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经断复行

经断复行

妇女自然绝经2年以上,又见阴道流血者,称“经断复行”.又称“年老经水复行”。若绝经1年以内出现症状也不可忽视。其实本病也可归入“绝经前后诸证”节中,另立一节是为了突出经断后阴道出血的重要性,要排除恶性变。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绝经后出血。若由生殖道恶性病变引起者,预后不良,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关老年经断复行一候,历代医籍录载不多,在有限的论述中,多认为若老妇经断复潮,但见经候不调或兼见他证,当属病态。如宋.陈自明撰《妇人大全良方》书许学士云:“妇人天癸过期而经脉不调,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是其例也。然何以致病,宋。齐仲甫《女科百问>>问“妇人卦数已尽,经水当止,而复行者,何也?七七则卦数已终或劳伤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虚衰之余又为邪气攻冲,所以当止而不止也”,主劳伤、情志为患。清.傅山《女科产后编》对老妇行经又补充了“责之肝不藏,脾不统或精过汇而动命门之火,或气郁甚而发龙雷之火所致,二火交发,血乃奔也”的病因病理观。吴谦等辑著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更为直接而简扼地指出“经断复来审其故,邪病相干随证医”,主张对老年经断复行当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并附录血热者用芩心丸或益阴煎,肝不藏血或忧思伤脾,脾不摄血,宜逍遥归脾斟酌用之等方药供参考。也有认为,年逾七七之期而经水复行,如依时如期而潮,且无其他不适,属血气有余之象,不必服药,持其自止之见地者,亦是可资借鉴的经验之论.

综上,对老年经断而又复行一证,历代医家所提出应根据经断复潮后的期、量情况及有无全身不适,辨属是“血气有余,不必服药”的生理或“宜随证医治”的病理的见解,对今天的临床实践,依然具有颇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主要病机]

妇女49岁前后,肾气虚,天癸竭、太冲脉衰少,地道不通,故经水断绝。若素体气阴二虚,邪气内伏,致冲任不固,则可发生本病。天癸该竭未竭,经水复行,也可出现此证.常见的分型有气虚、阴虚、血热和血瘀。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多属良性病变,但恶性病变占相当比例,因而必须明确出血属良性或恶性,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1.病 史 有早婚、多产史,或情志所伤,注意询问既往月经情况,绝经年龄,绝经后有无白带增多以及白带有无异臭味,有无性交出血史及症瘕病史。

2.临床表现 或伴有下腹痛,下腹部包块,低热等。若出血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止,或伴腹胀,消瘦等要注意恶性病变.

3.检 查

(1)妇科检查:注意阴道流血及分泌物性质,有无大量浆液性、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或脓样血样物。宫颈是否光滑,有无糜烂、菜花样,凹陷性溃疡或息肉样赘生物等,子宫体是否萎缩,有无增大或结节、压痛等,附件有无包块,压痛等。

绝经2年以上,生殖器有不同程度萎缩,宫颈口有血液或血性分泌物,无臭味,说明出血来自宫腔,且多为良性病,宫颈有改变,且有大量排液,或脓血样分泌物,有恶臭味,应注意排除子宫颈癌,子宫增大无压痛且出血反复发作,应注意子宫肉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附件有包块,则可能为卵巢颗粒细胞瘤或卵泡膜细胞瘤。腹部肿瘤伴腹水者多为恶性病变:晚期恶性肿瘤可伴恶液质状态。

(2)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或转氨酶的升高多见于恶性肿瘤:血清E2水平升高多提示卵巢存在分泌性激素肿瘤。宫颈刮片巴氏Ⅲ 一Ⅳ级常见于子宫颈癌。

(3)其他检查:出血来自宫颈组织,可在阴道镜的指引下行宫颈组织检查;官腔出血者常规行诊断性刮宫,或分段刮宫,刮出物全部送病理检查;子宫体增大或盆腔包块者,下腹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因、证、辨、治)

本病首辨良,恶。经检查确定非生殖器器质性恶性病变所致的患者,临床辨证多首在注意了解经断而复行阴道出血的量、色、质,特别是血色、血质的有关情况,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征,并联系患者的体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虚者补之,热者清之,注重补肾扶脾、养血清热是治疗老年经断复行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谨守病机的同时,又宜针对本病阴道出血的主证,在出血期加相应固冲、安冲止血之品标本同治,以期获取较好临床疗效。

1.肾虚证

病因病机 老年之妇,肾气之虚,若房帏不慎,再耗肾气,肾者主蛰,封藏为本,也为冲任之本,今肾虚而藏纳失职、冲任不固,离经下走,经阴道外泄,是以经断后又见复潮之候。

主要证候 年逾七七,经绝1年以上,又见经血复潮,量或多或少,血色淡黯而质清稀,腰脊酸痛或腿软足弱,夜尿频多。舌淡嫩,苔白,脉沉细无力或尺弱尤甚。

辨证依据 绝经1年以上,或有多产房劳之既往史;经血复行,量或多或少,血色谈黯而质清稀,兼腰脊酸痛或腿软足弱;舌淡嫩,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补益肾气,固冲止血。

方药 龟鹿补冲汤(《中医妇科治疗学》):鹿角胶、艾叶、炮姜、龟板、白芍、乌贼骨、党参、黄芪、甘草。

2.脾虚证

病因病机 中虚气弱之体,又因饮食、劳倦重伤,脾气愈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阴血下泄,故而虽已经断又见经血来潮.

主要证候 年逾49岁,已绝经]年以上,又见月经复潮,血量较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肢软乏力,气短懒言,或小腹空坠,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

辨证依据 绝经1年以上,素体脾虚气虚弱,或有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病史,月经复行,量较多,血色淡红质清稀;舌淡,苔薄,脉细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安老汤(《傅青主女科》):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甘草、山茱萸肉、阿胶、黑芥穗、香附、木耳炭。

3.血热证

病因病机 素体阴血不足,或因产乳过多耗损阴血,阴虚则虚热内生;或因肾阴亏虚,水不荣木,复为情志所伤,肝郁化热。热邪扰及冲任,血海不宁,阴血下走以致经断而又复行。

主要证候 妇人年逾七七之期,已绝经1年以上,经血复潮,甚或1个月2—3至,量时多时少,色鲜红,质稍稠,两颊潮红,咽干口燥。舌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而数。

辨证依据 年逾49岁,绝经1年以上,或有产乳过众耗损阴血,或有情志所伤病史;经血再行,经血色鲜红、质略稠眸;舌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固阴煎(见“月经先期”节):人参、熟地、山药、山茱萸、远志、炙甘草、五味、菟丝子。

(多种疗法]

1.效验方 益气固冲汤(《中医妇科验方总》)。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枳壳、补骨脂、鹿角胶、贯众、艾叶.

功用:补肾,健脾,益气止血。

适应证:脾肾两虚证。

2.中成药 复方阿胶浆.

功效:补养气血。

适应证:用于气血两虚之经断复行。

3.食疗方

(1)参芪膏(《百病饮食自疗》):人参60g,黄芪500g,红糖适量.

(2)阿胶雄黄汤:阿胶12g,鸡蛋2个,红糖适量。

(中西医应急处理]

1.卡巴克络(安络血)5mg,口服每日3次。

2.酚磺乙胺(止血敏)500mg,肌注。缩宫素IOU,肌注。

(预防及护理]

1.注意绝经期卫生保健,保持心情舒畅,勿紧张焦虑及忧思恚怒.

2.慎起居,节饮食,不妄劳作,不可为房事所伤.

3.注意保持外阴清洁,以防病邪入侵,有利于减少本病发生。

(疗效判断标准]

1.治 愈 阴道出血停止。

2.好 转 阴道出血减少,症状改善。

3。未 愈 出血不止,甚至阴道血量增加。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