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气象科普」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气象科普」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节气释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物候特点

我国古人将雨水节气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油菜花,又称芸苔,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油菜花是最容易栽培的农作物之一,而开花后结的果实,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杏花,又称杏子,杏花单生,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李花,又名玉梅,花瓣白色,花虽小而繁茂,素雅清新。

自小寒至谷雨的八个节气中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人们还利用这一物候特点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气候农事

我国疆域辽阔,有的地区春来早,有的地区春来晚。在雨水节气的十五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我国其他地方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由冬转春的过渡。华北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20℃以上。

在春风的催促下,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西南、江南大多数地方进入早春,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华南地区则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雨水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此时降雨量一般较少,应及时组织春灌。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

民俗文化

雨水是立春之后的一个节气,与之相关的民俗主要有“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

古典中国人在雨水节气的观察中,不仅知道雨水的多与少对农事的影响,也知道雨水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医认为,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要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同时,还要预防“倒春寒”。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编辑:何玉妹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