成。推荐健脾药食——茯苓,但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小便过多者不宜食用。芡实、山药、豇豆、小米也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常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穴。总之,从立秋到白露,以养护脾胃为主。

立秋胃口开,食补要讲究。贴秋膘。根据中医四季五补原则,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淡补,是补而不腻,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如鸭肉、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还有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苦瓜等清淡食物。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防治秋燥,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在藕孔中塞入糯米,具有补心脾、治阴虚、去内热的功效。莲子不能生吃,《本草纲目拾遗》说“生则胀人腹”。立秋开始每天早晨吃粥。

立秋遭遇秋老虎,体弱须防中阴暑。暑热伤人,耗气伤阴。首先不要贪图寒凉,其次不能吃寒凉食物,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荸荠、番茄等。此外,刮痧也是中暑的克星之一。对于阴暑的治疗,首推香薷饮和藿香正气水。

立秋养收,以顺应天地之气。控制自己的感情,以应秋之容平。儿童保健中要“常带三分饥与寒”。当然秋冻还要因人、因天气而异。饮食上以养肺为主,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酸味食物。

七月七日采莲花七分,八月八日采藕根八分,九月九日采莲实九分,阴干捣细,炼蜜为丸,服之令人不老。千叶莲服之,令人羽化。《遵生八笺》

七月肝、心少气,肺脏独王。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勿食茱萸,无人气壅。勿食猪肉,损人神气。此月勿思恶事,仙家大忌。五日宜沐浴,七日宜绝虑,斋戒。九日谢前僭,求祈新庆。二十八日宜拔白发。二十九忌远行。——《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十四 处暑防温燥822-24日)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

宜:早睡早起;

忌:秋燥,辛辣食物。

人体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而秋天一般为30%

早卧早起,也鸡俱兴,科学睡眠防秋困。早点休息可以多藏精。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处暑至,秋燥来,少辛增酸防秋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多吃一些酸味水果,缓解身体的旱情,像西瓜之类大寒的瓜果,就不要吃了。少辛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味辛的东西如辣椒、花椒、生姜等。处暑时节,除稍晚一些的山楂,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但葡萄为寒性水果,成人每天不宜超过200克,孩子不超过50克。吃葡萄后立即喝水,会腹泻。其他一些时令果蔬,如黄瓜、西红柿、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枣、银耳、百合、蜂蜜、和汤、粥等,可以多吃。“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说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口干舌燥,叩齿生津以去燥。“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眼明耳灵。”李时珍倡导,常含枣核令口行津液,咽之佳。如果秋气肃杀犯肺引起咳嗽,可用干银耳加鸡蛋,加糖服用,宜于干咳无痰;鸭梨粥,有清心、降火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

处暑,孕育健康宝宝的有利时机。

十五 白露当养阴97-9日)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

宜:养阴;

忌:贪食寒凉,穿过于暴露的衣服。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好汉经不住三泡稀。防止脾胃受凉,秋瓜坏肚。苹果味酸甘,性凉,吃多了也会腹泻。但少吃一些苹果,可以止泻。冷菜是为了平衡酒的热性。“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个季节应当穿袜子防寒。

秋天到,鼻炎闹,健鼻方法早知道。经常按摩鼻部。

薄衣御寒有讲究,秋冻应除足和头。“秋八月,乱穿衣”。春捂秋冻是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就是不要过快的加衣服。身热汗出,阴津伤耗。秋冻要有度,温度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通过低于10度时要添加衣服。头脚,肚脐等也应排除在秋冻之外。“寒从脚起,热从头散”。“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的元凶。

莫让寒流梗住了血管,白露当防心血管病。出门注意保暖,推荐黄芪三七鸡。“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多按摩血海穴,它是化瘀的穴位。多按摩内关穴,减轻心脏的压力。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疬痢。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勿食鸡雉肉,损人神气。——《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十六 秋分防燥凉922-24日)

雷始收声 蛰虫坯户 水始涸

宜:保养肺阴,护肺;

忌:秋燥,寒凉。

秋燥分温凉,疗法大不同。从秋分开始,多属凉燥。介绍两种食物:梨子,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熟食去皮后蒸煮均可,也可与红枣,萝卜,绿豆一起熬汤。还有白萝卜,可克制深秋凉燥。但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少食萝卜。菠菜和山药也有防燥功效。

燥咳来袭,如何让它客客气气走开。也分温燥和凉燥。舌苔是白的,说明体内寒重,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物;舌苔发黄,舌质红,说明内热较大,并有咽痛,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可吃蒸大蒜水进行治疗。也可按摩太渊穴。

秋季大便“不便”,调肺即可治疗。介绍治疗便秘的润肺美食——银耳。还有梨,蜂蜜,冰糖,大米,莲子,百合等都具有调肺通便的功能。这些食物大多数是白色的。按摩腹部也是缓解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腹部的穴位有气海,中脘(募穴为脏腑之气集中的地方),关元,天枢。

皮肤干燥瘙痒,从护肺开始。皮肤病当从肺治。补水不一定解燥,还有气化的功能。选择一些具有润肺功能的食物,如梨,蜂蜜,冰糖,大米,莲子,百合。还有鼻吸蒸汽法来润肺。还要勤洗澡。按摩曲池穴,三阴交,合谷穴,迎香。

十七 寒露防寒凉108-9日)

鸿雁来宾 雀入大水为蛤 菊有黄花

宜:热水泡脚,保养头发,出游;

忌:运动过度,过度悲伤,情绪过激。

寒露不小心,寒从足下生——泡热水脚以暖足。“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热水泡脚,胜吃补药”。晚饭后一小时后可以泡脚,不宜过早,水温42度左右。经常艾灸足三里和涌泉穴。

肩周炎来袭,如何给肩膀松绑。内因是肝肾亏损,气血衰落,外因是风寒入侵。多吃羊肉,木瓜,丝瓜,韭菜,山楂,当归等理气,活血,通络,强筋作用的食物。可多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驱寒功效的食物。秋季补血佳品——桂圆。还可喝一点,行气活血。可按摩合谷穴肩井穴

秋季燥气旺,莫让秀发去无踪。多吃鸡肝猪肝鲤鱼桑椹等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食物。治疗脱发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重阳登高解秋郁,秋风送爽宜出游。按摩神门穴,太冲穴,内关穴。

枸杞浸酒,饮令人耐老。(《四时纂》)

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都是九月宜食。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咸,补肝益肾,助脾资胃。勿冒风霜,无恣醉饱。勿食莼菜,有虫不见(因其中有虫)。勿食姜蒜,损人神气。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勿食葵,化为水病。——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十八 霜降宜进补1023-24日)

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

宜;进补,防寒保暖;

忌:着凉,气喘发作。

霜降时期,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易导致胃病发生。血热的人要经常吃些海带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秋补是打底补,“一年补透透,不如霜降补”。古人秋补一般既吃羊肉也吃兔肉。中医认为,健脾最快的是山药,薏米粥,红枣,牛肉,四季豆,可常食这些东西。还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芡实。苏东坡一个养生之道就是日日含吃芡实。芡实即可炒又可煮,比如虾仁炒芡实,也可煮粥(30-50克,至烂熟)。可以多吃一些性温热而不偏燥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豆等。

哮喘“拉风箱”,御寒得健康。感冒的穴位预防法,就是按摩风池穴。少吃寒性食物,如冰水,冰啤酒,牛奶,生梨,西瓜,香蕉,菠菜等。平时多吃一些兼补三脏(脾肺肾)的食物,如山药,栗子核桃等。山药是三脏同补第一药食。张锡纯所创的“山药芡实薏米粥”,是保健药膳。

霜降寒邪盛,驱寒保暖有讲究。“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中医讲,寒冷是百病之源。步行是很好的运动,每天散步半小左右最好,每分钟70步左右。在气候寒冷的深秋季节,早起外出前宜进姜汤或牛奶,豆浆,红枣粥等热饮,以暖和身体。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鸡,羊肉等。五大部位须谨慎照料:一是脚部“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二是肩膀;三是腹部;四是脖子;五是膝关节。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方法多。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等。还有花生,是十大长寿食物之一,每天食用不超过50克,带皮吃。经常按摩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

此月后宜野鸭(《食疗本草》),宜进地黄汤(《千金月令》)。

十九 立冬养阳补肾精117-8日)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

宜:进补,养阴护阳,补肾精;

忌: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发生,旧病复发。

连续五日平均气温低于10度为入冬。“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北方素有吃饺子的习俗,羊肉大蒜馅为上,但不能多吃,以防内热而外寒易感冒。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补冬,南北进补各不同。先健脾胃,以防“虚不受补”。如淮山芡实瘦肉汤,花生黄豆煲猪脚。引补可在冬至前一个月进行,可选用芡实炖牛肉,红枣加花生仁加红糖炖服。滋补可分四类:一是补气是针对气虚体质。如行动后冒虚汗,说话无力,精神疲乏,子宫脱垂等,补气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红枣,胡萝卜,豆浆,鸡肉等。二是补血是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月经量少色淡等,补血食物有动物肝脏,血制品,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三补阳是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胝下等,可食用补阳助火,温肾助阳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等,还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等。四补阴是针对阴虚体质,像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午后低热,白带增多等,可食用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

进补是对虚证的治疗方法,现代人真正的虚不多,失调更为严重。冬季应该多吃大白菜,适当吃些薯类,还有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菜维生素含量丰富。长江以南地区以平补为主,北方以温补为主。平补如粳米,玉米,水果,蔬菜,适当增加禽,蛋,肉,乳类,扁豆,白菜,鹌鹑,猪肉,牛奶等。还有即补气又补阴的山药,蜂蜜,既补阳又补阴的枸杞子。温补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鳝鱼,海虾,或大温的牛羊狗肉。高原地区偏燥宜清补,如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

膏方是最好的进补药:慢性病要量身定做滋补膏。

立冬后老年人要养阳护阳,预防突发病。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立冬过后暖背尤其重要,背不寒则全身不寒。

冬夜伸足卧,则一身俱暖(《金匮要略》)。

十月宜食丹参,山楂,黑木耳,芹菜,红心萝卜,苦瓜,玉米,荞麦,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增苦,以养肾脏。勿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勿食生椒,损人血脉。勿食生薤,以增痰水。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