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轻松学经方6》第58讲 温暖如春方——苓桂术甘汤1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好!轻松学经方第几讲啊?58讲了。前面我们讲了,涝方是什么方?肾着汤!洪涝发水了,腰部尤其有水湿泛滥,肾着汤!被水湿淹没,被水湿附着了,肾着汤!腰湿,肾着汤!若干旱呢?麦门冬汤,属于久逢甘露汤。但凡干燥众生服之如神啊!阴身私痒,皮肤干燥,干渴,胃里干,喝水不解渴,麦门冬汤!都能燥之润之啊!我们的毛主席,字什么?润之。凡是干燥的民众都很渴求的,民众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就要干什么?要润之!所以,主席的名号里都包含着对人民深深的爱跟理想。你看,泽东必须要泽被东方苍生、大众。尤其是水深火热的大众。你看,连绵干旱的时候你最希望的是来一场甘霖。所以麦门冬汤反过来说,是水深火热众生的良方。假如你最近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向谁借钱都没有钱,急的团团转;要建房,请人帮助没人帮助,这个心焦虑得都快烤干了头发。所以焦头烂额是水深火热的表现。麦门冬汤!总而言之,焦虑综合症、躁动综合症、干燥综合症,统统都是麦门冬汤!所以你学会了麦门冬汤,这是一首甘霖露雨汤,降甘霖的。因为人的病不外乎就是湿跟燥,进一步说,不外乎就是阴跟阳,阴湿跟阳燥。阳燥方,麦门冬汤!阴湿方,肾着汤!你看,人干燥一般先在哪些部位出现呀?口鼻,上半身。洪涝湿气的一般哪里先出现?腰、脚。这就是厉害之处!《易经》里这句话读懂了,中医全明白:水流湿,火就燥!就是说水泛滥了就湿泱泱的。像我们这里一泼水,泥巴就湿泱泱的,沉重又粘腻,叫水流湿。水流过的时候,那桥墩总是下半截先湿掉了。

《轻松学经方6》第58讲 温暖如春方——苓桂术甘汤1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你看看,桥墩总是下半截先发霉,桌脚总是下半截先烂。所以湿邪特点,一望过去,全明白了。这叫湿就从下面伤。火呢?火它就往上面燎。所以,咽干、鼻干、口干、肺干、脸面干、焦头烂额、额头干,都是火燥的表现。看他是不是燥邪,看他上半身!看他有没有湿邪看他下半身!下半身出问题的,大都数跟湿有关,要除湿。上半身出现的问题,大都跟燥火有关,要清燥,要润燥,要清火。所以有的时候,上下也就是阴阳啊!有的时候,我们把胃那里一披开来问:“你的病是上面还是下面?跟我讲”。哈哈哈。他说“我的病是上面。”好,上面,我适当给你润燥。一般不会错。他说下面,下面给你除湿的,八九不离十啊!今天你又学到了这个妙招。昨天小谦谦说:“嗳!老师,老师!我不舒服!”不要讲你哪方面不舒服,你告诉我,你是上半身不舒服还是下半身不舒服?“我上半身!”那好,不要再讲下去了,麦门冬汤。“嗳,你怎么没听我讲什么问题呢?”他一吃下去,“诶,老师我刚刚牙疼怎么就好了!”哈哈~,火焰炎上嘛!上半身不舒服的,那就不是眼睛疼那就要么牙齿疼,要么就咽头干,要么就干咳,它总不离这些!又有一天呢,他又跑过来,“老师啊,我不舒服!”你哪里不舒服不要讲,要讲你上半身还是下半身。

“下半身!”“嗳,这次怎么下半身不舒服呢?肯定经常跑溪里头泡水了。肾着汤!”眼睛瞟过去。唉!一吃了。“啊哟!这腰好轻松啊!本来那么沉重没有了,好了!”嘿,这个就是临床经验!所以,为什么好多老中医,他见多疾病以后,三言两语就把你肚子里的蛔虫给挤出来了!看穿了。这是燥邪跟湿邪的特点。燥邪是从天上降下,干燥。湿气是从地下蒸上,水湿,所以它伤的地方不一样。知道它的来路,我们就知道怎么去治它。今天要讲的汤方,不得了,了不得!它的精彩程度,老师都只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服了这个方。张仲景创造这个方,不知道给多少人心胸带去阳光,不知道点亮了多少人的人生。它可以让心脏病的,心脏像泡在水里的,心包积液救过来,这么厉害!你看,那些长期打吊针,心慌、心悸、心脏积水的,胸腔中都是阴霾的,一点都阳光不起来,这个汤方可以送去阳光。中老年人的水饮停在心胸引起的心脏疾病的,这个汤方是必杀,张仲景称之是古代水饮病的专方!水湿病的专方是肾着汤。水饮病的专方是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它跟肾着汤仅一味药的差别,桂枝跟干姜。改一味药相差十万八千里。干姜吃下去,暖下的;桂枝吃下去,暖心胸的。所以一下把除下半身的水湿变为温化上半身的水饮,就一味药的转变,其他保持不变。这是仲景厉害之处,常常一味药一调动,整个方的格局又不一样了,他改温化腰部的湿为气化胸腔的湿气。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