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对蔺相如和廉颇最终的下场一概不知

中国历史发展了几千年,出现了很多典故。田忌赛马未福,刘备三巡草堂请诸葛亮下山等,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期发生的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战国时期,诸侯不断的分裂和吞并,导致了战国七杰的最终局面的形成。春秋末期,估计有一百多个诸侯。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发展,不断的兼并,不断的战乱,这一百多个诸侯终于形成了西夺秦、东夺齐、中原的赵国。以魏汉国、南弥楚国、北极炎国为首的战国七杰。

在这七个诸侯国各自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齐国和秦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变法的成功,让秦国更加强大。

国家强大之后,时任秦王的秦昭襄王也有了对外扩张的野心。既然要开战,自然是要谋划长远。以当时齐雄的情况,秦国的实力隐隐超过了其他六国。

但是,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发展,六国还是有根基的。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对蔺相如和廉颇最终的下场一概不知

如果秦国贸然攻打他国,就要考虑自己是否也会遭到其他国家的进攻。秦昭襄王不想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起初,秦昭襄王想直接攻打楚国,但又怕赵国附和楚国,帮助楚国,所以想先和赵国交好,让秦军集中进攻楚国一处。

就这样,秦昭襄王约请时任赵国国王赵惠文王在渑池会面,共同商议。又因为当时赵国的实力已经可以看出是弱于秦国的,所以赵王第一次被邀请的时候也不敢去。在蔺相如的再三劝说下,他前往渑池与秦国会谈。

渑池会议期间,秦昭襄王凭借秦国的强大背景多次打压昭王。好在蔺相如临危不乱。在赵王被秦王逼迫打冤时,他为了赵国的尊严,主动出击,用言语对抗秦王,让赵王逃过了打冤的耻辱事件。

后来秦王要求赵国割让十五座城池过生日,蔺相如寸步不让,这让秦王在渑池会谈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对蔺相如和廉颇最终的下场一概不知

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想要赏赐蔺相如,认为蔺相如是不可多得的良臣,便提拔了蔺相如的官职。

这对于出生在战乱之中,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地位的廉颇来说,自然是莫大的耻辱。所以,廉颇一直想找机会为难蔺相如,而蔺相如却闭门不出。家臣自问为何不出去与廉颇商议,蔺相如说:“现在赵国有我和廉颇将军在场,秦国不敢出兵攻打赵国。两者有任何冲突,都会导致秦国出兵攻打我国。”廉颇听蔺相如这样说,羞愧难当,后有“谢罪刺”的典故。

廉颇、蔺相如是赵国的良臣。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这两位大臣非常重要。但是赵惠文王的儿子赵孝成王却对廉颇和蔺相如怀恨在心。秦国在长平之战攻打赵国时,当时掌权的赵括看不到战局的发展,派赵括代替廉颇,间接导致了40万赵军大败。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对蔺相如和廉颇最终的下场一概不知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的发展倒退了不少,军队也是低迷不振。好在其他国家出兵相救,才没有让赵国被秦国灭掉。蔺相如此后也很郁闷,非常难过,最后郁闷而死。

后来,赵孝宁王在位,想尽快接受廉颇的统帅之位,便派身边的大臣与廉颇谈判。部长驾车出了军营。廉颇的所作所为是对当时大王的侵犯,廉颇也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只好逃往魏国。

当年赵孝王本想让廉颇重新领军,却因为听信了身边大臣的谗言不想让廉颇回来,这让廉颇无法再次得到赵王的重用,所以他不得不去楚国。国家死了。

廉颇和蔺相如是赵国有名的大臣。他们为赵国征战了一生,最后却双双郁郁而终,这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是,廉颇、蔺相如对赵国的努力,是后人所熟知的,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为此。你怎么认为?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对蔺相如和廉颇最终的下场一概不知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