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一个中成药,调阴阳两虚,补脾肾不足

今天要讲的这个方子,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还少丹。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说过,比较陌生,但它的却是个好方子。

从名字上来看,还,有返回的意思;少,年轻的意思,加在一起就是说能让人回到青春年少的状态。

青春永驻当然不可能,但是它可以干嘛,可以补脾肾。

《医方集解》就说了:“还少丹,阴阳平补。脾肾二本有伤,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则老可返少矣。”

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先天后天都病了,等于说身体城墙垮了一半儿。那么,反过来,把脾肾都照顾到了,脾肾好了,自然精力充沛,容光焕发,它是这么一个意思。

来看一下药物组成:

熟地黄40克、山药(炒)30克、山萸肉30克、巴戟天20克、牛膝20克、五味子20克、茯苓30克、楮实子20克、枸杞子20克、小茴香(盐制)20克、肉苁蓉20克、杜仲(盐制)20克、远志(甘草灸)20克、石菖蒲20克、大枣30克。

把这些药材打成粉末,用蜂蜜调和成丸子,每丸大约重9克,每天服用2丸,上午一丸,下午一丸,或者直接买中成药——还少丹。

此方出自宋代的《杨氏家藏方》。

粗略一看,药味还是很多的,简单的分一下组。

第一组,熟地、山药,主要作用,补阴。

这两种植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根可以一直往下钻,钻到很深的地方,把周围的精华都吸收过来,为自己所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往往也成就了它们的物性,长在枝头的,像桂枝,每天沐浴着阳光,吸收到的阳气就很足,它就擅长补阳。长在地下的,像山药,一挖出来,有的甚至有一米多长,它就擅长滋阴。熟地补肾阴,山药补肾阴的同时,还能补脾阴、肺阴,但主要是补脾阴。

第二组,五味子。五味子味酸,酸主收,有收敛、收涩的特性,五味子一去,等于是结了一张大大的网,把补进去的阴液一滴不漏的收起来。

第三组,巴戟天、小茴香,主要是补阳。

虽说是补阳,但并没有用附子啊、肉桂啊这些大热的药物,而是用了巴戟天和小茴香,它们两个都是温性的。对此,清代名医陈修园是这么说的:“姜、附、椒、桂,热药也。热药如夏日可畏。此方诸品,固肾补脾,温热也。温药如冬日可爱,故时医每奉为枕秘。”

人到了一定年纪以后,阳气会逐渐衰败,但同时阴血也会亏虚,阴虚了,火就旺,所以要补,要温和的补,大热的药物吃到后面可能会受不了。陈修园把热药和温药分别比作“夏日”和“冬日”,大家看,夏天的太阳是毒辣的,让人避而远之。而冬天的太阳却是温暖的,晒一晒,很舒服。这么解释,大家是不是更容易理解?

第四组,肉苁蓉、枸杞子、山茱萸。阴阳双补,既能补阴,又能补阳,走的是中庸之道。

第五组,牛膝、楮实子、杜仲,强筋骨,用来解决中老年人腰膝酸软、疼痛的问题。说到腰腿痛,有些是虚性的,就是肾中精气消耗的太厉害了,以疼痛的方式提醒你,该补补了。要用到牛膝、楮实子、杜仲。身体有了漏洞,外界的风寒湿邪就容易趁虚而入,所以还有一些疼痛是实性的,实性的要再加一些祛风除湿的药物。

第五组,茯苓、远志、石菖蒲,交通心肾。

心和肾,一个在上头,一个在下头,像牛郎织女,但不能像牛郎织女一样遥遥相望,那是不行的,是要出问题的。心和肾一定要有交集,心火要往下走,去温煦肾水,肾水要往上走,去制约心火,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中医就叫心肾相交。

心肾不交会怎么样?容易记忆力减退,睡眠不踏实。这也是中老年人普遍遇到的问题。那么,反过来,心肾相交了,人就不容易忘事,睡眠也会变好。

这就是还少丹,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滋补的方子,而且呢非常平和,适合大多数身体虚弱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那么,它可以调理哪些病症呢?

先来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大补本气虚损及脾胃怯弱,心忪恍惚,精神昏聩,气血凝滞,饮食无味,肌瘦体倦,目暗耳聋。”

对脾肾虚损导致的精神不振、腰膝酸痛、耳鸣目眩、形体消瘦、健忘怔忡、食欲减退、夜尿频多、牙根酸痛等都能起到调理改善作用。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