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贾海忠金匮要略(二五七)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先兆

(三)、水气病先兆③

【原文】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 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 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 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寸口脉浮而迟”也就是桡动脉是浮且迟的,“浮脉则热”脉浮是热邪的表现。“迟脉则潜”迟脉是阳气沉潜的表现。这个潜就是潜藏的意思,实际上指的就是热沉。

“热潜相搏,名曰沉”热和潜,实际上就是浮和迟合在一起了,名沉,这个沉指的是一个病机。

“趺阳脉浮而数”趺阳脉指的就是足背动脉,一个是寸口脉,一个是趺阳脉,这两个要分开来看,两个合在一起就看不懂了。寸口脉是浮而迟,趺阳脉是浮而数。不可能脚上动脉是数的,桡动脉是迟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这一定是两种情况。

“浮脉即热,数脉即止”这个浮说的热,浮脉是热邪的表现。那这个数即止,这个止是指的什么呢?数脉即止,脉数是热邪久稽的表现,就是热邪停留的意思。桡动脉是热邪潜伏,这足动脉是热邪停留。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读不懂,就是条文里省略的字太多,一个字代表很深的意思。

“热止相搏,名曰伏”也就是浮数两个合起来,也就是说既有热邪,还有热邪的久稽,这叫伏。实际上指的是热伏。那么上面是热沉,这里是热伏,其实就是一个意思,都是潜伏的意思。

“沉伏相搏,名曰水”热邪潜伏在里面,逐渐加重,这就容易形成水。前面学的是寒,本自有寒成水,这里讲的是有热成了水。

“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沉潜在里面,脉络就空虚了,热邪潜伏,小便就出现量少了。

“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脉络虚加上小便难,那就出现水走皮肤,水液不能排除,则泛溢肌肤就造成了水肿。

这一段条文,书上很少有解释,因为这一段太难解了,但是,在我们现代临床上发现,一点都不能解。

【要点延伸】

1、“浮脉则热,迟脉则潜”与“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的启示:

①热邪是水肿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是我们现在临床上经常见到的急性的肾炎水肿的时候,往往会有呼吸道的感染或者是皮肤的感染,这时候就会出现肾脏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如果是肾脏病的障碍,尿就少了,如果是全身的微循环障碍,水液就出不去了。如果是再加上肾脏的问题,水出不去,自然就肿了,所以,热邪是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阳气潜藏而不虚是水肿的重要机制,也就是热邪侵犯了人体以后,而且同时又引起了阳气的郁闭,这个潜藏还是应该当成郁闭来讲,所以,阳气郁闭是水肿的重要机制。如果阳气能发散出来,也不会肿。

③"除热+发散阳郁是治疗水肿的指导原则,由于热邪是水肿的重要病因,阳气郁闭也是水肿的重要机制,所以,治疗原则就是除热和发散阳郁。所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就可以解决这一类的水肿。

④迟脉和数脉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寸口脉和足背动脉,应该是在病程中先后出现,先有脉迟,后又脉数或者就是两类热症。所以,不要定为手上脉是慢的,脚上脉是快的,这可能是两种情况。这种情况,看似矛盾的情况,其实在临床上是两类,在张仲景书里面,好多地方都有。比如说胸痹篇,寸口脉沉而迟,关上脉小紧数。这怎么可能是一会寸口脉迟,而关上小紧数呢?这是不同时间段表现出来不同的特点,或者是在不同的身上。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