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论卫气行

在《灵枢》经里,有一篇文章叫《卫气第五十二》,其实就是讲阴阳气的运行,营气行,就是阴气行,卫气行就是阳气行。要分清那是营气、阴气,那是卫气,阳气,这是一个一虚一实,一标,一本的问题。这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如果能辨别阴、阳,是走到了标气,或走到了本气,定其气走到了寸脉,还是走到了关脉,还是走到了尺脉。只有先通过寸关尺,认清三阴经和三阳经,叫先分清了阴分和阳分。然后才知道病气在那一条经脉里。在经脉的上边还是下边;是在高处还是在洼处;是在本气处还是在标气处。这“上边”和“下边”就叫气达到的时间,也就是书里总是说的“工”,即“,上工”,“中工”,“下工”。医工,是医疗的时间,不能误解成高明的大夫。在《邪气脏腑病形第四》里说;“能参和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专家们翻译得不对,应该是病气行到经脉本气处的时间,治本气的工夫,就能治去病气十分之九,留一分调;病气行到脉的本气处的工夫,治病吃的药气,都聚中在经脉中间的工夫,也就是没到达本气处,但在同一经脉,又离病气处很近,能治去病气十分之七;病气在本气处,用的药气只到达经脉的里边、下边的工夫,病气在上边、外表的时侯,用的药只到达了标气处,没到达本气处,是治了标,没治到本气,但因治的也在同一经脉,起的作用很小,所以,只能治去病的十分之六。在《黄帝内经灵枢和素问》里有七十多处,用到了“工”字,都不能翻译成上等大夫,中等医生,下等医生。在中国中医药大学里,还办了个“上工杯”的学习班,其不笑话吗?

《灵枢经》里的《营气行,卫气行》就是《素问,标本病传论篇》里的标气、中气、本气的问题,这是一个极其深玄,博大精深的问题,能够明白,能够识见,能够达到这个层次的人还没有。这是学习《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运转的一大障碍,故特明其理,以免扭曲了文章的含义。例如足少阳的本气在窍阴之间的工夫,标气在窗笼穴之前,即耳的听宫穴。手少阳的本气在小指间上二寸液门的工夫,标气在耳后上角,即丝竹孔,等等。也就是说当论年气时,司天的气是本气,在泉的气是标气,也就是寸脉是司天的气,尺脉代表的是在泉的气,空脉代表的是运的气,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在一个经脉里,在一定的时间里,少阳上边的本气为火施用时,中气的风和标气阳并不存在,少阳代表的是火;当少阳中气风温施用时,本气和标气并不存在,叫少阳的厥阴风发挥作用;当少阳下边标气发挥作用时,少阳代表的是阳气。同理阳明的本气施用时,阳明代表的是燥,是阳,中气湿作用时,阳明代表的是太阴湿气,叫阳明的太阴;当标气二阳作用时,阳明代表的是阳,所以才会出现四阳气的叠加问题。六气的施用都是如此。六气发挥作用时,都以施用的气为准,它代表的是时令的时间。只有这样看六气,才不会疑惑,太阳为正阳发挥作用时,也就是太阳的少阴作用,只有本气作用,才是寒作用,所以书里才说,气行有从本的工夫,也有从标气的时候。太阴为正阴,当本气作用、标气作用时都一样。只有在不同的时间知道作用的气,才是高明家,才是圣人,圣医,才能论五运六气的运转,才能摸脉论寸关尺。连标、本、中都分不清,一见厥阴就是风,一见少阴就是火,其不差乎儿?只知道三阴三阳点皮毛,就大谈五运六气的运转是无知而瞎说。故标本之道,虽易而可言,事极深玄,非圣人之道,孰能圣遇是耶!

当我们知道每一经脉的标气、中气、本气的时候,就可以论五运六气的运转了。在论五运六气的运转中,都撇不开上昭昭,下冥冥,也就是说,在南政中,天的左边是阳道,是阳,是明亮,叫昭昭,天的右边是阴道,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玄冥,即不能失去阴,也不能失去阳,阴和阳合在一起,才为整个一个天。就像清水和明镜,出现的影像和形状完全一样;就像太阳和月亮不能失去其影子一样;就像那鼓和鼓应出的声音一样,五音不彰显,五色不明白,五脏没有波荡,阴阳内外不相应,就不可能有五运六气的运转。古人为了讲清五运六气在天体中的运转,可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卫气行就是借用人身体,从出生到生长,直至死亡的全部过程,来解释阴阳的变化。天地间的五运六气就是这样运转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只是一个小天地,人只是五运六气运转里说的一倮虫、物儿罢了。古人说的以人为标本,不是我们平常说的样本的意思,是说一物中上边的气叫本气,下边的气叫标气,因为气是动的,阳气是向上升,阴气是向下沉,所以气分上下。在《卫气第五十二》里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者也,其气内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这正是在说天有风、火、湿、燥、寒,人的五脏就藏着精气(食物的味气)、神气(心脏)、魂气(肝脏)、魄气(肺脏)、志气(肾脏)。六腑水谷的行化和天地间的水谷的行化,才有万物地生化和化生。生,是指天生和地生,化,是指天化和地化,不是化学反应的化。学《黄帝内经》人们总是自以为是,用现代的方式来解读,总不能理解内经的真谛。

司天主气时叫天生天化,在泉主事时叫地生、地化,天生天化是有情有意之类的化生,而地生地化是无情无意之类的化生,上生、上化是彰显出来,使人能看见,下生、下化是蔽匿形质的东西。热能化生成火,寒能化生成水,凉能化生成金,风能化生成木。而生化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所以生化和化生是不一样的。当两气合到一起,气和形就分不开了。精气在五脏里就是胃,是意的气,具体的说,也就是意在脾胃活着,叫神存。神在脾在,神去脾无。同理,魂在肝里,魄在肺里,志在肾里,这就是书里说的形不在,神无处存,没有了形,气何以附焉?气在,形是活物。形在,神的气在,神气是在形内上下左右运行的,神气的功能才能发挥作用。精气入五脏能滋润五神,五神气入六腑助六气行化,气才有所出、所流、所注、所行、所入,也必然是阴阳相随,如环无端,没有穷尽。在人身体里,气的运行叫营气、卫气行。卫气不循行在脉道中,而循行在脉道外,营气循行在脉道里,不循行在脉道外,所以在《营气十六》里说“营气之道,纳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遂,常营于无已,终而复始,是为天地之纪”。出太阴入阳明,出少阴入太阳,出厥阴入少阳,这阴阳气的行走,能分清吗?哪是营气,哪是卫气,哪是阴气,哪是阳气,辩阴阳,定内外,各守其司天,在泉,是那一脏的气就成了大问题。所以《营气五十二》里才说;(1)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之所离之处。(2)分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在。(3)侯虚实所在者,能得之病之高下。(4)知六腑之气街者,知解结契紹于门户。(5)知虚实之坚软者,知补泄。(6)知六气标本者,可以无敌于天下。故论气先立年,以知其气。标本之道,事虽小,知标本的道理,一句话就知道百气,由少而知多,以浅而知深,知近而知远,治反为逆行,治得气为顺行。气行有余,从本气到标气,气行不足,从标气到本气。前后相应,标本相移,五步一右迁,气走到本从的是本;气走到标从的是标;气走到中从的是中气;气走到本从的是标气;气走到标从的是本;气走到标本从的是中气。知道从标、从本、从中,就知道气是怎样行,谁也不用问。看气论气,看病论病,看政论政,两气并行,一气独行,不管是大气、多气,还是小气、少气以胜相伐,以弱而从,五气相通,相传,这就是五运六气的运转,天下可有与吾共鸣者,应乎輿矣?

拄其间锷未残

2012.9.11.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