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四百五十二、流鼻血

四百五十二、流鼻血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鼻血

【治病策略】

1寒湿衄血,额角不疼,鼻不干。(敛肺兼强中降胃。)燥热衄血,额角疼,鼻干。(清降胆肺,养中去滞。)但血去阳虚,亦有燥热之后。寒湿续起者。(先清后温。)如血去阴虚,阳泄化火,内则土败,外则热增,较寒湿难治。(敛肺降胆,清热养中。)

2血原于脏而统于经,升于肝而降于肺,肝脾不升,则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则血病上逆。缘中脘湿寒,胃土上郁,浊气冲塞,肺津隔碍,收令不行,是以吐衄。此与虚劳惊悸,本属同原,未有虚劳之久,不生惊悸,惊悸之久,不生吐衄者。当温中燥土,暖水敛火,以治其本,而用半夏降摄胃气,以治其标。

3冬天到春天流鼻血,多在小孩子,为太阳症;夏天到秋天流鼻血,多在年轻女性,为阳明症。

4痨症的人会常流鼻血

5实热症的流鼻血三黄泻心汤,用热水泡,不用煮。

6流鼻血用三黄汤来止血的时候,一定要冷用,不要热用。眼睛出血、鼻子出血、耳朵出血、嘴巴里面出血,牙龈出血,用三黄汤粉,冷水配下去喝,一下去就是血就止掉。

7倒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出现鼻出血。亦属血热妄行,上逆而鼻衄。因肾主胞宫,肾脉连肺,鼻为肺窍,故经期血热而鼻衄。治疗时,用麦门冬汤止逆下气,气下则血止

8鼻衄,有面黄少气,脉搏沉细无力,是肺气虚不能为血之帅,致血上行。但补肺气必先建中,故用麦门冬汤建中气以补肺气。肺气得补,血液能行脉道,则无上行之患,其症自愈。

9鼻衄,如果是因肺热伤络,血为热迫,迫血上逆而出清窍。若症见鼻衄伴有脉数者,可用黄芪建中汤。

10鼻中流血,以及齿缝出血者,胃中之燥热也。宜清凉甘露饮生地三钱熟地三钱麦冬三钱天冬三钱黄芩三钱枳壳一钱石斛三钱茵陈三钱藕节三钱蒲黄一钱牛膝二钱甘草一钱枇杷叶去毛蜜炙,二钱歌曰;鼻中流血要清凉,芩枳茵陈两地黄。藕斛枇杷牛膝共,二冬和草煮成汤。

11鼻血止,如果眼白处还有黄晕,表示病未止;黄云去病止。

12常流鼻血的人(或者出血过多)不能发汗。

13不明原因的流鼻血桂枝芍药知母汤。

【辩证诊断】

1血者,吐血,衄者,鼻血也。吐血衄血,有寒湿、燥热之殊,而皆原于胃气之不降,而又兼肺胆之逆。寒湿吐血,则黑而成块。(温补中气,燥土降胃,兼敛肺金。)燥热吐血,则鲜红不成块。(清润火金,兼养胃降胆。)寒湿衄血,额角不疼,鼻不干。(敛肺兼强中降胃。)燥热衄血,额角疼,鼻干。(清降胆肺,养中去滞。)但血去阳虚,亦有燥热之后。寒湿续起者。(先清后温。)如血去阴虚,阳泄化火,内则土败,外则热增,较寒湿难治。(敛肺降胆,清热养中。)

2血原于脏而统于经,升于肝而降于肺,肝脾不升,则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则血病上逆。缘中脘湿寒,胃土上郁,浊气冲塞,肺津隔碍,收令不行,是以吐衄。此与虚劳惊悸,本属同原,未有虚劳之久,不生惊悸,惊悸之久,不生吐衄者。当温中燥土,暖水敛火,以治其本,而用半夏降摄胃气,以治其标。

3痨症的人会常流鼻血

【辩证治则】

1黄土汤:脐周动气,时奔豚气上冲而攻心胸,或冷痛、手足不仁,或小便不利、或吐血、衄血、或下利、或便脓血者,此方皆大效,此方证见于堕胎后、或大失血者甚多。黄土汤的奔豚比其它治疗奔豚的方剂所见症状要重。

2经血错出口鼻,曰「逆经」,又名「错经」,初吐衄,后眼耳十指尖皆出血,甚至形体麻木,手足强直,为错经中之最剧者也。这是「错经」中最严重的。严重到最后七窍都出血,手指指甲都渗血出来。一般来说「错经」的时候,血从鼻子、嘴巴出来大黄黄连泻心汤。

3大黄黄连泻心汤不仅治吐血、衄血。凡下血、尿血、齿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窍者,大黄黄连泻心汤无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从高压的深海里面出来的都可以用。

4上焦有热,热扰胸膈,损伤阳络,则心烦衄血,宜栀子豉汤清宣之。

5血症不同,有顺有逆。顺则宜用血药以补血,逆则宜用气药以补血也。盖血症之逆者,非血逆而气逆也,气逆而后血逆耳。血逆而仍用血分之药,则气不顺而血愈逆矣,故必须补气以安血也。凡血不宜上行,呕咯吐衄之血,皆逆也。血犹洪水,水逆则泛滥于天下,血逆则腾沸于上焦,徒治其血,又何易奏平成哉。故必用补气之药于补血之中,虽气生夫血,亦气行夫血也。此黄芪补血汤所以独胜于千古也。

血逆亦有不同,有大逆、小逆。大逆者,必须补气以止血;小逆者,亦可调血以归经。用四物汤佛手散治血而血止者,血得补而归经也。

6虚劳咳嗽,痰粘难咯,或咳血、衄血、以麦门冬汤随证加地黄、石膏;或狂痫冲逆者,加石膏、黄连。

7桂枝及麻黄禁例:

1桂枝禁例:

A脉浮紧,汗不出

B汗吐下,温针不解

C酒客病

2麻黄禁例:

A咽喉干燥

B淋家

C疮家

D衄家

E亡血家

F汗家

G病人胃寒

F伤寒,尺中迟

I下之,身重心悸

8虚弱儿童经常衄血者,可用小建中汤。

9流鼻血:

1冬天到春天流鼻血,多在小孩子,为太阳症;夏天到秋天流鼻血,多在年轻女性,为阳明症。

2鼻血止,如果眼白处还有黄晕,表示病未止;黄晕去病止

3流鼻血的人(或者出血过多)不能发汗

4实热症的流鼻血三黄泻心汤,用热水泡,不用煮。

10、(1骤然吐血,兼见头痛寒热者,外感伤经脉也。宜麻黄芍药汤。

2吐血口渴,脉洪数而溺赤者,火热伤阴分也。宜加味四生丸。

3吐血口和,脉弦微而溺清者,阳虚而阴脱也。宜变化理中汤。

4吐后口渴,血带黑而腹痛者,瘀血积腹里也。宜加味四物汤。

5吐血之前,必先大发恶心者,血潮而凌心也。宜郁金丹皮汤。

6先行咳嗽,然后得吐血证者,肺燥伤阴脉也。宜清燥和血汤。

7先行吐血,然后得咳嗽证者,阴阳不相符也。宜调阴和阻汤。

8吐血之后,肌肉鱼鳞甲错者,腹中有干血也。宜大黄蟅虫丸。

9大便下血,其下在粪之前者,肠风疮痔类也。宜赤豆加味散。

10大便下血,其下在粪之后者,肝脾不统血也。宜仲景黄土汤。

11通身汗血,甚则沾衣尽赤者,火甚而血溢也。宜加味六黄汤。

12鼻中流血,以及齿缝出血者,胃中之燥热也。宜清凉甘露饮。

11、(1鼻衄,有面黄少气,脉搏沉细无力,是肺气虚不能为血之帅,致血上行。但补肺气必先建中,故用麦门冬汤建中气以补肺气。肺气得补,血液能行脉道,则无上行之患,其症自愈。

2鼻衄,如果是因肺热伤络,血为热迫,迫血上逆而出清窍。若症见鼻衄伴有脉数者,可用黄芪建中汤。

12倒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出现鼻出血。亦属血热妄行,上逆而鼻衄。因肾主胞宫,肾脉连肺,鼻为肺窍,故经期血热而鼻衄。治疗时,用麦门冬汤止逆下气,气下则血止

13临床上五官、眼睛、鼻子、牙齿等莫名其妙出血,都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将热降下来。煮过的不行---就往下走了。

【辩证比较】

1、(1三黄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3-->1,顿服之。

应用:气血有热,故有吐血、衄血等证。或有下血便血等证,或有狂乱证,此皆由心气不定所致。或血气上冲而眼目红赤生翳,或头项肿热,口舌热,疮疔痈疖热痛,气凌,积聚之心悸惊烦,产后血崩,便秘,脉数,心下痞硬,冲逆,面赤等。或小儿丹毒,一切积热,血热,血气上冲而心烦悸,天行下痢脓血等,总之,以心下痞,心中烦悸不定为依据。

2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醉汤渍之

2血病辨证及方治表

血病诸证

血病辨证

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吐血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极饮过度所致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而言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吐衄血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泻心汤

吐血

吐血不止者用泻心汤无效者

柏叶汤

下血

下血者,先血后便此近血也

黄土汤

下血者,先便后血此远血也

当归赤豆散

3血证附方表

血证方

血痢方

治血痢

预备百要方

伏龙肝汤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或不利

千金方

续断止血汤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

阿胶丸

治便血,先便而后血,谓之湿毒

医林方

【辩证针灸】

1一般流鼻血可以针天府侠白等穴位。针下去后不会再流血了。但是如果你看到病人眼白中还带有晕黄色,我们就知道病根尚未去除。不管病家得到鼻咽癌或者是什么其他癌症,只要症状一样,治法就不变。所以有晕黄就代表还会再流血,我们要想办法把这晕黄去掉,所以我们在治疗鼻咽癌之类的时候,大部分开出来的方子都是入肝、入心的,让肝火、心火下降。所谓火就是炎,炎下降可以让鼻咽癌部位的癌细胞没有得到营养,结果癌细胞就干燥掉了、就死掉了。

【经典回顾】

1、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2、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3、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4、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6、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7、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8、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9、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10、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11、师曰:夫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12、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颧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13、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14、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15、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

16、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17、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

【民间方法】

(仅供参考而已,大部分只对特定情况有效。真正治疗或除根请认真阅读临床指导等内容)

1止鼻流血:左鼻流血向右耳内吹一口气,右鼻流血向左耳内吹一口气,可立止

2治鼻流血:每次用头发烧灰2克,白开水适量冲服(并可用少许头发灰吹入鼻孔),一日二次,连用5天可愈,并不会再发。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