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齐鲁中医外科」(六):汤坤标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验(下)

汤坤标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学术思想(下)

张学颖 整理

2.1.1 下肢静脉瘀血性溃疡

常并发于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病。由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处于瘀血状态,组织缺氧,皮肤营养障碍,抵抗力降低,轻微外伤就易破损,继发感染而形成小腿溃疡。常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纤维性硬化和慢性瘀血性皮炎。宜用活血利湿汤(丹参、玄参、黄芪各30g,元胡、茯苓、赤芍、黄柏、川牛膝、泽泻各15g,苍术12g,甘草6g)

随证加减:湿瘀化热,湿热瘀阻而见肢暗红,皮肤灼热肿痛,溃疡面分泌物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者,重用黄柏,加银花、地丁、土茯苓、薏苡仁以清利湿热;瘀结严重而见小腿暗褐色肿胀,皮肤紧硬,溃疡肉芽老化、刺痛,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缓或弦者,加水蛭、地龙、没药、地鳖虫、生牡蛎、夏枯草以祛瘀散结:气血虚弱,溃疡肉芽灰白,脓液稀薄,久不愈合,四肢沉重乏力,小腿色素沉着,活动后肿痛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者,重用黄芪、当归,加白术、党参、熟地、鸡血藤,减泽泻;水煎服后药渣再煎汤熏洗、热敷患肢。

2.1.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大动脉炎等,肢体缺血、瘀血,疼痛,潮红或紫常;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肢体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瘀血阻滞严重者。宜活血通络法,用活血通络散(丹参30g,当归、红花各15g,乳香、没药各10g,川牛膝、延胡索各12g,土茯苓20g,白鲜皮、透骨草、白芷各15g。共研为粗末),纱布包,水煎熏洗并湯渍患肢。

2.1.3 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等,主要表现为寒凝血瘀证,患肢发凉怕冷,遇寒冷加重或诱发。宜温经活血法,用温经活血散(当归20g,川椒、红花各15g,刘寄奴10g,延胡索12g,苏木、桂枝各15g,川牛膝、生草乌各10g,透骨草20g)水煎外洗并溺渍患肢。

2.1.4 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和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瘀日久化热,热毒壅盛,局部红肿热痛,表现为阳证、热证者宜解毒消肿法,用解毒洗药(金银花、蒲公英各30g,连翘、黄柏、苦参、赤芍、丹皮各15g,地鳖虫、芙蓉叶、甘草各10g),用法同活血通络散。或用硝矶洗药(朴硝12g,硼砂、明矶各10g,开水溶化)熏洗患肢。

2.1.5 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回流受阻,瘀滞日久,出现小腿皮肤营养障碍,干燥,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或糜烂,渗液,发生瘀滞性湿疹样皮炎或继发感染者,宜燥湿止痒法,用燥湿解毒洗药(白鲜皮、马齿苋、苦参各30g,苍术、黄柏各15g,当归20g,红花、丹皮各12g)水煎熏洗患肢。

熏洗法的使用应注意两点:①药液温度不宜过高,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感觉减退的皮肤;②严重缺血肢体尚未建立侧支循环前,宜慎用或不用局部熏洗法,以免突然增高患肢温度,增加耗氧量,加重患肢缺血。

2.2 局部换药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坏死期创面的局部处理非常重要,这对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和保存肢体均有重要的关系。对坏死期创面的处理,常釆用以下几法。

2.2.1 蚕食法

即换药时将坏死组织分期分批进行清除。具体方法是:①远端坏死组织先清除,近端的后清除;②疏松的坏死组织先清除,牢固的后清除;③软组织先清除,死骨后清除;④炎症完全消退或控制,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形成后再做彻底清除,但应注意局部的血液供应状况

2.2.2 提脓拔毒法

适用于炎性创面,脓水淋漓不尽,继发感染形成的湿性坏疽,腐肉不脱者。①湿性坏死腐烂严重,脓水多者,用五五丹(熟石膏、红升丹各15g,共研极细末)外撒于创面;②腐烂组织已脱,脓未净者,用九一丹(见《医宗金鉴》)研细末外撒于创面。

2.2.3 生肌长皮法

用于脓水已尽,新肉不生,上皮不长者。①换药前用艾条熏灸创口周围20min;②艾条灸三阴交、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20min;③创面用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纱布换药,每日或隔日1次;④植皮术:经过蚕食法和提脓拔毒法处理后,出现新鲜肉芽而创面较大或上皮生长缓慢者,采用点状或邮票状植皮方法,以加速创面愈合。

对于下肢静脉瘀血性溃疡,局部处理常釆用以下方法:①溃疡面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情况选用相应抗生素溶液湿敷换药,每日1次;②红外线照射溃疡及周围,每日1次,每次30min;③溃疡渗液较多者,用二皮散(松木皮、败鼓皮各等份,焙,研细末)外敷;溃疡有脓性分泌物者,用芙蓉膏(芙蓉叶、泽兰叶各60g,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各30g。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和成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溃疡肉芽新鲜红活者,用生肌玉红膏换药。

对创面的局部处理应按无菌术操作,不要以为反正是感染伤口而不予重视,导致伤口感染反复加重。对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物,要注意适应症和使用时机,切忌滥用。若使用不当,反会加重血管收缩,加速肢体的坏死。

2.3 体位疗法

2.3.1 动脉系统疾病

通常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缺氧,甚至发生坏疽。急性动脉栓塞由于肢体动脉突然闭塞,肢体末端急性缺血,故患者应平卧,头高足低位,下肢低15°,以助肢体末端的血液灌注,严禁抬高患肢或过度持续的下垂肢体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病情是慢性肢体缺血进行性加重,临床分为三期,一期和二期为早期,患者应注意患肢的锻炼,缓慢行走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作用。但应以不出现跛行症状为度。Buerger氏运动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作法是:患者仰卧,先抬高患肢45°,持续1~2min,然后坐起垂足于床边2~5min,同时作踝、足及趾部旋转运动10余次,再仰卧床上2min。如此程序反复练习5~6次,每日3~5次。二期末和三期患者,由于肢体严重缺血,疼痛剧烈,患者多长期卧床,抱膝而坐,以致膝关节挛缩僵硬,肌肉萎缩,当鼓励患者作肢体屈伸活动,以促进肢体的血运和关节活动功能。截肢术后的患者,残肢端应保持水平位置,避免过度上翘而加重缺血程度,不利伤口愈合。截肢后待病情稳定,应及时进行截肢平面以上关节的活动,以免关节挛缩强直。

2.3.2静脉系统疾病

主要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和静脉倒流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患者宜绝对卧床,抬高患肢宜高出于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呈5~10°微屈曲位,以促进肢体静脉血液向心回流。

急性期(约1个月左右)过后,患者宜下床活动,发挥下肢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宜穿弹力袜或扎强力绷带,适当压迫浅静脉并促进深静脉血流回流。慢性期和后遗症期,患者应每日间断抬高患肢15min,避免久坐、久站及劳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平素宜穿弹力袜,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手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在床上作足的旋转和屈伸活动,可发挥小腿肌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续完)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