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食 > 正文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引子

离得开交际、少得了交谈,却离不开手机。若说出门必带,手机是必可不少的。而居家、旅行,除却手机,真正不可缺少,还有多少?

或许冰箱算得上一件,炎热夏季可防腐、寒冷冬天可保鲜。冰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于不可或缺。那对于古人来说,没有冰箱,而食物又十分珍贵,那又是怎么保存食物的呢?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炎炎夏季、妙招不断

和现代人相比,古人才是“生活艰辛”,不单单没有过多地“娱乐活动”,就连冰箱等电器都没有。即便如此,古人还是做出不少努力,只为生活的更好。

炎炎夏日,现代人能将冰箱中的冰棍、西瓜等拿出来,一吃解百热!显然古代人是享受不到,甚至就连吃剩下的食物,也不能及时保存、导致发霉。食物短缺、生活不易的古代,浪费粮食就是最大的“犯罪”。“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足以道出古人的辛酸。经过数年的发展,古人还是研究出了不少保存食物的方法。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肉质类食品最易腐烂,而年猪、鲜鱼等都需要保存。任谁也不可能在数日就将一头猪吃完,即便显贵也不可能这般奢侈,更遑论穷苦的百姓?所以腌制的方法被发明。

腌制,并不局限与肉制品,还有蔬菜。就《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酱菜的多种腌制方法。腌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食物腐败。

当食物表面的微生物经过紫外线杀菌之后,再将食盐抹在食品组织内,这是为了破坏食物的水分活性,提高渗透压

腌制,农村是很常见的事情—腊肉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就是这样,虽然多了一道“熏”的工序。当然,腌制并不普及,因为盐在古代可算是紧俏货。普通大众,一般都是过年才会腌制一点肉。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和腌制十分相似的一种方法——脱水法。此处“脱水”,正是洗衣机式的“脱水法”,目的就是将食物彻底晒干。日常所见的紫菜、海带等蔬菜,经水浸泡之后,就会恢复到原样。古人发现这点后,在炎炎夏日,就会将蔬菜放在院子里暴晒,晒几天后,蔬菜就能长久保存。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天寒地冻、冰窖保鲜

秋季凉爽,食物多数都能保存两三天,而冬天更是如此。虽说冬天不用为保存食物发愁,毕竟夏天比较长,而在亚热带地区——两季如夏、两季如春,保存食物显然是个问题。冬季,就为保存食物提供了方法。

低温环境下,微生物的存活率低、繁殖速度更低。食物不仅能够得到保存,还能保存鲜活度。在《杨贵妃秘史》中有段:杨贵妃喜好新鲜荔枝,但从岭南到长安足足2000公里,最终采用马力加冰的方式,差役七天七夜,以接力的方式,护送新鲜的荔枝入京,当时的保鲜方法,正是“冰冻”。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据历朝历代典籍记载,皇宫中必有冰窖。每逢炎炎夏日,冰窖中的冰就会被取出,而冰窖的历史也足有三千多年。

据《事物纪原》记载:“《周礼》有冰人,掌斩冰,淇凌。”

在《诗经·七月》中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其中凌阴指的就是“冰窖”。但冰窖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能够享有“冰”的待遇,非王公贵族不能受。明清两代,冰更是紧俏货,炎炎夏日,只有特定的日子,能得到赏赐的极少数冰块。因此这种储存食物的方法,平民百姓也学不来、没条件学。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一般的储存方法

若说腌制、冰冻是非常规的储存食物方法,那井水法、干粮法就是最常见的大众储存方法。

村落附近一般都有水井,水井中的水一般甘甜、清凉,温度较地面水低上不少,所以劳苦大众会将食物放在水井中,隔上三五天再来取,这样不仅能保存食物的新鲜度,还能储存食物。

至于说干粮法,才算得上最常见的储存方法。大米在古代算得上比较贵重的食物之一,一般人家都是面条、馍馍等,三五天能吃上一回米,就算是幸运。在日常生活观察后,古人发现馍馍等面食保存时间更长,尤其是大饼等几乎不含水分的食物,保存时间更久。由此,干粮产生。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除却以上几种方法,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方法,如封油法。诸多保存食物的方法,既体现了大众的智慧,也凸显了现在生活水平之高,起码人们不会再为保存食物而发愁。

参考资料:《齐民要术》、《事物纪原》、《诗经》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