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成立仅半年便迎“年终大考”,网联能否挺过双十一

虽然央行在2017年8月4日宣布,从2018年6月30日起,类似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但自3月份起,网联便已落地试运行,这一直接受央行监管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推出,不但使互金监管得到了全面加强,也让央行将第三方支付的控制权牢牢抓在了手中。不过,对于刚刚成立且尚未经历支付高峰的网联来说,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将会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从名称中也可以看出其与银联的区别,作为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的一个共有转接清算平台,网联并不具备银联的发卡、支付能力。不过网联的推出不但终结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模式,也极大补充了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技术、风控等多方面能力,平衡了市场竞争。同时,网联的推出也有利于实现交易透明化,在统一的资金清算模式下,监管部门对资金流向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不过,“成长”中的网联能否通过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考验,仍让许多人担忧。而就在最近,网联完成了一次相关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欣喜。在9月26日,网联协同支付宝和五大行及招行进行了一场“双十一”一半业务量的压测。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支付宝在“双十一”当天的高峰值为12万笔/秒,按照预估,今年的高峰值将增长到20万笔/秒,其中涉及银行账户的业务量可能为8万笔/秒,也就是说网联实际要达到4万多笔/秒的标准。目前,网联采用的模式为“三地六中心”,其中每个数据中心的处理量可达到2万笔/秒,全负载12万笔/秒的处理能力可以轻松应对“双十一”。

当然,顺利度过“双十一”这样的高峰节点,只是让网联实现技术达标一步。对于本着“共建、共有、共享”理念建立的网联来说,如何实现长远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在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今天,阿里、腾讯、京东等支付巨头的激烈竞争,让市场中形成了顽固的信息、技术壁垒,不但中小型支付机构的生存环境恶劣,市场上的风险也日渐增高。而网联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原来的窘境,在所有支付机构都具备同等竞争条件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透明度。

由此可见,信息透明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极其重要,而P2P行业尤为如此,这也是中国互金协会出台并一再加强升级《信披标准》的原因。对于投资人来说,信息披露良好的P2P平台,不但能够清楚了解平台的架构与组成,也更容易掌握投资资金动向,资金安全更有保障。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