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辩证六论大师

辩证六论大师

徐敏豪

2015年8月14日

1.论形质。真正的大师,不靠选举、投票、点击率、功名利禄与一切身外之物来标榜,唯一标准是能否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检验与洗礼、是否能站十百千年。现在都站不住的,遑论久远。大师是分子,教师是其分母,大师是其概率分布上限区域极小、尖端、指南与向导的部分。书画同源,诗书画乐弈、御射数理化,亦然。其最高境界皆旨归“诗意”。诗为心画,为质;其余皆为形。有为器、无为用,君子不为器,亦然。顶天立地、勇于担当,做“大写人的人”,是一切大师的共有特质与精神写照。舍此,皆舍本求末、名不符实。

2.论眼手。大师、巨匠、工匠,渐次降低,根本分野在于眼手境界。眼到手到者,为大师;两者之中,无论哪一个不到都不称。到即得天道。如某学者诗词格律著作等身,却无一首诗能震撼人心、脍炙人口,只能是徒有虚名、贻笑千秋。眼光看不到的,手一定做不到;即使目光如注但眼高手低亦是枉然,始终“匠”气未脱。眼高手低世常有,手高眼低从来无。真正的大师,能为天地、历史、时代与人类(大众而非小众)代言,侠肝义胆、薪火相传、前赴后继、求索不止、鞠躬尽瘁、舍身取义,不是任何凡夫俗子都能做到的。

3.论师生。学生与教师相对,活到老、学到老;做学生是一辈子的事情,做教师仅是先学为师而已。无论是谁,亦然。为天地、历史、时代与人类(大众而非小众)代言,并非易事。首先要做其学生,与其同呼吸、共命运,倾听其脉搏,接受其感召,受到其启迪,感同身受、日久月累、厚积薄发,天下己任、赤子童心、剑胆琴心,道法自然、由内而外、矢志不移。没有先天禀赋与后天勤奋的累计与合成,断然不可。大师往往不仅仅是一代两代三代的一蹴而就,而是几代人不懈努力、马拉松接力日夜兼程血汗乃至生命的结晶。

4.论古今。中国是逾5千年唯一鲜活文明古国,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大时代更是人才辈出。书画人才,犹如乒乓球与象棋,比比皆是。中国亘古至今从来就不缺大师,而是缺少发现大师与美的眼光。酸葡萄心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妄自菲薄、望洋兴叹、今不如昔,都不可取。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舍我其谁,见贤思齐、奋起直追,才是尊敬、向往、呼唤大师的应有态度。大国雄风、大师如云,21世纪竞争,是人才竞争,说到底是大师与思想竞争。谁能高瞻远瞩、先人一步、拔得头筹,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5.论母子。钱学森弥留之际,大师在哪里?培养大师的土壤在哪里?“钱之问”、“世纪之问”,振聋发聩。大师,只能是大师的学生,名师出高徒,古今中外,高莫能外。大师不仅是血亲的先天遗传,更是后天的辛勤培养与打造,否则“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落入腐朽没落的先验论,期待“天上掉馅饼”、“不劳而获”与“免费午餐”。大师从来都是苦难的种子,只有在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肥沃土壤,沐浴阳光雨露,才能生根发芽、强干弱枝、散叶开花、结果授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千秋永续。

6.论多少。当今中国,大师集群与培养大师的土壤,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即“钱之问”、“世纪之问”深远意义所在。有人错误认为,只有发达国家、获国际一流奖项,出过国、留过洋,获外国名校学历学位的才是大师,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有培养大师肥沃土壤,实践证明结论并不成立。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确有不可比拟优越性,但其离经叛道、瞒天过海、违背人类良知与天下为公、修补匠多于大师,人所共知。李耳、卢梭、黑格尔、马恩列斯毛一脉相承,古今大师谁能与之比肩?不言自明。唯明此理,家国、民族、人类幸甚。

(注:此文创作,光明网博文的启示与贡献功不可没)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