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21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详解

2021上海春考作文题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2021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详解

试题解析

上海的春季高考题已经连续5年是这样的一句话哲思的材料,区别只是今年明确允许写哲思句的反面。这种命题形式与夏季高考的全国卷趋势是不同的,不过解读这句话,也可以作为一次思维的练习。

上海卷的作文材料一向神神叨叨,今年春季高考的这句,算是比较简短的,但是“怎么做”的说法,简单到过于模糊。

不过,在这一点上不必过分纠结,因为材料有“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一句。这就是允许考生作文不同意“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不同意而又不能脱离这句话,那就是要舍弃其中半句而扣住另外半句。既然觉得上半句模糊,那么可以从下半句出发思考。

“成为什么样的人”,毫无疑问说的是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一种身份、名誉的获得,可以是一种人格的养成,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的经历。

在结果前加上“就会”,表达了一种预见,一种提醒。所以整个句子更是在做出一种人生指导,而不是“就成为了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对人生的评判。

那么空缺的上半句,就是为了达成某种结果而进行的可控的当下行为。如果不能理解或不能同意现在材料给出的上半句的话,那么可以自行不足一条自己认为的实现理想人生的方式。比如:

  • 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有什么样的兴趣,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有什么样的梦想,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

在作文开头引一下材料,然后说一句“但我不这么认为”,然后转入上述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算是切题。

不过,如果是要赞同材料中的“有人说”,或者完全与之对立,去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势必明确“怎么做”的含义。

可以宽泛理解为“行为”,即等同于“做什么”,也可以强调与“做什么”的区别,剥离“行为”中的“目的”“结果”等成分,单单聚焦在“方式”“态度”等过程变量上。

不知材料的出处在哪里,我们在正式出版物中找到的是以下的文段:

其实,思想就好像是植物的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植物来。人类的每一种行动都来源于思想,没有思想,行动就不会出现。有人说; “你怎么想,就会怎么做,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的思想主宰人的一生,它能决定人生的成败。(吕书平著《成功论:怎样做个真正成功的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320页)

这里的“怎么做”和“怎么想”呼应,应该是从宽理解为“行动”。“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是说:你的行动成就了你。上面的《成功论》一书从时代和书名来看,都略显陈旧、肤浅,其理论无非“行者必至”,去做才能成功,没什么营养。我们作文,可以写即使结果或有成败,但行动的过程本身就塑造了你。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怎么做”从窄理解为行动的方式,即试图达成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这可以参考“程序正义”的相关理论。我们做事,可能怀着崇高的目的,但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那么最后成为的是高尚的人还是卑微的人呢?

就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是看他做了什么,而是看他怎么做。曹操降服刘琮而得了荆州,刘备降服刘璋而得了益州,从所做的事而言,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怎么做”上来说,曹操是挟天子而以强凌弱,所以是枭雄、奸雄,刘备是先假意助刘璋抗击张鲁,收买民心后再翻脸取川,所以有人说他是假仁假义的人,是虚伪的人。但如果把行为的观察范围放大,曹操后来杀了刘琮以绝后患,刘备则妥善安置刘璋,不加伤害,所以曹操成了白脸,而刘备成了仁君。“逆取而顺守”,就是在说“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在于“取”“守”这样的“做什么”,而在于“顺”“逆”的“怎么做”。

当然,现实中,常人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外人也只能“论迹不论心”,最后别人怎么评价你,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看你“做到了什么”,是少有人会回头去看你“怎么做”的。

不过,外人终究是外人,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看自我认知。你是什么样的人,在“怎么做”这一过程中,你自己最有体会。“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021上海春季高考作文题“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详解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