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金融思维07货币的创设与流通

金融思维07货币的创设与流通 体系思维,你的金融,我的金融,谁的金融?

——我们都是水里的鱼

07货币的创设与流通

在第一章里我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水里的鱼。我们每个人生活在金融环境里。这不单单是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至少都接触过金融,比如银行存款和理财、买房子的按揭贷款、股票投资,更是当中国的M2超过200万亿的时候、当全球都在货币宽松的时候,包括孩子和老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个金融环境里,就像是水里的鱼,不管你游到了那里,都还是在水里。

那么,这个“水”是怎么来的呢?

李白在《将进酒》里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道德经》里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都是无中生有的,包括货币。货币就是无中生有的,就是天上来的。

我们普通人对货币(也就是钱)的理解很朴素,钱就是纸币,就是银行存款,而股票和房子不是钱,是一种资产,只是用钱来暂时计价而已。对企业来说,货币资产主要是纸币、活期存款/支票存款、定期存款。这些数量就构成了常用的货币统计指标:M0,M1,M2,M3...。要深入了解金融这门生意,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些基本概念。

M0就是流通中的现金。货币发行的过程是“印”——印钞。印完之后呢,不是马上推向了社会,而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是用于满足市场流通的需要,核准年度人民币最高发行限额。印出来之后先放在央行的“发行库”,这时候还不是货币,叫做发行基金。各专业银行则设有“业务库”,是为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而建立的。它核定现金库存限额。现金超过库存限额的部分,应交存发行库。当业务库存现金不足以满足需要时,就得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调入现金。将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就是货币发行。

M0之后是M1,M1=M0+企业活期存款/企业支票,就是流通中的纸币加上企业用于日常支付的活期存款或者支票。M1的定义里面包含了对货币最基础作用的重视,这个基础作用就是——支付手段。所有的企业,一种是以货币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比如银行、保险、信托,也就是主要的金融机构;而其他的企业,都不是/也不能以货币为主要经营内容。由此,企业的活期存款的主要目的是作为支付手段存在的,更近似于纸币,这样我们能更理解为什么把M1定义为流通中的纸币+企业活期存款/支票,因为支票可能更像是一大堆纸币的凭证,比如说是一集装箱纸币的证明,只是比集装箱方便携带和交换吧……

M0是印出来的,但M1和M2不是印出来的,是借出来的,和派生出来的,这个派生的“生”就像《道德经》里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比如说,A企业要买设备,没钱,就找银行去借钱。银行说我也钱,但我有央妈,于是银行就找央妈去借。央妈一看这是企业正常经营用的钱,此时不借更待何时,就大笔一挥(或者敲几下键盘),嗖的一下就借给了银行N多钱,银行就借给了A企业,这样A企业就有钱买设备了。A企业借来的钱还会存到银行里,银行还会借给其他企业,这样往复循环,就派生了更大量的货币。这个过程叫货币乘数。

上述活动反应在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借贷两方分别多了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银行的借贷两方分别多了企业贷款和央行借款,央行资产负债表两方分别多了商业银行借款和商业银行存款。当然,这几个术语是口语化的,具体执行时分别有专业的会计科目。我们主要时说M0是“印”出来的,而M1主要是“借”出来的。

M1之后是M2,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这是最被大家熟知货币统计指标。M2和M1的区别在于定期和储蓄。定期和储蓄这两个字就解释了为什么M2是M2而不是M1,因为这时候货币不但具有支付手段的功能,还具备价值储藏的作用,因为能价值储藏,所以可以“定期”或者“储蓄”。

2020年5月份,中国的M0大概是8万亿,M1是58万亿,M2是210万亿。M1是M0的7.3倍,M2是M1的3.6倍。

然后我们再说说货币是怎样流通的。

央行发行货币主要通过印钞、结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几种方式。印钞我们上文说了,而结汇则是过去二十年中国货币发行的主要模式。

中国现在富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认为。但二十几年前,我们很穷,在国际市场上买不起东东,因为我们只有人民币,外汇储备很少,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不被认可,那怎么办呢?好办,那就来“强制结汇”。

强制结汇就是出口企业通过出口换来的外汇不能自己留存,必须到商业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而商业银行换来的外汇也不能全部自己留存,只能保持一定的限额,多余的都上存央行,然后由央行和外管局来统一调配使用。中国号称3万亿、4万亿的外汇储备就是这样来的,这有别于其他国家央行的外汇储备。通过强制结汇,央行被动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人民币,如果某个时间点出口创汇一下猛增,那货币投放就会跟着猛增,而过多的货币投放会搅乱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所以央妈还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比如卖出国债或者央票,来回收一些流动性对冲掉结汇的发行。

这样搞了十几年,忽然发现,第一,我们有钱了,不缺外汇了;第二,这样结汇+卖国债的操作有点折腾,很像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于是到了2012年,强制结汇就不那么认真去执行了,到了2014年,强制结汇制度明面化终结。

通过强制结汇制度,人民币和美元间接挂钩,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民币的购买能力。另外,还有个有意思的细节。央行收上来的外汇通常投资的外国国债等资产,如果国外的投资收益高于国内外币存款利息,中间可能会有些利差。这也是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需要。

货币流通另外的主要方式是对商业银行的再融资,包括再贷款和再贴现。就是企业找商业银行贷款或者贴现,商业银行钱不够了,就找央妈借或者再贴现,这样通过商业银行,货币就流向了社会。

因为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要么是有极强的信用担保,要么就是充足的抵押质押,所以商业银行的贷款的背后都有企业的信用或者资产作为支持的,这样央行通过再贷款,人民币以企业信用和资产作为基础,加上商业银行的信用(存款准备金,资本充足率等),保证了人民币的资产兑换能力。

央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操控货币流通。操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商业银行,一种是公开市场。如果政府想借钱搞基建,那就可以发国债。流程是昨天政府插播小广告,要财政部发行100亿3年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是2%,请各个商业银行来认购。商业银行如果没钱,就可以找到了央妈说要借钱买国债。央妈央爸本来就是一家,都是执行央爷爷央奶奶(党和政府)的经济意图,当然懂了。就爽快地借了。结果就是财政部弄到了100亿,于是各类工程就可以开工上马了。

除了通过商业银行,央行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比如说银行间交易市场)来进行操作,比如最近两年常见的SLF、MLF等等。

央行通过结汇、再贷款、购买国债、发行MLF/SLF,就将货币发行到商业银行,再到企业或者政府。企业或者政府拿到了资金之后,支付工资、支付货款、支付金融机构利息、支付税费,于是货币就开始在全社会流通了。

金融思维07货币的创设与流通

我们看看2020年5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在总计36.79万亿的总资产里,外汇储备为21.83万亿,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约11.55万亿,两项加起来是33.38万亿。由此可见,中国货币发行的主要途径就是外汇储备和对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再融资。而主要的负债是4.23万亿的政府存款、8.56万亿的货币发行以及20.8万亿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三项加总是33.6万亿。其中金融性公司的存款,主要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货币创设和货币的流通是基本的经济手段,也是金融的一级市场。通过上文我们能基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商业银行在货币的融通过程中扮演了批发商的角色。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的全球500强企业很多都是国有金融机构,因为这些机构不仅仅是市场的一个机构,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关键环节。当然,这只是货币的一级市场。货币通过创设后,还要在市场上流通,也就是通过各类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进行流通。

货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初次分配,分别流通到企业、政府、个人,然后企业和政府又再次分配,再一次流通到企业、政府、个人和金融机构里。金融的流通就是资金在企业、政府、个人和机构中间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流转。

对于个人,如果是金融投资,可以选择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可以选择保险产品,可以买股票、公募基金,可以买信托资管产品。这些产品由相应的机构汇集起来,变成了贷款、保险资管、股票、债券、信托计划等,再一次投到相应的融资机构和个人那里,比如通过公募基金参与企业IPO,或者个人购房的按揭贷款等等。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