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什么是“喜丧”?有啥标准?按照传统,多少岁才算得上是喜丧?

简介当与自己相关的亲人死在面前时。虽然人们一直都很忌讳谈论死亡”一方面是因为死亡很可怕。另一方面是因为死亡是一种告别的形式,还是会想办法给死者一份体面。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祝福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要弄懂人们为何对于死者的逝去感到高兴”需要了解清楚过去人们对于喜丧的定义。才有所谓的高兴的丧事:从这句话也可以分析出来喜丧跟一般丧事明显的区别,就是因为死者没有福寿兼备”...

什么是“喜丧”?有啥标准?按照传统,多少岁才算得上是喜丧?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实际上,只有是有生命的有机物体,都要经历死亡。老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很多时候,一个人死了,就没有了所谓的“青山”,更遑论以后的“有柴烧”了。因为人死如灯灭,不是神话故事里说的那样,可以复活或者投胎转世往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国人一直以来,十分忌讳死亡,很多时候甚至都不讨论死亡。

但死亡注定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即便忌讳也得面对。然而,面对可以,当与自己相关的亲人死在面前时,还是抑制不住伤心与难过。但在丧葬的种类里面,也有一种特别的丧事,人们不会哀伤,还会高兴,这类丧事被称为“喜丧”。那么,“喜丧”到底有什么标准?什么时候才应该感到高兴?多少岁死亡才是“喜丧”讷?

什么是“喜丧”?有啥标准?按照传统,多少岁才算得上是喜丧?

大千世界的规律就是不断的死亡与新生,这样才能不断的循环,世界才能继续不断的发展下去。虽然人们一直都很忌讳谈论死亡,但是又不得不面对。当然,对于死亡的忌讳,一方面是因为死亡很可怕,另一方面是因为死亡是一种告别的形式,给人带来的只有悲伤。

不过,自古以来,尽管人们不愿意承认死亡,亦或者沉浸在悲伤之中,还是会想办法给死者一份体面,所以十分看重丧葬形式。传统的丧葬形式主要有水葬、土葬、天葬等等。而这些丧葬虽然形式不一,甚至最初的文化影响不一,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祝福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拥有幸福来生。

什么是“喜丧”?有啥标准?按照传统,多少岁才算得上是喜丧?

然而,有一种丧葬形式,生者虽然对死者亦有往生与灵魂安息祝福,但表现的形式却不一样,他们不沉浸在悲伤之中,相反,他们甚至很是高兴。死者死后,不仅不哭,甚至在还要专门请些表演团队,吹拉弹唱一应俱全,好不热闹。这种丧葬形式被称为“喜丧”。

明明人都已经死了,为何他们却表现的如此高兴呢?这中间难道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其实,要弄懂人们为何对于死者的逝去感到高兴,需要了解清楚过去人们对于喜丧的定义。在《清稗类钞》中关于“丧祭类”类的内容就明确记载了:“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什么是“喜丧”?有啥标准?按照传统,多少岁才算得上是喜丧?

所以从这个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来,“喜丧”指的是福寿兼备兼备的死者,才有所谓的高兴的丧事。因此,从这句话也可以分析出来喜丧跟一般丧事明显的区别,一般丧事之所以悲伤,就是因为死者没有福寿兼备。比如突然意外死亡的、因疾病而亡的、年纪不大早夭的、又或者有一定的年纪但自杀或者突然意外死亡的。

他们这种都属于非自然死亡,有福就没有长寿,有长寿但又受到病痛折磨,没有福气,所以是一般的白丧事。因此,相对应的“喜丧”也就有了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前面说了“喜丧”是福寿兼备,而“福寿兼备”一一分解开来,就是全福、全寿、全终。全福指的是死者生前能够享受儿女福气,家庭美满幸福,人丁兴旺。

什么是“喜丧”?有啥标准?按照传统,多少岁才算得上是喜丧?

在古代,无论是大家族还是小家族,讲究的都是多子多福,因为这样自己老了之后,才有人专门给自己颐养天年、送终。如果一旦达到了这个标准,那么也就算是年轻的时候过得还算幸福,老了也很幸福,没有受到什么委屈,所以死亡之后,自然算是没有遗憾,谓之“喜丧”。

全寿自然指的就是寿命了。常有一种说法:“人生七十古来稀。”为何说人满七十岁就算是稀有或者稀奇的呢?这是由古代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我们现在一个人生病了,可以直接去医院,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进步,因此很多疾病都可以得到攻克。再者,有了医保以及人们收入的提高,看病也不再是难事。

什么是“喜丧”?有啥标准?按照传统,多少岁才算得上是喜丧?

但在民国之前的社会都不一样,那时候吃饱就是人生第一大事,然后再说其他的。但疾病可不会因为生存环境不好就绕过那个时代的人,因此那个时代有很多因为没钱看不起病,而就此死去的人,也有很多虽然有钱,但是医疗技术不到位,最后慢慢死去的人。这类死亡的人很多,寿命不长,因此在平均年龄为三四十岁的古代社会,七十岁实在是高龄了,自然就很稀有。

如果古代一个人一旦活过了七十岁,并且达到八十岁的高龄,基本上是身体健康,衣食不缺的人,所以他们的一生自然也是幸福没有遗憾的,因此死亡之后也算是“喜丧”。

全终指的是善终。一般的丧事都是因为死者不是非自然死亡的,所以不是“喜丧”。那么,喜丧对应的就是圆满一生最后死亡的情况了。的确,如果一个人生前积德行善,经常帮助他人,那么其他人受到他的恩惠,自然也会颂扬他的名声。如此之人,最后又是自然死亡,那么算是一生没有任何遗憾,一生有始有终,因此也被称作“喜丧”。

什么是“喜丧”?有啥标准?按照传统,多少岁才算得上是喜丧?

虽然死亡这件事情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还是有一定的范围。若是一个人正当年轻,或者本该活的更长,突然死亡,人们自然是感到悲伤,留下了人生的遗憾。但若是人生得以圆满,而年纪很大,见识了这个世界的风采,算是一种人生的喜事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中去世,怎么都算不上悲伤的事情。如此看来,喜丧并不是人们故意幸灾乐祸,反倒是一种祝福。

当然,这种喜丧的形式多见于古代或者一些偏远的农村,毕竟依照现在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一些老人活到喜丧的年纪已不是事儿,所以当人真的死亡时,我们不能随随便便称之为喜丧。毕竟人若是真正死亡,其实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人生的死亡无法避免,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