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临床实用口诀5条

作者简介 :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目前就职乐清市人民医院,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 前言:为医者,先善医技,尚能谈医理,否则徒为纸上谈兵耳。临床实用口诀的特点,便是拿来就可以直接用之临床,笔者在跟诊良师、会谈同道、研读典籍过程中对临床口诀多有记录,故分享于此。
  1. 口苦这个症状,常规情况下,可以当成少阳柴胡证,配黄芩治疗,但有些情况下服用柴胡剂无效,或者越来越苦,这时有两个考虑。第一,如果苔厚,脉有力确为实热证,那则为病重药轻,单纯柴胡、黄芩力量不够,还需要加龙胆草、栀子。第二,如果舌苔薄而少,口干欲饮水甚,伴乏力者,为津液不足之口苦,这种口苦就像锅里炒菜水不够熬干了发苦一样,用清热是无效的,当用滋阴法,《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方证就有“口苦、小便赤”,笔者在治疗时常加枸杞子,此药也是治疗阴液不足口苦的要药。
  2. 不明原因的低血压,经常感觉乏力头晕的,可以服用桂枝甘草汤原方,一般服用5付作用,血压就有明显上升,最好使用肉桂、桂枝兼杂,具体剂量为:桂枝15g 肉桂5g 炙甘草20g。
  3. 曾有一失眠患者,患不安腿综合征,每夜感觉心情烦躁,必须要捶打双腿,严重者彻夜不眠,初投栀子豉汤,企图解胸中郁热,然无效。后来联想到《金匮要略》的旋覆花汤“其人常欲蹈其胸上”,虽然这个人打的不是胸,是腿,但根据类比思维来看,都是通过捶打的方式获得缓解,说明局部气血有不畅,换方血府逐瘀汤,睡眠质量便得到了改善。
  4. 关于防己茯苓汤的“四肢聂聂动”的临床意义,杨大华猜测可能是肝性脑病、尿毒症引起的扑翼样震颤,这种震颤常伴见水钠潴留、浮肿,比苓桂术甘汤的“身膶动”更加明显,所以茯苓剂量从4两提升到了6两,止悸之力量最强。
  5. 茵陈蒿汤在治疗黄疸时需要注意原方配伍的问题,日本经过药理试验发现,茵陈蒿汤三味药本身的退黄作用并不明显,但三者合一后效果却很强,并且如果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加药,哪怕只是加一味药,整个方子的利胆、利尿、退黄作用会减弱,娄绍昆在《中医人生》中讲到一个病人,黄疸12天,黄色鲜明,烦热,头汗多,纳呆,恶心,口干口苦,大便秘结,2天1行,小便量少,尿黄臭。小腹肌肉紧张,自觉心下痞,脉弦硬,舌红苔黄腻。服用过茵陈15,栀子10,大黄3,柴胡10,黄芩10,半夏5没效果,娄绍昆认为虽然有肝病,且口苦,但没胸胁苦满,不一定就得加柴胡、黄芩,再者结合日本人对茵陈蒿汤的研究考虑,便只用了茵陈蒿汤原方,茵陈10,栀子5,大黄2,结果黄疸和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