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历史解密:虎符能调兵但是为什么无人敢复制或者仿制?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历史解密:虎符能调兵但是为什么无人敢复制或者仿制?

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 金符 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 刘邦 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例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 刘襄 的起兵叛乱,汉文帝时 济北王 刘兴居 的起兵叛乱,以及 汉景帝 时吴楚七国之乱,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虎符对于皇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是兵权的象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皇帝这个位置。但凡乱世都是有兵的人是老大,比如五代十国,南北朝等,所以虎符对于皇帝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虎符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虎符一般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皇帝手里有一半,另外一半给带兵的将军。只有两个虎符能够对上,并且合在一起使用,持符者才能获得调兵遣将权。

具体来说,虎符一般都是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皇帝如果要调兵遣将,就让将领带上右符,去找持左符的将领去接收军队就行了。

虎符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比较流行,但是我们也知道,虎符如果执行得好,那么肯定是一项好制度,如果执行不好,也是形同虚设。比如西汉初年,为了节制各地藩王,皇帝规定,藩王的军队只有虎符到达才能发兵调动,这在中央强大时还能执行;但是藩王强大了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些兵都是藩王自己练的,粮饷都是藩王发的,肯定都听藩王的,所以西汉时期爆发了比较严重的七国之乱。

历史解密:虎符能调兵但是为什么无人敢复制或者仿制?

虎符很重要,没有虎符不能调兵,但不是有了虎符就能调兵。这话听起来有些矛盾,说一个案例大家就比较清楚了。我们都听过,春秋战国时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信陵君为了救赵国,偷出了魏王的虎符,然后让魏国大将晋鄙出兵。晋鄙验证了虎符,却不相信他,依然不肯出兵。最后信陵君杀了晋鄙夺取了军权,立刻发兵,大败秦军,救了赵国。

所以,虎符也不是万能的,而且后世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使用虎符时,一般还会配上圣旨、相关文书,圣旨和文书上会明确规定派谁掌兵,出兵的日期及持续的时间等。

那么,问题就来了,虎符这么重要,为什么要去偷,而不是仿制一个呢?其实古人没我们像的那么笨,如果能仿制,他们早就干了。但是这个虎符,实在太难复制了。

首先如果要仿制一个虎符,必须知道它的外观,大小。如果是仿制,不可能让你拿到的虎符去仿制的。况且虎符上面一般会有字和不规则的凸起。只是凭借记忆,就算能记住外形模样,那文字的大小、虎腿的长短和不规则的凸起,都很难做到一模一样。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文字的书写。我们都知道,秦汉时期用的文字都是小篆,小篆是很难仿制的,就算你知道虎符上是什么字,也很难仿制,因为每个人的笔迹都不一样,与其说是写,不如说是画。所以即使知道是什么字,也很难做到一模一样,除非是比着模仿。

历史解密:虎符能调兵但是为什么无人敢复制或者仿制?

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用青铜铸成卧虎状,从中间一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因此,几千年来历史上只有偷虎符的记载,却从未听说过仿制虎符的。这也是因为仿制的成本太高,再就是无法仿制出哪怕九成相似的虎符来。古人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笨。

其实也有网友说了,这个虎符啊其实并不一定有用,其实更多的时候还是得看人的,虎符更多的时候只是信物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