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

在书店看到最近有的Wabi-sabi中文版本,买了一本。

Wabi-sabi:残缺之美,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现今一般也可指朴素、寂静、谦逊、自然等等。广义上Wabi-sabi是生存的一种形式,狭义上是一种特别的审美概念

Wabi-sabi 源自佛教(小乘)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Wabi(侘)原指远离尘世,索居禅林的孤寂,sabi (寂)原指“寒”“贫”“凋零”。

Wabi-sabi是日本传统文化、美学、世界观、思想哲学的一个根基,大多日本人都知道何谓wabi-sabi,但若要解释,他们可能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无论寺庙、庭院、茶碗、还是服饰,到处都是这个概念的展现。特别是在茶屋里,每个动作与每样器物,几乎都是为了体会wabi-sabi而存在。

“侘寂” 简单来说就是自然、造作、朴实空寂。

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

)美学" title="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学" -data="http%3A%2F%%%b43%26690" -type="show-slide">

回过头来看看中国。为什么拥有亚洲文化龙头的中国,却没办法将中华文化的符码变成亚洲时尚美学的潮流?

若追本溯源,会发现侘寂美学的源头虽然是在中国的禅宗,禅注重内心的修养,属于精神层面,但是在中国却没有成为主流,因为它与道家主义合流,开创了另一种境界,却没有被广大的中国人认知。

日本的茶道、武士道、花道都跟禅宗有非常大的关係,禅宗大概是在唐朝的时候传进日本,而在中国宋朝、明朝的时候在日本获得了改良大而放异彩。

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其他文化的精髓,首先认真虚心地学习,然后有选择地吸收,并结合自身现状成为独有的融合文化。而日本经过学习之后发展为神道学,在注重精神修养的同时把它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更注重实用,比如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等。日本文化的这种学习能力对日本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

)美学" title="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学" -data="http%3A%2F%%3%26690" -type="show-slide">

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

)美学" title="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学" -data="http%3A%2F%%%f43%26690" -type="show-slide">

日本的温泉、庭院,露天设计以融合自然景观为最高指导原则,讲究人与自然、触觉与视觉合而为一的体验。跟中国讲究对衬美学不同,日本文化的美学最高指导原则是“不对称主义”,小到电子产品、手工烧陶到日本建筑、皇宫…找不到对衬的两个边,因为他们觉得让你一眼看不穿,不对称的东西才有美感,日本的建筑大量使用石材、木材、草、陶…等素材。

如果中国人觉得房子旧了,我们会翻新,甚至重新装修,唯恐让人嫌其旧,但是日本人不同,他们喜欢岁月在事物留下的痕跡,比如地板上的刻痕、墙壁上斑驳的痕跡、庭园一角长满的青苔痕、还有温泉池出口上面被温泉水日积月累而沉积的钙化结晶…。

中国的园林建筑,比如说皇家建筑,讲究的是皇权统治的气派和威严,讲究对称主义,一律都是左右对列、四平八稳。即使是被喻为世界园林建筑之最的苏州园林建筑,也是有钱人家和少数人才能拥有的象征。它们虽然壮阔、精微和奥妙,但是没有办法深入人心和庶民底层,更无法变成一种生活的美学…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和日本于是分道扬彪,成为不同的系统。

日本传统庭院居室与现代人生活产品讲究用原始素材营造环境与视觉的气氛。

中国美学大而难以化成小品,而小品之作却没有蔚为一种潮流,气派仍然是整个中国的主流。

自古以来,日本自然资源稀缺,加之处于火山地震带的地理位置,导致生存空间狭小,经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和资源短缺,日本人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尊重、崇尚自然的美德。他们认为自然界充满了睿智,自然界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人们只有吸取自然界的睿智,尊重自然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简朴、节约的生活习惯。

在亚洲的其他国家,自古就对复杂烦琐的装饰情有独钟。日本却恰恰相反,讲究简单、朴素,这起初是为了节约资源,要使“物尽其用”,拒绝一切浪费。但是,缺少装饰的物体如何来表现美感呢?日本人从禅宗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即返璞归真才是更高层次的美,他们常常不把物体表现得尽善尽美,而需要通过人的心灵来感受物体,让表面看来空荡荡的一物却能表现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简洁朴素的颜色,使其达到平和安静的感觉,大自然的融合。

加之中国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空灵、虚无的美学思想,也就是对“无”的追求。这里的“无”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无中生有”,从深层次来感悟“无”的含义。正因为容器是“空”的,才能盛装东西,一无所有之中蕴涵所有,发人深省。这种美学观与中国国庄子无为的哲学思想有异曲同。

日本现代设计渗透着日本传统侘寂美学思想,日本人把现代设计的对象称为“道具”,日语的“道具”一词,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道途上具有的器具”,包括佛道之具、武士道之具、茶道之具等。日本的现代工业设计中,传统美学的运用无处不在。

日本的现代工业产品设计向来简单明了,经常用简单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内涵。日本审美意识中强烈的自然观决定了日本在工业生产的同时兼顾对环境的保护,以最小的能耗发挥物的最大功效,即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能源的消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最终成为优质产品的同义词。

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

)美学" title="从中国禅宗境界...到日本的侘寂(Wabi-sabi)美学" -data="http%3A%2F%%%6ff%26690" -type="show-slide">

从日本武士用的剑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重视实用,中国的剑是直刺的功能强一些而砍的功能弱,刀则只能用来砍,日本的剑把中国的唐刀和剑合二为一,既能刺又能砍。这也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加之国土资源极其有限,所以对“小”的崇尚形成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日本人把这种小的意识运用于产品设计,善于追求在更小的形式上集成更多的功能,这就形成了一种轻快、小巧、亲切的设计风格。使其养成一种对自然资源的危机感,降低成本、节约材料成为日本产品设计的重要特点。

大不一定就好,小不一定就差。

简单的不一定就输人,豪华壮阔的也未必就了不起…

一杯茶要品出其味,喝茶的动作要缓慢的不能再缓慢…

一本书,与其花花绿绿,七拼八凑,不如简约朴实而美丽…

插花不用满盆华丽取宠,不如三三两两,画龙点睛,点到为止…

器物若能用植物亲手制染,就舍弃大量的生产印刷成本…

时间能够为事物添加价值,舍弃为别人而活的假相,就无需画蛇添足,华眾取宠…

光线若能为建筑塑造光影变化,就不需要五光十色,浓装艷抹…

侘寂美学正是如此…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