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陈忠实写作地点考释

作者:阮洁

陈忠实先生写完一篇或一部作品,特别是小说作品,往往会在文末缀上时间和地名,地名喜欢带“村”或“庄”,感觉像在乡村。这反映了先生浓厚的乡村情结。2012年2月21日,陈忠实写了一篇散文《缺失斋号》(刊同年7月4日《西安晚报》),其中谈到他的作品在文末签署写作地点的问题:“梳理新时期以来的写作,文章末尾所附的写作地点,依时间顺序是小寨、灞桥、蒋村、白鹿园、雍村、二府庄、原下等等,竟然没有一次注明城市标志的字样。”由此他意识到,他的“潜意识里依然亲和着乡村;尽管住在城市也有不少年头了,却拒绝把什么街什么路什么巷作为文章末尾的写作地点,乐于附上什么村什么寨什么庄这些乡村的名字;这种亲和和拒绝的意向,却是潜意识更是无意识的自然行为。我由此也明白了,我还是一个乡下人”。

本文依据《陈忠实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的10卷本),按照写作时间先后,依次摘出陈忠实作品的写作地点(写于旅途中的作品除外),略作考释。

小寨:指西安市小寨,确切地址是位于小寨的西安郊区文化馆。1978年10月,陈忠实到西安郊区文化馆工作,该馆驻地在南郊小寨。他的作品中,最早注明为“小寨”的是短篇小说《南北寨》(刊《飞天》1978年第12期和《延河》1979年第2期),该小说文末注为“1978年10月 小寨”。这个小寨即指位于小寨的西安郊区文化馆这个地址。西安市郊区这个建制于1980年4月撤销,后来,他到西安市灞桥区任职。再往后,他署写作地点时还用过小寨这个地名,但此小寨已不是指西安郊区文化馆这个地方了,而是其他地方。如 1993年6月17日,陈忠实写成言论《陈忠实中短篇小说选萃自序》,6月18日写成随笔《文学这个魔鬼》,两文末所署写作地均为“小寨”,这里的“小寨”,是一个大的地理概念,具体所在,当然不是西安郊区文化馆,也不是“二府庄”即西安石油大学他的工作室,因为他住到“二府庄”是2003年的事了。那么,这个“小寨”所指的具体地点是哪里呢?据笔者判断,可能是位于小寨的某酒店或其他地方。据笔者所知,当年他受邀写一些关于足球比赛的球评时,就被相关单位安排住在小寨附近的东方大酒店。

枣园梁:疑指西安市纺织城。陈忠实的短篇小说《心事重重》(刊《长安》1980年第1期),文末注为“1979年9月 枣园梁”。在陈忠实作品写作地的署名中,此名仅出现过这一次。枣园梁在何处?不详。陈忠实有浓厚的乡村情结,灞桥区纺织城有一村,名枣园刘,我猜想,陈忠实认为,“刘”为姓,改“刘”为“梁”,以使此地更像一个乡间环境,以枣园梁代纺织城。纺织城次年即1980年4月成为灞桥区党政机关所在地,陈忠实1980年4月也调动至灞桥区工作。陈忠实的这篇作品疑在纺织城写作。

西蒋村:即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陈忠实家乡村子。陈忠实作品中最早注明为“西蒋村”的,是短篇小说《回首往事》(刊《长安》1981年第2期),文末注为“1980年3月 西蒋村”。

灞桥:陈忠实最早注明为“灞桥”的,是他的短篇小说《枣林曲》(刊《延河》1980年第7期),文末注为“1980年4月 灞桥”。指灞桥区文化馆,其地在灞桥古镇上。1980年4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撤销西安市郊区建制,西安市郊区一分为三,恢复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建制。灞桥区机关设在纺织城。同年陈忠实调入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任该局副局长兼灞桥区文化馆副馆长。新设立的灞桥区党政机关的办公地在西安东郊纺织城,当时因为缺少办公房舍,就把文化馆暂且安排到距区政府机关约十里之外的灞桥古镇上。

白鹿园:指家乡灞桥区西蒋村,陈忠实也称之为老屋。陈忠实最早注明为“白鹿园”的,是他的短篇小说《送你一束山楂花》(刊《延河》1984年第4期),文末注为“1984年1月 白鹿园”。

西安东郊:似指家乡灞桥区西蒋村。陈忠实最早注明为“西安东郊”的,是他的中篇小说《梆子老太》(刊《文学家》1984年第2期),文末注为“1984年2月 于西安东郊”。“西安东郊”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地究竟在何处?查陈忠实作品文末的标注习惯,中篇小说《初夏》文末这样标注:“1981.4草于灞桥 1984.1.3改于西安东郊(原下)”,在这里,“西安东郊”后面括号里明确注为“原下”,而陈忠实所说的“原下”指的就是他位于白鹿原北坡下面的西蒋村老屋。如此分析,《梆子老太》文末所注“西安东郊”的具体地点,似应为陈忠实家乡的西蒋村老屋。

雍村:指西安市建国路陕西省作家协会。因陕西省作家协会驻地旧时称雍村。

陈忠实最早注明为“雍村”的作品,是他的散文《贞节带与斗兽场——意大利散记之二》(刊《飞天》第10期),文末注为“1995年6月28日于西安雍村”。

原下:指家乡(也称老屋)灞桥区西蒋村。

陈忠实最早注明为“原下”的作品,是他的中篇小说《初夏》(刊《当代》1984年第4期),文末注为“1981.4草于灞桥 1984.1.3改于西安东郊(原下)”。 “原下”,为陈忠实早期写作注明地点时偶尔一用。用的时间为2001年至2002年。这段时间,陈忠实由西安城里又回到了西蒋村,在那里生活和写作。2001年2月20日,陈忠实写成散文《何谓益友》(刊《作家》同年第9期),文末就注明“2001年2月20日 原下”。 二府庄:指陈忠实在西安石油大学的教师公寓。陈忠实最早注明为“二府庄”的作品,是他刊于《当代》的短篇小说《关于沙娜》,文末注为“2003年2月12日于二府庄”。 西安市有四个叫二府庄的地名,雁塔区有两个,莲湖区有一个,未央区有一个,陈忠实所在的这个二府庄,隶属雁塔区小寨路街道,是一个城中村,位于电子一路西安石油大学家属区的东邻。 2001年之后,陈忠实在乡下住了两年。2003年春天,陈忠实从蒋村乡下回到了城里。晚上住在建国路金家巷陕西作协家属院,但白天一整天的活动,包括写作、读书、会客都在二府庄。早在2002年秋天,由在西安石油大学任教的白鹿原人王新建牵线搭桥,西安石油大学聘请陈忠实为该校的驻校特聘教授,2008年在续聘为驻校特聘教授的同时,又聘其为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既然是驻校教授,学校就给陈忠实提供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单元房,作为休息室兼工作室。2003年春节过后,陈忠实就从乡下搬了过来。对陈忠实来说,在二府庄生活更方便一些,在乡下吃饭得自己弄。而二府庄这里,可以在食堂买饭,而且饭菜较为丰富。这个村名为何叫二府庄,据传是因为明代有两个官员在此建庄,故称二府庄。陈忠实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室称为“二府庄”,除了乡村情结之外,亦有深意。王新建说,当年他一看到陈忠实在文末署上“二府庄”的地名,就知道陈忠实把这里当作了第二个府第,打算长久安居了。果然,陈忠实后来一直住在这里,早来晚归。即使是节假日,也有很多时间是待在这里。 陈忠实是一个很能扎根的人,喜稳定不喜动迁。算起来,他在农村一待就是五十年;当了省作协主席,居其位而谋其政,就扎在建国路省作协的办公室,一待八年;复归祖居的老屋,一待两年;回城居二府庄,再没有动迁过。 咸宁、咸宁居:指西安工业大学咸宁校区家属院。2005年10月19日,陈忠实被西安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业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学校同时成立了“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邀请陈忠实出任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后在该校咸宁校区家属院给陈忠实提供了宿舍。陈忠实在此写作的文章文末注为“咸宁”或“咸宁居”。如言论《借助一双敏锐的眼睛》,文末注为“2012年11月23 日夜 咸宁”;散文《儿时的原》(刊《大家》2013年第1期),文末注为“2012年12月17日 咸宁居”。 来源:西安晚报 黄堡书院

你可能想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