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怪病怪治——呵欠不止症

呵欠不止症

廖某,女,23岁。夏月,两颐忽肿,初延西医治疗,无效,说是外科疾病,服西药水,遂呵欠不止。其父改请中医诊视,俱以防风、羌活、葛根、银花、连翘、黄芩、桃仁、生地、柴胡、枳实、半夏、当归、川芎、白芍、甘草等药物治疗,更用通关散、六神丸之类;或诊为闭证,拟用牛黄清心丸,均不见效,呵欠更盛,合家惊慌失措,急邀肖先生诊治。见其面色红,呵欠连连,诊其脉虚浮,按之不见。肖对病家说:这是阴阳散竭之象。急以益气固脱法治之:党参30克,高丽参6克,赭石24克,磁石、枸杞各15克,生龙骨、枣皮、半夏、肉苁蓉各10克。进服1剂,呵欠大减。次日诊视,病人述说只在大小解后,仍有呵欠,其余时间很少出现。可见肝肾虚弱,势犹未已。仍以温摄镇纳,培补真阴元阳为主。

不数日,因体气未复,冒风发热,呵欠又多。经水适来,更觉疲倦瘦损。更方如下:党参30克,附子15克,白术24克,当归10克,川芎2克,炙甘草6克。进服1剂,次日恢复如常。(《江西中医药》1960年第3期肖熙报道)

呵欠,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阳气入于阴,由动转静的表现。《医骗》云:“《经》谓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主夜卧。阳主上,阴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人于阴,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此从阳之阴,由动人静之机也。其临床意义有吉凶之分,如病情缓解,脉象平和,出现呵欠数次,则提示阳入于阴,阴阳趋于平衡之态,是好转之佳兆;如病情增剧,脉散无根,出现呵欠,则是气脱危象。”本案面赤而脉虚浮无根,呵欠不已,是阳气浮散欲脱之征,如治疗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