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俄]苔菲《车厢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车厢里 [俄]苔菲 “请问,太太!您姓维格多尔奇克吗?” “对不起,太太!我本姓楚克尔曼。” “楚克尔曼?到底还是楚克尔曼!我永远都不会想到!您是楚克尔索恩的亲戚吗?” “不,我不是。” “他们是非常富裕的人。谁不知道楚克尔索恩啊!他们有自己的工厂、自己的马匹。他们还想买车呢,已经想了两年了。穷人才不会想这些呢。既然一个人想买车,而不是买什么鲱鱼和洋葱之类的,那就是说,他兜里有钱。楚克尔索恩家,嗬!楚克尔索恩家族是一个富裕家族。” “可能他们是亲戚呢,我怎么知道。甚至,也许是亲戚。只是我不会为此而骄傲的。我没时间骄傲。我们有自己的造纸业。” “请问,您在哪里定居?” “我们在里加。” “在罗马①?哇,太太,太太!您是多么幸福的人啊,太太!” “呸,那有什么!” “因为,也许非常美!我宁愿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看上一眼也好啊!” “看上一眼,也许会感觉很好。而我是用双眼在看,所以我已经厌烦了。” “您也许在开玩笑!请问,太太!您当然会说意大利语了?哦,我真想听一下!” “意大利语?不会说。为什么我要说意大利语呢?” “如果您要向意大利人买点儿什么的话,人家听不懂怎么办呢?” “您说什么呀?假如有个牵着猴的坏蛋向我推销假琥珀,那我还要为了他来说蹩脚的意大利语?呸!我才不需要呢!” “哦,太太,您真让我惊讶!请问,您那儿的天气怎么样?很热吗?” “不是很热。夏天还不错。” “而我有一个熟人去过那里,他说,都热得让人出汗。” “也许他在撒谎。” “他为什么要撒谎呢?因为我要给他钱,让他撒谎?还是别的什么?” “太太,您不要这样生气。柳利卡先生是一位富人,有自己的药店,可撒起谎来就像个低级下流的叫花子。如果他早上喝了咖啡,他一定会对别人说,他喝了茶。” “好吧,随便。就算我的熟人没有出汗。我在争论吗?什么?请问,您那里的自然风光一定很美吧?一定是令人惊叹的!我想象那里会有各种各样的仙人掌,还有其他一些动植物!” “什么呀!没什么特别的。请您允许开一下窗,好吗?这里很闷。” “请允许我亲自为您打开……” “你为什么要操这个心呢……” “对我来说,这是顺手的事……瞧,打开了!你现在感觉好些了吗?我很高兴能为您服务。那么,您那里的自然风光还是非常美的,对吗?” “呸!那只不过是自然风光而已!” “当然,对习惯于美的人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啊,太太,只要看着您就觉得舒服。我在想,您是一个懂得享受的人。就在您身上,有某种特别的痕迹。这个胸针……是在那里买的吗?” “这个?是在维尔诺。太太,您有孩子吗?” “我有一个女儿。哦,那是怎样的孩子啊!简直就是某种特别的东西。美人儿,甚至羞于启齿。但是,只有一点不好:可以想象一下,她的眼睛长得就像我的一样非常美。眉毛也像我,额头、脸颊,甚至鼻子,而下面都像她父亲,父亲,父亲!这么好的孩子!我想,明年带她去你们那座伟大的城市。只是麻烦的是出国护照,否则……” “您为什么要出国护照呢?来我们这里不需要出国护照!” “您说什么?” “也许,您去莫斯科也要带着出国护照?” “去莫斯科不要护照!” “那为什么去里加要,而去莫斯科不要?” “里加和我什么关系,您为什么硬要跟我说里加呢?” “因为您想去里加啊。” “去里加?我想去里加?不,您听到了某个相像的名字了。” “抱歉,太太!您一听说我是从里加来的,就完全昏了头。简直就像用牙咬住我的脖子一样,紧紧不放。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为了里加而疯狂!” “请原谅,太太……但是,只是您自己……” “不,请您原谅我,而不是我原谅您!” “不,请原谅!这一点请您原谅我。因为您在这里自吹自擂,而现在自己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请您把窗户关上,风吹到我牙齿了。” “您还要给我解释,有风在吹!先给自己办好去里加的护照吧。哈哈!” “她还说楚克尔索恩是她的亲戚呢!楚克尔索恩才不想认识您呢。我要是告诉他,您死乞白赖地想做他的亲戚, 他的背心会被笑破的 !等着瞧吧! “哎,这对我来说很重要!请不要碰那窗户!我感觉很闷。” “本来是从里加来的,却觉得自己是萨拉·贝恩哈特②。” “哪有这种没教养的人啊!请您不要动我的窗户。” “这已经是她的窗户了!你们听见了吗?怎么,您是文达沃——雷宾斯卡娅路还是什么?” “您别忘了,您这是在跟谁说话!” “跟一位里加的小市民在说话!” “真有修养!请您别动窗户!” “那风吹到我的牙齿了……” “请原谅,太太……” “不,请您原谅……” “不,请原谅。请您原谅我。乘务员!乘务员!请您给我换个地方。你们这里坐着的是里加的乘客!” “呸!” 【注】①俄文里,单词“里加”与“罗马”的前两个字母相同,因此被听错了。②法国女演员。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姓楚克尔曼的太太即使有自己的造纸业,算是个有钱人,但是因为她居住在里加这个隶属于俄罗斯的小城市,而受到小说中另一位太太的嘲讽。 B.“意大利语?不会说。为什么我要说意大利语呢?”一句,说明姓楚克尔曼的太太并没有意识到她被对方误当作是一位居住在意大利的俄罗斯人。 C.小说所讲述的闹剧是由姓楚克尔曼的太太口齿不清,致使另一位太太产生误解而引起的,最终两人都很生气,这一闹剧最终也没有得到解决。 D.和姓楚克尔曼的太太对话的太太不断追问对方所居住的地方自然风光是不是很美,可能是因为她极力想开启新的话题,继续和对方攀谈下去。 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在一节正在行驶的空间狭小的火车车厢里,将笔触聚焦在两位太太身上,使小说富有戏剧舞台效果。 B.小说通过两位互不相识的太太的对话来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颇具戏剧色彩,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他的背心会被笑破的”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说话人对姓楚克尔曼的太太的讽刺,既突出人物性格,又使小说语言生动幽默。 D.小说选取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遭遇到的事件,来揭示小人物的悲苦命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8.故事在两位太太的吵架声中戛然而止,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这样处理的妙处。

9.有评论认为,苔菲在塑造小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情节的反转来推波助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C 7.D 8.①小说结尾姓楚克尔曼的太太要求乘务员给自己换个地方,并强调这里坐着的是里加的乘客,表现了楚克尔曼太太的气愤和对对方的厌恶。②和姓楚克尔曼的太太对话的人刚还不停地请求对方原谅,马上就说出“呸!”转变之快,令人捧腹,形象地表现了她的虚伪和势利,富有讽刺意味。③小说在一片吵闹声中戛然而止,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9.①其中的一位太太误以为姓楚克尔曼的太太生活在罗马时,说话极尽奉承,后又主动帮楚克尔曼太太打开窗户,并为此感到高兴。②而当她意识到楚克尔曼太太不是罗马居民而是俄罗斯小市民后,便立马换上另一副面孔,冷冰冰地说:“请你把窗户关上,风吹到我的牙齿了。”还说话讽刺对方。③作者运用情节的反转使人物形象极具表现力,将一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小人物刻画得人木三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小说所讲述的闹剧是由姓楚克尔曼的太太口齿不清,致使另一位太太产生误解而引起的”错误。小说并未交代姓楚克尔曼的太太是否口齿不清。从全文来看,这位太太大概率口齿是清晰的,主要是因为里加和罗马发音相似被听错而引起的误会。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来揭示小人物的悲苦命运”错误。小说没有揭示两位太太的命运,只是讽刺了某些社会现象。小说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只是有一次反转。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原文小说结尾“乘务员!乘务员!请您给我换个地方。乘务员!乘务员!请您给我换个地方”可知,楚克尔曼的太太要求乘务员给自己换个地方,并强调这里坐着的是里加的乘客,两人争吵是因为里加和罗马发音相似被听错而引起的误会,同时也表现了楚克尔曼太太的气愤和对对方的厌恶; 原文“'请原谅,太太……但是,只是您自己……’'不,请您原谅我,而不是我原谅您!’'不,请原谅!这一点请您原谅我。因为您在这里自吹自擂,而现在自己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知,和姓楚克尔曼的太太对话的人不停地请求对方原谅,但马上就说出“呸”转变之快,,形象地表现了她的虚伪和势利; 小说通过两位互不相识的太太的对话来展开并推动情节发展,结局以两人的争吵戛然而止,让人有种意犹未尽之感。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设置手法、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原文“请问,您在哪里定居”“我们在里加”“在罗马?哇,太太,太太!您是多么幸福的人啊,太太”可知,是因为里加和罗马发音相似被听错而引起的误会,另外一位太太在后文一直和姓楚克尔曼的太太攀谈,甚至帮助她打开窗户并为此感到高兴,“请允许我亲自为您打开……”“对我来说,这是顺手的事……瞧,打开了!你现在感觉好些了吗?我很高兴能为您服务”,可见这位太太是多么虚伪、奉承; 原文“也许,您去莫斯科也要带着出国护照?”“去莫斯科不要护照!”“那为什么去里加要,而去莫斯科不要?”“里加和我什么关系,您为什么硬要跟我说里加呢?”“因为您想去里加啊。”“去里加?我想去里加?不,您听到了某个相像的名字了。”“抱歉,太太!您一听说我是从里加来的,就完全昏了头。简直就像用牙咬住我的脖子一样,紧紧不放。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为了里加而疯狂!”这一系列对话可知,当她意识到楚克尔曼太太不是罗马居民而是俄罗斯小市民后,便立马换上另一副面孔,冷冰冰地说:“请你把窗户关上,风吹到我的牙齿了。”,还出言讽刺对方:“她还说楚克尔索恩是她的亲戚呢!楚克尔索恩才不想认识您呢。我要是告诉他,您死乞白赖地想做他的亲戚,他的背心会被笑破的!等着瞧吧!” 小说所讲述的闹剧是是因为里加和罗马发音相似被听错,致使另一位太太产生误解而引起的,最终两人都很生气,这一闹剧最终也没有得到解决。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运用情节的反转使人物形象极具表现力,将一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小人物刻画得人木三分。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