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中国地名密码

截止2020年2月,中国有3213个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具体数据见下表:

省级

34

县级

2846

直辖市

4

市辖区

965

省(含台湾)

23

县级市

396

自治区

5

自治县

117

特别行政区

2

自治旗

3

市级

333

1314

地级市

293

49

地区

7

林区

1

自治州

30

特区

1

3



经统计发现,中国的地名涵盖了地形方位、水源、图腾、阴阳和道德诸多要素,前五十个高频字见下表:

地形

在人类运行速度取决于马速的年代,高山、大川往往成为天然的阻隔和屏障,造成了“十里不同音”,这些地理障碍成就了不同的方言、饮食和习俗。

“山”的地名高达172个,在所有字中排第一位,带“岳”字的有11个,“山”的高频出现,说明地理因素在古代是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

地形除了影响通行,更影响气候。

地形影响气候,气候影响降雨,地形是河流之母,气候是河流之父。

地形影响饮食习惯,大家都知道湖南人吃辣,四川人吃麻,其实贵州、江西人民吃辣的能力比湖南、四川要高得多,毕竟贵州“天无三日晴”不是浪得虚名,吃辣在中国都是地理原因。

以四川为例,四周都是高山,省内河流众多,水汽蒸发,因高山阻隔,无法飘散,所以湿度很大,故有成语“蜀犬吠日”,说的是四川天天水汽濛濛,看不到太阳,某天突然见到太阳,狗很不习惯,狂吠不止。

吃麻为了袪湿,吃辣亦是如此。

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西藏到元朝才纳入中国版图,地形是根本原因。

仙人总是住在山里的,作为一部中国古代人文神话地理著作,《山海经》显示了古人的山崇拜信仰。

因为地理阻隔,人类无法顺利通达,所以就产生了对山的崇拜,《山海经》不仅描写了上古神话中众多的诸神异兽以及古怪奇国,更提到了遍布于华夏大地之上的名山大川,一共记载了26条山系,447座大山。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山就有水,但不适合农业耕种,在山区从事农业生产,没法有效灌溉,只能开挖梯田,费时费地,靠天吃饭;

江浙富庶除了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在中国版图外,江苏全是平原,湖泊众多,浙江有杭甬平,紧临太湖和杭州湾是重要原因。

总有人问我,一公里高速公路要多少钱,我总是说不知道,因为不同的地质、不同的地形造价差距能有10倍,我实在没法告诉你一个平均价格。

但对于战争,山地就是优势了,守住重要山口,敌人想赢,代价极大,抗战能赢除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开展广泛的人民战争外,中国西高东低,多山的地形也是重要原因。

即使到了今天,山地对于战争仍然非常重要,一枚常规导弹的战斗部只有五六百公斤,想要有效摧毁山地目标,代价极大,看看多山的阿富汗如何羞辱英国、苏联和美国就明白了。

方位篇

中国人总是嘲笑日本人没文化,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人的起名,不叫松下就叫渡边,不叫小泉就叫三井,都是具体的东西。

这真不能怪日本人,日本学习中国一千年,但未能参透中国文化的精髓,所以起的名都是具象化的物。

而中国人除了喜欢以高山大川取地名外,以方位起名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占总地名数的10%,其中尤其喜欢起带“南”的地名。

其中:

”出现83次

”出现107次

西”出现72次

”出现38次

“中”出现33次

南面朝阳,利于粮食生长,中国人喜欢“南”,看看“南”的甲骨文是怎么写就知道了。

水源篇

人三天不吃饭问题不大,但是三天不喝水就挂了,所以古代先民总是逐水而居,到今天也是,世界90%的城市都在离水100公里的范围内。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要吃饭就得有粮食,要有粮食就要有水,尽管我们现在使用了很多节水措施,但农业用水仍占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所以建国初期大兴水利设施建设就是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当然古代的城池周边还会挖护城河抵御侵略(下图为西安护城河)。

各个城市的主要河流往往会被冠以“母亲河”的称谓,如黄浦江之于上海,太湖之于苏州,长江之于重庆,海河之于天津,永定河之于北京……

水是如此的重要,中国古人在取地名时使用了大量与水源相关的字。

出现122次

出现77次

出现38次

出现60次

出现47次

出现44次

与水相关的地名占总地名数的12%,可见古人对于水的重要性的认知。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淡水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除非人类可以将海水淡化技术白菜价。

文武篇

网上经常出现中国历史是“以文治国”和“以武治国”的争论,有人说宋代以后,中国是“以文治国”,在我看来,这些只是口水仗。

因为相对于“以文治国”,中国历史上几乎就没说过“以武治国”。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文”和“武”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武人要“止戈”为“武”,文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和“武”都是为了天下太平。

“武”的地名出现过41次,带“文”的地名出现过14次。

尚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别是西汉时期,为打败匈奴,几乎所有男人都想建功立业,出现了如卫青、霍去病、班超等一大批伟大的英雄人物。

“武”的地名出现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但多是“武”姓之意和带“武”的山名,仅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进市取“以武而进”之意,而这两个城市都是三国时期孙权为与刘备争夺荆州巩固疆域而起的名字。

《三国演义》中孙权总被张昭、周瑜和鲁肃抢戏,而他的对手曹操赞誉孙权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希望自己学习孙权,“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文”的地名仅海南文昌市和宜宾文兴县取“抑武修文”之意,其余带“文”的地名多与文化有关,如贵阳的修文县取“王阳明谪居贵州传播文化而得名”,河南安阳文峰区因区内有文峰塔而得名,山东潍坊奎文区因奎文门而得名。

武定国,文安邦,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好战心亡,忘战必危,文武不可偏废。

有让别人不敢打你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和平发展的愿望。

安全篇

人类能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氏族社会、部落社会、奴隶制、封建制、现代国家,但本质目的是一样的,是因为个人的力量太微小了,希望抱团取暖,以求安全。

古人对于安全的追求在地名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出现120次

”出现79次

”出现82次

“顺”出现18次

祈求平安有对自然的恐惧,也有对战争的恐惧。

带安的有“永安”、“吉安”、“瑞安”等;

带平的有“顺平”、“安平”、“昌平”等;

带宁的有“江宁”、“海宁”、“天宁”等;

带顺的有“平顺”、“和顺”、“泰顺”等。

生肖篇

十二生肖共出现过82次,其中“龙”出现过54次,由此可见,中国人对“龙”的图腾崇拜古已有之,典型的有“辽源市龙山区”、“朝阳市龙城区”、“丽水市龙泉市”、“吉林市龙潭区”、“衢州市龙游县”、“漳州市龙海市”、“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等。

阴阳篇

“阴”出现9次。

陰,闇(àn,同“暗”)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yīn)。——《说文》,如淮阴、江阴、湘阴、山阴等。

“阳”出现131次,在所有字中排名第二。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南为阳”典型的有湖南衡阳,地处衡山之南。

“水北为阳”典型的有河南洛阳,地处洛水之北。

有太阳才好长庄稼,跟古人喜欢“南”是一个道理。

而跟“阴”相关的词都不是什么好词,如阴天阴魂、阴险、阴谋、阴雨阴暗阴霾阴惨阴晦阴功等等。

美德篇

“忠”:出现过2次,其中重庆忠县是中国唯一以忠全名的城市,是因为东周末期巴国将军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成为了巴渝大地传颂千古的英雄壮歌,唐太宗李世民赐名忠县;另一个是宁夏石嘴山吴忠市,但跟“忠”没什么关系。

“孝”:出现过4次,其中山西吕梁市孝义市是因为唐贞观元年,邑人郑兴“割股奉母”,孝行闻于朝,唐太宗敕赐改名孝义县,“行孝仗义、包容大气”的精神传承至今。

在古代中国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衾”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三大孝子均出自孝感市。孝感,可谓“孝子之渊薮也”。

在孝感,上自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学童,问到“孝感”地名由来,都能娓娓道来,孝感在1500年前建县时定名“孝昌”,乃“孝子多矣”;而后改名“孝感”,乃取董永行孝感天之意。

孝感市有孝南区和孝昌县。

“仁”:出现过14次,典型的有怀仁市、兴仁市、永仁县等。

“义”:出现过13次,典型的有尚义县;孝义市;县;崇义县;遵义市;兴义市等。

“德”:出现过36次,典型的有承德市建德市、德兴市、顺德市等。

季节篇

“春”出现9次

“夏”出现10次

“秋”出现0次

“冬”出现0次

喜欢春夏可以理解,但秋冬为零,有点突兀,谁能解释一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